潘天寿 :中国画画家 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寿者,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东越颐者、颐翁等。

潘天寿诞生于宁海县冠庄村一个农民的家庭。1903年,他进私塾,1910年,进入县城的正学小学读书,在《芥子园画传》的启蒙下,潘天寿独自摸索绘画。1915年秋,潘天寿说服父亲,考取了浙江省第一师范。师范毕业后,潘天寿回宁海教书谋生,1923年,他到上海市,任教于民国女子工校,一边授课,一边悉心钻研,画艺迅速精进,不久,被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讲授中国画及绘画史课程,在教学之余编写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一书,是中国绘画史方面的经典之作。1928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1930年起改名为国立杭州艺专)成立,他受聘为国画主任教授,从此开始定居杭州,同时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昌明艺专兼教国画课。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杭州艺专经过几次搬迁,潘天寿一直任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校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1957年,他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次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1959年复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196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1971年9月5日,潘天寿去世。

潘天寿的绘画作品有《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 等,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书画、篆刻、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他从事高等美术教育长达43年,开创了中国画教学,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7年,潘天寿生于宁海县冠庄村的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小开始,他就在农村学做农活,下田耕种,车水砍柴都很精通。1903年,潘天寿的母亲因病去世。1903年潘天寿进入村中私塾读书。1910年春天,潘天寿进入县城的正学小学读书,开始接受西式学校教育。在《芥子园画传》的启蒙下,潘天寿独自摸索绘画。1915年秋,潘天寿说服父亲,考取了浙江省第一师范。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杭城,参加学生爱国游行集会。1920年,潘天寿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受五年师范教育,得到名师经亨颐李叔同夏丏尊等的培育和熏陶。毕业后,因经济原因,无力继续深造,返宁海县正学高小任教。

工作经历

1922年,潘天寿转浙江孝丰(今属安吉县)高小任教,与沈遂贞就地举办双人书画展,作《秃头僧图》等。1923年,27岁的潘天寿来到上海市任教于民国女子工校,他一边授课,一边悉心钻研,画艺迅速精进。1924年,即被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讲授中国画及绘画史课程,在教学之余编写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一书,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任艺术教育系主任。1926年,潘天寿与友人共同发起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所编《中国绘画史》正式出版。次年,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潘天寿出任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国产艺术院成立,潘天寿出任教授。此后,他定居杭州市。1929年,潘天寿赴日本考察艺术教育。负责操办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生作品展。1932年,潘天寿与诸闻韵吴茀之张振铎、张书旂等组织国画研究会——“白社”,主张以杨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国画创作。1936年,潘天寿大幅度修订了十年前编译的《中国绘画史》,并在书后增补了《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潘天寿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内迁。在十年安定的教学生涯中所创作和收藏的中国书画因留杭未携走而尽遭损毁。1938年,杭州艺专与北京艺专在沅陵县合并为国立艺专。潘天寿整理旧诗稿,编成《诗賸》一册。1939年,国立艺专迁昆明安江村,中西画分科,潘天寿主持中国画教学。次年,国立艺专迁四川壁山,潘天寿出任教务长。1941年,潘天寿按规定获假一年,回浙江省探亲,并采集画材。次年,潘天寿返四川省,到了江西上饶因病折回,获准续假。潘天寿赴建阳区,任东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东南联合大学合并于英士大学,搬迁至云和县,潘天寿出任艺术教育系图工组主任。次年,国立艺专迁重庆磐溪,潘天寿出任校长。他利用课余凭记忆撰写了《治印丛谈》作为教材,从印章的流派、称谓、选材、分类、体制、印谱到具体的操作,都作了详细而明晰的介绍。1945年,抗战胜利。国立艺专于当年迁返杭州市,10月开始正式上课,潘天寿辞去了校长之职。并在昆明市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国立艺专迁回杭州,先行赴杭参加接收,筹建校舍。1947年,潘天寿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全力投入艺术创作和教学,同时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48年,潘天寿作《松鹰图轴》《濠梁观鱼图轴》《柏园图轴》《读经僧图轴》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潘天寿继续在校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后复任国画系主任。1950年,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为留用教授,任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与吴茀之等大量收购、鉴定民间藏画,充实院系收藏,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直观教材。1951年,潘天寿参加皖北土改工作队。1953年,潘天寿出席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学院成立彩墨画系。作大幅指墨画《松梅群鸽图轴》。1954年,潘天寿作《竹谷图轴》《美女峰图轴》《睡猫图轴》等画。撰写《毛笔的常识》。1955年,潘天寿赴雁荡山写生,回杭后作《灵岩涧一角图轴》《梅雨初晴图轴》等画。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恢复国画系。潘天寿撰写《顾恺之》专著。1957年,潘天寿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美术界批判了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撰写《中国画题款之研究》《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1958年,潘天寿被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苏联艺术科学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作《铁石帆运图轴》《小蓬船图轴》《露气图轴》等。1959年,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出任院长。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邀以《鹫鹰图轴》《小蓬船图轴》《江天新霁图卷》等作品参加前苏联举办的《我们同时代人》展览。 作《百丈岩古松图卷》《晴晨图卷》等。

1960年,潘天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小龙湫下一角图轴》《小龙湫一截图》《百花齐放图轴》等。继续尝试创作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新作。1961年,潘天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 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会议上他展示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学方案,得到上级的首肯与兄弟院校的响应,此后,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国画系分科教学局面。 作《小亭枯树图轴》《雨后千山铁铸成图轴》等。1962年,潘天寿个人画展在杭州市、北京等地举办。 潘天寿在素描教学讨论会上,强调中国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础, 主张传统的白描、双钩练习,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写作为基础训练的内容之一,并加强写生、临摹、默写等训练。 由此,中国画教学出现新面貌。 作《雁荡花石图卷》《雨霁图》等。

1963年,潘天寿任中国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 在交流过程中,认定必须加紧筹办书法篆刻专业。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在他的首倡下,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开始招收本科生。 整理《听天阁诗存》,《潘天寿画集》出版。 作《雁荡山花图轴》《无限风光图轴》等。1964年,潘天寿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个人画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 作《泰山图轴》《劲松图轴》等。1965年,参加上虞农村社教工作队。 去湖州市作画。

工作中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潘天寿成了浙江美院第一批被揪斗的对象之一。1968年夏秋,浙江美院的"打潘战役"达到了高潮。《浙江日报》在9月以浙江美院大批判办公室名义整版发表了《文化特务潘天寿为什么能长期独霸浙江美术界》《秃鹫是特务的化身》等五六篇文章。随后,报纸、广播、大字报、大标语、漫画以及各式各样的小报、刊物铺天盖地而来。1969年初,他被押到家乡宁海县游斗。

1971年5月,专案组派人向重病在床的潘天寿宣读了定性材料,即定案为“反动学术权威、为敌我矛盾”。潘天寿当晚大量尿血,昏迷不醒。9月5日天明前,逝世。

平反昭雪

1977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宣布为潘天寿平反昭雪。1978年9月5日,潘天寿去世七周年,“当代著名画家潘天寿追悼会”在杭州举行,《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都发布了追悼会的消息。1991年,潘天寿纪念馆落成。1997年3月14日,潘天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隆重的纪念活动相继在宁海县杭州市、北京等地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潘天寿百年精品展",并赞扬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特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创作风格

绘画风格

潘天寿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使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米;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书法风格

潘天寿的书法具有深厚的功底,其篆、隶师承秦汉碑刻,行草师承二王、颜真卿、黄道周等传统一派,其用笔劲健生辣,斩钉截铁,于爽利中见绵厚,于方折中寓圆转。他有极深的书法传统功力与文人修养,非一般画师可比。

诗词风格

潘天寿的诗词风格具有多样性和深刻的艺术特色。首先,潘天寿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历史、自然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抗日战争前后的感怀诗最为著名,这类作品展现了作者在忧国忧民情感中的坚定与豪迈。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浓厚的民族精神,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关切时事、抨击侵略等。

主要作品

收藏潘天寿作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的地方是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原是潘天寿晚年居所,位于上城区南山路212号,建筑面积三百三十一平方米。纪念馆收藏有潘天寿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20幅。

绘画作品

书法作品

以上来源:

新诗和题跋

以上来源:

著述

著作

以上来源:

文章

以上来源:

散佚的著作和文章

《中国书法史》《无渭斋谈屑》《中国画院考》

思想主张

潘天寿学派的核心思想是正气、正学与正道,即在做人、从艺、从教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正直和真诚。

分科教学

1961年,潘天寿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认为中国画早有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独立的大系统, 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科的学习基础,各有它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为了专精地培养人才,三科必须分开教学。 会议上他展示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学方案,得到上级的首肯与兄弟院校的响应,从此,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国画系分科教学局面。

中西绘画

1962年,潘天寿在素描教学讨论会上,反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提法以及“绘画都是从自然界来的”, “西洋素描就是摹写自然最科学的方法”等观点,强调中国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础, 主张摒弃以明暗素描作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传统的白描、双钩练习; 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写作为基础训练的内容之一,并加强写生、临摹、默写等训练。 由此,中国画教学出现新面貌。

潘天寿明确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论断,强调中国画应保持自身特色,不断丰富和发展。他认为东西方艺术各有传统和特色,中国画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与西方艺术形成互补而非简单融合。

艺术观念

潘天寿在艺术观念上强调了“宇宙观”和“艺术观”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创作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出发,追求一种超越形式的精神境界。他提出了“无法非也。终于有法”,强调艺术创作应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寻找真理。

人才培养

潘天寿曾是国立艺专的校长,学生众多。马其宽、孔仲起、王大辛、王林峰、李苇成、朱颖人、吴山明、张立辰、吴永良、应洪声、金林观、周洪海、钟育淳、顾生岳、徐震时、童中焘、程宝泓等,都是潘天寿先生的嫡传弟子,深受潘老先生艺术思想与观念的熏陶。毕业后他们始终铭记恩师教诲,苦心经营,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如今,这些学生都已花甲或古稀之年,在历尽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的甚至已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中坚力量。

人物影响

艺术影响

潘天寿的中国画创作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登上了又一个高峰。他特长意笔花鸟及山水、兼擅指墨画,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对书法、诗词、篆刻、画论、画史等均有精湛的研究与丰富的著作。他对中国民族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潘天寿在艺术理论上也有重大贡献。他的画论涉及笔墨结构和格调说,提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笔墨结构体系,这一体系的成就高低、难度、复杂性以及评价标准都是从绘画作品背后的金字塔结构而来。他还提出了“以书入画”的艺术实践,这一观点对于重新认识“以书入画”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影响

潘天寿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主张艺品与人品的统一培养,提出技艺与文化素养相一致的要求,以及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此外,他还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坚定地把握了中国画和中国美术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人物评价

潘天寿远承五代十国两宋董、巨、马、夏及元代吴镇方从义,近法髡残、八大、石涛吴昌硕诸家,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其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笔墨雄浑,布局奇崛,意境高华,气势磅礴。又擅指墨,极见生涩凝练、古拙厚重之笔外意境。所作苍松健翮,山花野草,新荷老梅,巨石修篁,无不生机蓬勃,诗意盎然。其书法、篆刻、诗词亦戛戛独造,超然突出。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潘天寿在大气磅礴的奇险造境上确立了自己。他的山水花鸟奇险、沉雄而苍古的特色濒临了古典与现代审美疆域的边界,使现代艺术境内的欣赏者也感觉他近在眼前,甚至跨进了自己的“领土”。(中国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 评)

潘天寿,他的作品,其水平毋庸置疑值得称赞,与同时代很多画传统的画家,显然拉开了距离,同时把他放在历史的坐标上,也依然有他的位置、高度和分量,这才是真正走传统中国画一路的大家。(评论家王进玉 评)

潘天寿善于运用“造险”与“破险”的构图手法,这手法不仅用于构图上,还深深地贯穿到其作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吴茀之 评)

人物轶事

上课开小差

潘天寿从小就非常热爱绘画,儿时,每当课堂上先生离开的间隙,他就放下课本,拿出草纸偷偷地描画起来,先生回来走到他身边时,他居然毫无察觉,先生还为此极为恼怒,拿出戒尺狠狠打他的手心。

当和尚

1918年的一天清晨,年仅39岁,学贯中西、声名显赫的才子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一位他曾经的学生跑来恳求,准许随他皈依佛门,与老师常伴左右。这位请求跟随老师出家的学生,就是后来的国画大师潘天寿。

“抢人”行动

1959年,潘天寿先生出任中国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他很快发现国画系许多学生作画后,都难于题跋落款——不会作诗题字。同年初夏,有一天,潘天寿先生偕同吴茀之诸乐三先生,仨老同游西湖至三潭印月。当时正好有一场群众美术展在岛上展出。观赏中,三位先生不约而同被一幅水墨山水画所吸引,其画和诗跋均出于一人,而落款人名“陆维钊”,三人都不熟识。潘天寿院长认定,这正是他一直在苦苦寻觅的师人。潘先生一方面赶紧让学校向杭州大学商借陆维钊,来讲授古典文学和诗词;另一方面,他亲自赶到省委,去找分管高校工作的书记陈伟达,恳请省委能出面调取陆维钊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后来想想,潘先生这样迅速反应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场“抢人”行动。因为几乎就在同时,正值浙江省中医学院新建立,急需教授医古文的师资。杭州大学中文系唯陆维钊先生熟谙歧黄之术,中医学院恰也同时到杭大来商借陆维钊,且中医学院亦在拟正式调动事项。“我父亲原先是想去中医学院的。因为当时有很多中医文言文功底不够,对《本草纲目》的理解有误。那就会耽误病人治病。”陆昭怀说,那时候父亲已经准备和著名的老中医朱古亭先生一起,重新注释《本草纲目》。

因为多方面的配合,潘先生如愿了。

后世纪念

纪念馆

潘天寿纪念馆,位于上城区南山路212号,这里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2000年7月9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年对外免费开放。潘天寿旧居是一幢二十世纪40年代的二层青砖老楼,建筑面积三百三十一平方米。纪念馆收藏有潘天寿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20幅,是收藏潘天寿作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目前国内学术品位较高的一座名人纪念性美术馆,历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展览。

美术馆

潘天寿美术馆位于宁海县潘天寿艺术中心。潘天寿艺术中心占地39.9亩,总建筑面积3102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2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441平方米,包括潘天寿美术馆、潘公凯艺术馆、综合区及其他功能区。

潘天寿艺术中心分综合展厅、书画艺术工作室、宁海历史名人人物画陈列馆、书画艺术培训基地、中国美院造型基础部学生陈列厅五个区块,承办了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全国文具大赛等活动,举办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作品特展,宁海馆藏潘天寿作品展,潘公凯暨励国仪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

学术活动

以上来源:

纪念活动

2017年12月1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14日,展览地点为浙江美术馆  4、5、6、9、10号展厅及天光长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承办,浙江美术馆作为执行单位,潘天寿基金会协办,宁海县人民政府、西泠印社支持。

2024年4月7日,“梦笔生花——吴昌卿画展”和“髟墙无语——朱开益画展”,在宁波美术馆同期开展。画展两位作者均来自潘天寿的家乡——宁海。这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有关宣传部门、文联和美协等单位或组织举办画展,以纪念潘天寿这位国画大师诞辰120周年。

2024年4月“我们与大师同守望 春天与翰墨共芬芳”纪念潘天寿诞辰127周年千名画者千米长卷现场书画活动在宁海天明湖公园举行。活动现场组织了幼儿高段、小学段学生和家长,共约1000人,在天明湖广场摆开1000米长卷,进行书画创作,缅怀大师功绩,传承书画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品拍卖与保护

作品拍卖

2015年5月17日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拍卖会上,潘天寿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从6800万起拍,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拍出2.43亿元,被神秘买家电话买走。该作品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约23.3平尺。2005年曾拍出了1171.5万元,当时便创下了潘天寿市场拍卖纪录。此次的价格再次刷新了他的画作最高成交价。

2019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上,潘天寿的丈二巨制《初晴》以1.79亿落槌,加上佣金以2.058亿成交。《初晴》1958年作,高1.4米,宽3.64米,共计46平尺。画幅右上方题跋:“初晴。一石一花尽奇绝,天台何日续行踪。料知百丈岩前水,更润百丈岩前松。一九五八年戊戌黄梅开候,天寿。”在艺术评论家看来,《初晴》打破了传统的画目分类框框,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构图有机结合,构图新颖,立意新奇。

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书画专场,潘天寿《农耕图》以折合人民币6948万成交。《农耕图》是中国现代画家潘天寿的一幅水墨画作品,创作于 1964 年,68×136cm。这幅作品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动景象。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潘天寿.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2-11

美术报:潘天寿:书法之本乃精神.中国美术学院.2024-02-11

乡土画家与大师作品同登潘天寿艺术中心.浙江新闻频道.2024-02-11

潘天寿生平.宁海新闻网.2024-05-23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重看他的沉雄奇崛何以形成.澎湃新闻.2024-02-11

潘天寿 强骨静气,雨后千山铁铸成.人民网.2024-02-11

潘天寿诞辰110周年 潘天寿艺术中心落成典礼举行.浙江新闻频道.2024-02-11

宁海隆重纪念国画大师潘天寿诞辰110周年.浙江新闻频道.2024-02-11

大师年谱之少年篇.宁海新闻网.2024-05-23

纪念馆简介.潘天寿纪念馆.2024-05-23

国画大师潘天寿作品全集.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2024-05-23

从学术视域再读潘天寿——关于《铁铸成山:潘天寿研究》.百家号.2024-05-23

潘天寿作品集.人民网.2024-05-24

潘天寿的一些佚诗及相关书画.澎湃新闻.2024-05-23

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2024-05-23

中国文化报:正气、正学与正道‒‒ 潘天寿学派的核心思想.中国美术学院.2024-05-24

师承-殊道——潘天寿学生书画作品邀请展.宁波美术馆.2024-05-23

一代宗师潘天寿嫡传弟子——张斌.凤凰网湖南.2024-05-23

潘天寿“入室弟子”叶尚青今日推出个人大展.中国美术学院.2024-05-23

叶尚青 官方网站.叶尚青 官方网站.2024-05-23

潘天寿作品.人民网.2024-05-24

CCTV.com-书画频道-潘天寿.央视网.2024-05-23

王进玉:当今画坛的一个现实问题.新浪网.2023-07-27

“强其骨”是潘天寿做人和作画的准则.人民网.2024-05-24

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百年巨匠——潘天寿.宁波市教育局.2024-05-24

中国绘画史 | 国宝级大师潘天寿:不想当和尚的教授不是一个好画家.上海美术观察.2024-05-24

被潘天寿“抢”到美院 60年前杭州韶华巷59号还有这故事.浙江新闻.2024-05-24

宁海县文化综合体在列.宁海县人民政府.2024-05-23

潘天寿美术馆在宁海揭牌.中国宁波网.2024-05-23

史上最大规模潘天寿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浙江美术馆.2024-05-24

纪念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宁海吴昌卿和朱开益画展同期开展.宁波美术馆.2024-05-24

【群众文化活动】致敬潘天寿 千名画者共绘千米长卷.宁海县人民政府.2024-05-24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拍出2.43亿元 10年涨24倍.人民政协网.2024-05-24

消失40年后再度现世!潘天寿巨作《初晴》2亿元成交.大象新闻.2024-05-24

艺术收藏: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合集——2023年哈布斯堡拍卖成交一览.哈布斯堡拍卖.2024-05-24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4-05-24

潘天寿故居修复与广场兴建.政协宁波市委员会.2024-05-23

潘公凯.艺术中国.2024-05-24

区教育局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廉洁从教氛围,倾情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清廉普陀.2024-05-24

【荐读】朱仁民教授的悼母文——《高山仰止》.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3

朱仁民 用艺术拯救生态.光明网.2024-05-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