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pubis)是由耻骨体、耻骨上支及耻骨下支构成的,是胯骨的一部分。
耻骨体连接髂骨体与坐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耻骨上支自耻骨体水平伸向前内下方,其内侧端移行于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为耻骨梳,耻骨梳向前终于小结节,称为耻骨结节,耻骨上支的前缘,称为闭孔嵴。耻骨下支薄而平坦。耻骨上、下支的内侧,有长卵圆形的粗面,称为耻骨联合面,与对侧的同名面相接。
耻骨相关疾病有耻骨疼痛、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耻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耻骨体前后扁,是耻骨体的最后部分,构成臼的前下1/5。从体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移行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薄锐的上缘叫耻骨梳,它向后与弓状线相续连。耻骨梳前端的圆形隆起,称为耻骨结节。耻骨结节至中线的粗钝上缘,称耻骨崤。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面上,有椭圆形粗糙面,称为耻骨联合面,参与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方,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和坐骨的体与支共同围成闭孔。耻骨上支的下面有一沟,称闭孔沟,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耻骨位于胯骨的前下部,占髋骨的2/5,耻骨、髂骨和坐骨共同组成髋骨。
髂骨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白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在骼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为大骨盆的侧壁。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髂骨翼后下方为粗糙的耳状面,与骶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髂骨翼外面称臀面,有肌附着。
坐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突起的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可见粗糙隆起,称坐骨结节,是坐位时体重的承受点,为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及。
耻骨上支外侧部有长收肌及闭孔外肌附着,后面为肛提肌及闭孔内肌等的附着部。闭孔沟有闭孔血管及神经通过;耻骨梳,为腹股沟镰、腔隙韧带及反转韧带的附着部;耻骨结节有腹股沟镰附着;自耻骨结节向后,终于臼切迹,有耻股韧带附着。耻骨下支前面为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及闭孔外肌的附着部;后面有闭孔内肌等附着,内侧缘为股薄肌的附着部。
耻骨联合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壁下动脉耻骨支、旋股内侧动脉升支、闭孔动脉耻骨支、阴部内动脉分支和阴部外动脉升支。
闭孔神经位于耻骨肌外下方,紧靠耻骨结节。
坐位时,耻骨体及耻骨弓有固定坐骨结节的作用,防止向内靠拢或向外分开。站立时,耻骨上支及耻骨体可作为支撑点,防止两块髂骨向内靠拢。女性分娩时,耻骨联合的裂隙增宽,以便胎儿顺利娩出。
跑步时左右两边耻骨的结合部受到拉扯,发生疼痛,就是耻骨疼痛,耻骨疼痛不仅发生在跑步运动中,妊娠或者生产后盆骨变形也会引起耻骨疼痛。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指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因外伤、分娩、骶髂关节错缝等多种原因导致耻骨的分离、错动而致韧带松弛、撕裂,出现耻骨联合关节微小错动,所引起的耻骨联合局部疼痛或伴有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困难、行走时疼痛加重等功能障碍。有人也称其为耻骨联合错缝。该病虽然与骶髂关节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耻骨联合的分离、错动,是耻骨联合分离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如急性期可给予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扶他林软膏等抗炎镇痛治疗。
耻骨联合属于半动关节,局部过度活动可发生慢性软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