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诜[shēn](约1048年~1104年前后),籍贯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至开封(今属河南),北宋画家。
王诜自幼勤奋读书,对书画极为热爱,喜好与文人墨客交游。苏轼、黄庭坚、米芾皆是他的挚友,就连“十年不游权贵门”的李公麟也常为其座上客。熙宁二年(1069年),他迎娶宋英宗之女蜀国大长公主,被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之职;元丰二年,因受苏轼事件牵连而贬官;元祐元年(1086年)复任登州刺史、驸马都尉。
王诜擅长绘画山水,师从王维、李成,善于创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等题材,其水墨作品清润明洁,青绿设色则高古绝俗。他亦能书法,善于撰写文章。他的词作语言清丽,情感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是北宋末年重要的收藏家,同时也是著名画家。
王诜(1048年-1104年后)〔北宋〕石抹世勣,太原市(今属山西省)人,居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出身贵族,娶赵曙赵曙之的女儿女蜀国公主为妻,
官驸马都尉及定州市观察使、利州区防御使。元丰二年(1079年)坐罪落驸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贬到均州安置,移颍州区。元祐元年(1086年),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谥荣安。能诗善画,亦工词,词风清丽,然欠丰容宛转。今有赵万里辑《王晋卿词》。
其家筑“宝绘堂”,藏历代法书名画日夕观摩,精于鉴赏,苏轼为之记。广交苏轼、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等众多文人雅士,“析奇赏异”,酬诗唱和,李公麟曾画《西园雅集图》以纪胜,其风流蕴藉有王谢家风气。能诗,亦工山水,学李成法,以李思训金碧统之,溶两家法规而出新意,在水墨勾皴基础上,“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独具风貌。喜画“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等他人难状之景,将锦绣河山展现画幅中,深得好评。苏轼谓其“得破墨禅定”,有“郑虔三绝居有二,笔执挽回三百年”句。兼写墨竹,学文同。亦工书,真、行、草、隶皆精。《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其作品有《幽谷春归图》《晴岚晓景图》《烟岚晴晓图》《烟江叠嶂图》等35件。传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
王诜妻赵浅予(1051年-1080年),赵曙第二女,母高滔滔。
嘉祐八年(1063年),封宝安公主。赵顼即位,进舒国公主,改蜀国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诜。
王诜母亲卢氏县寡居,公主住在近处,每天给婆婆进献美食。卢氏生病,公主亲自调和汤剂奉上。皇帝厚待姊妹,因此公主府第池花园服饰珍玩极其华丽。公主因不能每天在宝慈宫服侍宣仁皇后,常常郁郁不乐。有时干热不雨,宋神宗减少享受以祈祷,公主也是如此,说:“我的俸禄皆出于朝廷,固应同同喜同悲。”宋神宗为慈圣光献皇后居丧,哀伤过度,公主说:“吾与皇上同母所生,视此亦复保聊!”马上遣散歌舞三十人。
元丰三年(1080年),公主病笃。公主性不妒忌,王诜越是放纵自己,曾经被贬官。高滔滔亲临探病,公主已不省人事,高太后大哭,公主很久后稍能说话,说自 己必定好不起来了,握着母亲的手哭泣。赵顼随后到达,亲自为公主诊脉,端着粥喂公主,公主勉强为皇帝都吃了。皇帝赐公主金帛六千,再问有什么要求,公主只是请恢复王诜官职而已。这时,宋神宗命王诜官复原职,来安慰公主。第二天,公主逝,除夕岁。宋神宗未没有吃饭即驾往,望第门而哭,辍朝五日。追封越国长公主,谥贤惠。后进封大长公主,累改秦、荆、魏三国大长公主。
公主好读文言文,喜笔札,周济亲属,朝野内外称贤。王诜不拘小节,和小妾在公主身边为非作歹,小妾常常触犯公主。公主去世后,乳母告发,赵顼命彻底追查,杖打八妾并把她们婚配兵卒。公主既葬,贬王诜到均州。儿子王彦弼,三岁去世。
《忆故人》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缱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当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
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
”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怀王梦遇瑶姬(神话中的天帝之女),后世文人骚客遂以云雨为男女合欢或男女之情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欢会结束,彼此分离。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
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木瓜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节。”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蝶恋花》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 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
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 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苏轼《与子由论书》诗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
以乐境写哀感,倍增其哀,是此词特色之一。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而已,决不能乐,则其悲哀之牢不可破可知。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内心之黯淡。
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据《词苑粹编》引《西清诗话》知此则此篇当为忆旧怀人之作。
不过全词意蕴较为空灵宏阔,与一般忆旧欢的情词不同。上片从大处着笔,写时序更替、世事变迁、人生多愁易老,且以自然宇宙的无限性衬跌,人生感喟充溢行间。下片推进到个人寥落处境。以忙处反衬闲处,失位投闲,门庭冷落,知音难逢。以独望寰宇收结,大有所思不见,人海茫茫,天遥地远,抚躬怆然之慨。韵致苍凉沉厚,似不当局于怀思丽人。
王诜绘画以山水见长,水墨山水受李成影响,具有幽雅清润的格调。青绿着色山水则源自李思训父子而又创新意,尤擅长画小景山水,并能画墨竹,师法文同。王诜传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及《瀛山图》。《渔村小雪图》(故宫博物院)为水墨山水,生动地描绘了初冬雪后山峦溪岸的景色,渔夫冒雪垂钓捕鱼,文人雅士兴冲冲地出游,远处山峦重叠,两岸松盘屈,江面开阔。技法上以水墨渲染并施金粉以加强雪后的效果,用笔尖俏爽利,体现了李成画派的特色。《烟江叠嶂图》亦为王诜名作,开卷烟波浩渺,后段则奇嶂叠起,笔墨细润,青绿设色典雅。
《渔村小雪图》手卷,绢本设色,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冬日小雪初霁的山光水色。渔村被置于画的右端,开卷便见白雪覆盖的 远山和近岸,疏苇寒塘,有众渔夫在忙碌,或张网,或钓鱼,或拉,或抬网,柳枝掩映之间渔村隐现。左边的长卷则描绘白雪皑皑的峰峦岩以及苍苍茫茫的水色。山中有瀑布飞溅,近处则勾画数株巨松,或挺直,或偃仰,或舒展,松针依然是李成的“攒针”法,线条遒劲刚强,极见功力。而山中有二行人,一隐士策杖而一小童携琴;江边篷舟中有士人对酌,可知王诜无论画什么,总也忘不了抒其志。山石兼用卷云皴、刮铁皴,显然取法于郭熙。而用“破墨法”烘染:先沿勾线向内用稍淡于勾的黑色加染,然后用清水向内化开过渡,墨色淡雅而鲜亮,层次感强。苏轼称赞他“得破墨禅定”。尤其是他独创的在峰顶、岚尖、树头、沙脚敷以白粉,又在树顶、苇尖略勾金线,一改唐以来金碧山水之恒以金线勾山廓、石纹、坡脚以及宫室、楼阁等物的方法,似乎更适合表达雪后的阳光感。后人赞美此图:“刻画严谨,笔墨精练,气象浑成,韵致深远。”
《烟江叠嶂图》
手卷,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16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图绘崇峦叠嶂陡起于烟雾迷漫浩渺空旷的大江之上,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奇峰耸秀,溪瀑争流,云气吞吐,草木丰茂,显得蓬勃富有生气。画家以墨笔皴山画树,用青绿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训之富丽,邓椿《画继》谓王诜“所画山水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似古”,于此可见。
《烟江叠嶂图》背面是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诗、书、画三绝,是中国画难得的境界,这幅濡满历史烟云的《烟江叠嶂图》恰恰是“三绝”的最好诠释。另有纸本《烟江叠嶂图》,故有真假一争。
《溪山秋霁图》
北宋 王诜 绢本淡设色 纵45.2厘米 横206厘米 美国华 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画上无作者款识,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画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更定为王诜之作。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王诜 被称为”小王都太尉“,高俅曾在其手下做亲随,后偶遇端王宋徽宗,才因此发迹。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王诜,石抹世勣,能诗善画,尚蜀国长公主,官至留后。
王诜.故宫博物院.2024-02-21
北宋 王诜绘画作品汇集.深圳市书法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1
上博绘画馆常设展览更新.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1
王诜(北宋 画家 太原).山西人民政府.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