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综合性大型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称中山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是中原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该院(北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该院南京博物院位于嘉义县太保市,2015年开馆,园区占地面积68公顷。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清帝溥仪逊位。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成立“摄关政治内阁",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并于1925年设立北京故宫博物院。1926年至1928年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北洋军阀皖、直、奉等支持的临时执政府管控下,先后历经四次改组,直至1928年6月,国民军二次北伐”成功,北洋政府垮台,其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1931年九一八事变华北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为安全计,北京故宫博物院决定精选文物避敌南迁,历时十五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市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市。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1954年,“中央图书馆”在台北复馆,联管处改组。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兴建.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并于11月12日正式开幕。之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数次扩建。197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增设科学保管技术室,至此该院组织大致完备。200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出南院建设计划。200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动土兴建。201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开馆试营运。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文物主要有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其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为三大镇院之宝。截至2024年5月底,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698857件/册文物,其中有铜器6241件、绘画6745件、陶瓷器25595件、法书3743件、玉器13478件、法帖495件、漆器773件、丝绸308件、珐琅器2520件、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除部分藏品常设展览外,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品大多轮换展出。其中北院有《慈悲与智慧:宗教雕塑艺术》《南北故宫 国宝荟萃》等常设展,南院有《佛陀形影:院藏亚洲佛教艺术之美》《东亚茶文化展》等常设展。

2011年至201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连续5年被英国《艺术报》(TheArtNewspaper)评为世界最受欢迎十大炎黄艺术馆之一。2019年6月,世界主题娱乐协会TEA和AECOM联合推出了《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全球位列第18名。2022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入选“2021年全球20大博物馆”和“2021年亚太20大博物馆”。

历史沿革

成立前夕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宣告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为北洋政府所有。而逊帝溥仪在内廷依然保持一个微型小朝廷。虽然清室产业大都收归国有,但是民国初年政局十分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盗卖文物的现象日渐猖獗,沈阳市(今沈阳)故宫、热河离宫(今承德避暑山庄)两处物品最多,又远离京师,文物安全很难保障。因此,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倡议之下,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将保护文物、成立博物馆提上了议事日程。1913年,在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导下,北洋政府决定将这两地所藏的各种文物陆续运至北京紫禁城陈列展览,创办古物陈列所,并对外开放部分外朝区域。由于袁世凯北洋政府与逊清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任所长由清室护军都统治格充任。

最初的古物陈列所只有武英殿一处展室,后来逐步扩大到文华殿三大殿等区域,用作库房或展厅。为了改善文物保管条件,1914年6月在咸安宫遗址的基础上建立了文物库房——宝蕴楼,这称得上是中国博物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于保存藏品的大型现代文物库房。同年10月10日,古物陈列所正式开放。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了辛酉政变,接管北京全城防务,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逊帝溥仪迁至什刹海醇亲王府。苟延13年的小朝廷寿终正寝。与此同时,冯玉祥决定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正式成立,宣布紫禁城完全收归北洋政府李石曾出任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蒋梦麟鹿钟麟张璧等9人以及清室方面代表绍英、载润等5人为委员,监察员6人,会同行事。委员会成立后,着手对故宫文物进行系统查点。不到一年时间,将宫内物品大部分查点完毕,登记造册。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共有117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

正式成立

1925年9月29日,善后委员会决议成立“故宫博物院”,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决定于当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

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筹备,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并举行庆典。这一天也正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典礼请柬发出3500份,邀请北京各界名流人士代表参加。下午2时,隆重的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前举行。典礼过后,来宾与市民参观游览了宫内各重要殿堂。几百年来帝王居住的宫苑禁地第一次向大众公开。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并派易培基接管故宫博物院。同年10月,《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公布,明确故宫博物院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

抗战南迁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沦陷,华北地区告急。为保护民族文化瑰宝免受战火侵袭,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分批将部分文物南迁。

1933年初,山海关区失陷,平津屏障尽失,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择选重要物品南迁。行政院下达训令,决议故宫文物运送上海市保存。2月6日晚,首批故宫文物2118箱由午门出天安门,运送至正阳门西车站。2月7日晨,首批文物离开北平市。为避免天津站日军的袭击,火车经平汉、转陇海铁路、回津浦铁路南下,沿途所经当地政府均奉命派军警分段护送。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文物抵达浦口区之时,国民党中政会议通过了张继关于故宫文物分运洛阳市开封市的提案。行政院主张迁往上海租界保存,中政会同意移运洛阳、开封保管。后经协调,决定将古物、图书迁往上海,文献档案存放在行政院大礼堂。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文物分五批南迁上海市,总计13427箱又64包。此外,随故宫文物南迁的还包括古物陈列所文物5414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共计6065箱又8包8件。南迁文物悉数运抵上海两个月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在南京建立分院,并于朝天宫建立文物保存库。同年,故宫博物院筹备处成立,傅斯年为筹备处主任。

1934年,李济继任筹备处主任。2月3日国民政府公布《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同年,故宫改隶行政院,马衡担任院长。1935年,故宫博物院应邀参加“伦敦中原地区艺术国际展览会”。1936年3月,南京朝天宫保存库工程动工。同年8月,朝天宫文物库房竣工。同年12月8~21日,存沪文物分5批迁转至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存储。

抗战西迁

1937年1月1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正式成立,编制库房规则,继续文物点收,并策划陈列展览。同年,日本先后在北京、上海市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形势日趋紧张。奉行政院命令,故宫南迁文物紧急向后方疏散,再度兵分三路避敌西迁。西迁分南路、中路、北路水陆并进向西南大后方疏散。先后分别辗转至贵州安顺、四川省重庆、汉中市,最终转移至四川的巴南区乐山市峨眉山市临时库房存放。

1937年8月14日,第一批西迁南路文物共80箱,为南迁文物的精华,由建国轮在南京起运,到汉口,改用火车运长沙市,存湖南大学图书馆底层近5个月。日寇江苏省西侵,两湖受到威胁。奉行政院令绕道桂林市迁往贵阳。1938年1月起,分两批迁入贵阳。1939年1月,迁安顺的华严洞。1944年秋,迁四川巴县一品场石油沟临时库房。

,937年11月19日及12月3日,西迁中路文物的第二批9331箱,分别由江安轮及黄浦轮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11月2日及12月5日抵达汉口,12月24日起至1938年1月6日,从汉口用船运到宜昌,再由宜昌向重庆转移,1938年5月22日全部抵达重庆,分藏于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安达森银行、吉时洋行等7个库房。同时,在重庆成立故宫博物院驻渝办事处。因重庆市雾大雨多,常有敌机空袭。最终这批文物被迁至乐山安谷乡,择定一寺(古佛寺)六祠(“朱、潘、刘三氏”、宋氏、易氏、陈氏、梁氏赵姓)作为临时保存库。在宋祠设立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

此外,西迁北路文物7287箱,共装运3列火车,由南京下关码头火车轮渡到南京北站,循京沪铁路,经徐州市转陇海路,到达宝鸡市,存于宝鸡关帝庙和城隍庙。不久,奉命向汉中市褒城县转移,从1938年2月22日起至4月11日全部运完,分存于汉中文庙及褒城县宗营的马家祠堂、范家祠堂和张寨大庙。后因汉中也遭日机空袭,文物再次向成都市转移,存放在成都东门内大慈寺。1939年2月,奉行政院令,向四川峨眉转移。6月17日,全部运往峨眉山市,存放在峨眉西门外武庙和东门外大佛寺。1942年大佛寺的文物奉命全部运往峨眉南门外4公里处的土主祠和许氏祠堂。

文物东归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故宫文物准备东归,工作分两步进行,先将分存于四川巴县、乐山市和峨眉的文物集中于重庆市,再由重庆运回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故宫文物准备东归。东归工作分两步进行,先将分存于四川巴县、乐山和峨眉山市的文物集中于重庆,再由重庆运回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文物集中始于1946年1月,至1946年9月15日,全部文物集中至重庆向家坡贸易委员会的临时库房。

文物东归始于1947年5月,至12月9日结束。工作分水陆两线进行。从陆路运往南京的是14箱较笨重的箱件,包括国子监石鼓10箱、石鼓文音训碑1箱和笨重杂件3箱。1947年5月31日从重庆市出发,7月26日到达南京。

从水路运输的文物分批由重庆出发,沿长江水路运往南京。首批1947年6月19日自重庆开出,末批11月26日离渝东航,至1947年12月9日东归告竣。

文物迁台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同年,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理事王世杰朱家骅杭立武傅斯年徐森玉李济等,决议挑选故宫、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存南京运往台湾的文物。自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2月22日,存放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管库的2972箱文物分3批运往台湾。

1948年12月22日至27日,第一批文物320箱由海军部“中鼎号”轮载运至台湾的基隆港,转汽车运至新竹县杨梅镇的通运公司仓库临时存放。随船押运人员:庄严、申若侠、刘奉璋;1949年1月6日至9日,第二批文物1,680箱由招商局货船“海沪轮”载运至台湾基隆港,转汽车运至台中糖厂仓库临时存放。随车押运人员:那志良、粱廷炜、吴玉璋、黄居祥;1949年1月29日至2月22日,第三批文物972箱由海军部“昆仑舰”载运至台湾基隆港,转汽车运往台中糖厂库房临时存放。随车押运人员:张德恒、吴凤培。1950年4月,全部运台文物搬迁至台中市雾峰乡吉峰村北沟库房。

1949年8月23日,文物迁入台中市雾峰乡吉峰村,并成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隶属于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并于台中县雾峰乡北沟觅地建筑库房(隔年4月落成,文物随即迁入)。11月,战时河南省存放在重庆中央大学柏溪分校的68箱出土文物,亦抢运到台湾并存放在台中市糖厂仓库。

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1年6月,成立两院存台文物清点委员会,延聘学者、专家为委员,进行重编箱号、抽查箱内文物,直到1954年才完成。这次清点也编制了《点查清册》,成为存台两院文物的原始清册。

1954年,“中央图书馆”在台北复馆,联管处改组,并开始出版重要资料。1956年,“北沟文物陈列室”正式开放(后毁于921大地震)。同年,早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建立第一座博物馆“文物美术馆”,收藏来自河南省的38箱文物,加上日本归还掠夺的文物51箱,奠定了史博馆的“家底”。

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蒋介石巡视“文物美术馆”,并改馆名为“历史博物馆”。

台北建馆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1965年,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现址落成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台湾当局“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改直属于“行政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市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其中,后来运往台湾2,972箱,占原南迁文物箱件数的22%。

196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1967年,中央步道增建“天下为公”牌坊与一对华表;同年底,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第一期扩建)。

196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修改颁布了组织规程,将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及展览、出版、登记三组,重新点检整理登录文物并与其他学术机关展开交流活动;同年故宫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阅览。

196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订定《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在台湾展开增加藏品的行动。1967年-2008年8月期间,透过其它机关移交1651件,受赠32326件册,收购12751件册,合计46728件册。

博馆院扩建

197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增设科学保管技术室,至此该院组织大致完备。197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1月,蒋复璁因病请辞,秦孝仪继任院长,其担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多年,十分熟悉故宫业务,上任之初即发行《故宫文物月刊》《故宫学术季刊》,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院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接受日侨林宗毅捐赠朱熹书《易系辞》,接受“张大千纪念馆”捐赠、奠定“限提限展”制度等。同年10月,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198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8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绪论式陈列单元,增进观众对东西文化的了解;引进科技,设多媒体放映室;为庆祝六十院庆,办理系列学术活动。对于博物馆肩负的社教任务,秦院长也极重视,当时的展览组除每天导览台北市邻近县市中小学生五百人外,另兴办“活动与创意”儿童教室与“文物研习会”。再者,秦院长治事求新、求精,全面提升精致文化,创设三希堂古典茶座,让艺术与生活结合;仿宋明庭园,在正馆西侧下方兴建“至善园”;东侧下坡道旁兴建“至德园”;将正馆右侧一块畸零地建置为“后乐园”;又在正馆陈列室天井处设中庭点景,营造室内庭园,增加观众游憩区。

1989年7月,“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聘请社会学者、专家40余人组成委员小组,再次进行全院藏品文物的清点检验,至1991年5月完成。此次完成了藏品文物登录号签张贴,文物建卡照片摄照以及文物保存状况的了解。同年,“行政院”以国立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取代原有之“管理委员会”。

199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该院除拥有一座明朗开敞的现代化图书馆外,也有了一间占地近400坪的展厅,可以积极的规划借展业务。图书文献大楼落成日,举办了“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展”;同年底又与国内玉器收藏家合作“群玉别藏”特展,开始引进中、英、日语语音导览服务;此后“雕塑别藏”、“传奇之美:西洋绘画与雕塑”“巴勃罗·毕加索的世界”“三星堆传奇”与“汉代文物大展”等相继展出。

1996年3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之邀,精选院藏文物452组件以“中华瑰宝: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名称,赴美四大城市进行巡回展览;1998年10月,又精选344组件文物以“帝国的回忆:国立故宫博物院瑰宝”赴巴黎大皇宫博物馆展出。1999年1月,应中美洲等7个国家邀请,以仿制品组成“故宫精美文物”在中美洲巡回展出。

2000年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推动本土、中华与国际兼具之多元文化观,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在此政策指引下,馆藏方向朝扩大至东南亚、南太平洋文物的趋势,以呼应台湾原住民与南岛文化的传承关系。

兴建南院

2001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提出南部分院建设计划。2002年,台湾当局台湾地区行政机构通过改建案。2003年1月,台湾行政部门选定以嘉义县太保市为故宫分院院址。同年2月,博物馆主体建筑工程正式动土。隔年6月5日举行上梁典礼。

2004年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了施工动土典礼,准备从4月起进行施工改装。2006年,改建后故宫随建筑更新推出“Old is New”概念,以行销方式推广典藏。参考法国国际博物联合会影像授权办法,援用文资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制定影像授权收费规定。

2007年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米、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米。同年,检调侦办故宫博物院改建扩建工程弊案,故宫先后任院长、官员涉入其中,总共15人遭起诉。

2008年,周功鑫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上任伊始,周功鑫便推动和主持台北故宫的第三次文物清点工作,该工作耗时近四年。

2009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带团赴中原地区大陆访问北京故宫博物院,首度开启两岸故宫交流,而北京故宫也将在3月份访台。10月在台北市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雍正大展”,将成为两岸故宫合作的试金石。3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团抵达台北,他们访问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也是对半个月前周功鑫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首访北京故宫的回访。

2013年2月6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动土兴建,2014年6月5日上梁。2015年12月2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正式开馆试营运。

2017年3月,时任台北故宫院长林正仪宣布启动“新故宫计划”,推行“新故宫运动”,此运动分为两主轴,分别为“国际组织化”和“在地公共化”。

建筑布局

北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1962年6月18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落成于1965年,其占地面积约16公顷,建筑面积29,400平方米。博物院背靠青山,外观采用中原地区宫延式建筑设计形式,风格清丽典雅。绿瓦黄墙,整体建筑群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主次分明,强调对称,中间为主楼,两边是对称的一对配楼。博物院前面是个平台广场,广场上耸立着的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牌坊中间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广场两面是对称的角楼。

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宝瑜设计,其设计理念使用了中国人喜欢的中轴线和对称。黄宝瑜的设计方案中,在20公顷左右的土地上,这座由主要大厅和四周画廊及四隅小厅组成的中原地区古代名堂式的建筑,最终构建成一个对称的“器”字。正门的“凹”字形设计借鉴自汉代的门阙。

黄宝瑜在设计中选择使用米色钢砖作为外墙材料,采用连续图案的设计,使得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展现出中原地区传统绸缎的纹样。当阳光从左上方入射时,建筑会在四十五度角形成阴影,让人置身其中,仿佛身处北平午门前。

除此之外,台湾多台风和地震,特别是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尤为严重。为保护故宫博物院中的珍贵文物,设计方案特别强调建筑的抗震能力,其耐震技术相较其他建筑物提高了多个级别。建筑四周均为方块布局,中央设有一个大厅,这种设计与北京故宫相似,非常有利于防火。一旦某个区域发生火警,其他三个门可以立即关闭,从而将损失限制在单一区域内。

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等;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位于山腹的山洞,洞内有3个拱形洞,每个拱形洞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从陈列室出来,一楼大厅左侧是供游客购买台北市故宫博物院纪念品的地方,纪念品有书籍、绘画作品、邮票,文房四宝、生丝围巾、钥匙扣和手机链等。

行政大楼面积12,496平方米,在1984年启用后,除了瓷器品项仍贮于山洞库房外,其余藏品陆续都移置行政大楼地下室自动化的库房。此外,还有图书文献馆,于1996年4正式启用,文献馆根据馆藏各类资源,建置各类型数位资料库。

南院

故宫南院位于嘉义市县太保市,落成于2015年,园区占地面积68公顷,分为20公顷博物馆区及48公顷景观园区,总预算79.34亿元新台币。建成后的南部院区与台北市的北部院区位阶平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辉映,台湾实现南北文化的双星双亮点,达成艺术均富的理念。

南院主体建筑由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姚仁喜建筑师设计监造,丽明营造Inc.负责兴建,设计构思源自中原地区书画艺术浓墨、飞白与渲染三种技法,形成实量体、虚量体与贯通滞洪湖市及穿透博物馆的连接空间。

浓墨:一座位于基地西侧的实量体,名为“墨韵楼”,三层楼建筑包含了典藏库房与展示空间,基于博物馆专业需求,“墨韵楼”未开大型窗户,98组圆筒点状镶漆玻璃小窗,引进自然光线至参观廊道;并以钢构、混凝土、马赛克磁砖与36000多个大小五种型制的铸铜圆盘,由内向外层层堆叠,呈现出如青铜器般给人坚固、稳重与厚实的感觉;建筑师更利用现代数位点阵排列技术,排出云中行龙纹,随着光影折射,观者将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飞白:一座玻璃帷幕构成的虚量体,名为“飞白馆”,位于基地东侧临湖耸立,是一座通透明亮的绿建筑,以深遮阳结构式窗框,形成优美的弧形韵律,借入户外绝佳水景园林,是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设置有接待大厅、图书馆、礼品供应中心、餐饮部、儿童创意中心与多功能演讲厅等。

渲染:在浓墨与飞白实虚量体中,以渲染笔意连接迎宾大道、游客服务中心、“至美桥”,穿过装置有与泛亚洲风俗民情密切相关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铜雕立柱灯中庭点景,通向景观园区主干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3层:第一层包含S101特展区、S102“嘉义市文史”展区,此外,还包含儿童创意教室、儿童创意中心等空间。第二层包含S201玉器金饰展、S202茶文化展、S203翰墨空间以及S204数位展等4个展厅。第三层设置了S301导览大厅、S302“人气国宝”展、S303“佛陀形影”展以及S304“亚洲织品”展等4个展区,此外还有观景厅、图书馆、阅读室以及珍本参考室。

陈列展览

因场地有限,除部分藏品常设展览外,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品大多轮换展出。

常设展

《贵胄荣华:清代宫廷的日常风景》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院108展厅。1980年代初期,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一批北京恭王府紫檀家具,据研究可知,其原属于清宫,由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赏赐恭亲王奕訢(1833-1898),作为王府之用。同时也接收吉星福伉俪捐赠一对紫檀古董柜。这些家具,选用质地细密且珍贵的檀香紫檀,雕刻繁复细致,做工精良,是清代宫廷家具之典型。通过家具与文物的陈列,了解清代王公贵族生活的日常样态,从起居、文房及小憩等不同生活场域之流转,明白家具使用与文物间的关系,不变的是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借由家具之精与文物之好,具体呈现宫廷生活之精好,让开窗借景营造各式文物被赏玩与陈设的生活氛围。呈现不同于平常却又清丽典雅的宫廷景致。

《南北故宫 国宝荟萃》常设展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院302展厅,展出馆内珍藏的国宝级藏品,如乾隆年间的肉形石、翠玉白菜等。

该展览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303展厅,分为“诞生的喜悦”“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经藏的流转”和“密教的神奇”五单元,以时间为轴,将各地的佛教造像与经典等并列,呈现佛教艺术的“不变”与“变”。引领观众欣赏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佛教艺术之美,以及其深邃的宗教哲理。

特展

馆藏文物

截至2024年5月3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698857件/册文物,其中有铜器6241件、绘画6745件、陶瓷器25595件、法书3743件、玉器13478件、法帖495件、漆器773件、丝绸308件、珐琅器2520件、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数量众多。文物主要有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位居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原地区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还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翠玉白菜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和苏轼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近2万册: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代历代皇帝的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史馆档案等。

书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书画真迹近1万件,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和苏轼的《寒食帖》等。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台北故宫在唐、五代十国、两宋绘画上数量较多,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较多。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代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如今已是国之重宝

现存的《富春山居图》分为两个部分:“剩山图卷”存于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描写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峰峦坡石,起伏竞秀,云树苍苍,疏密有致,表现出江南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貌。

草书,纸本。纵24.8cm,横21.3cm。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远宦帖》是唐摹王羲之草书善本之一,是王羲之致周抚的一封信札,又名《省别帖》。书用草体,字字独立,保持古草的风范。然体势流畅,笔法圆劲古雅,意致悠闲纵逸,是为所创新格,表现东晋士人的风神。此帖笔画锋棱毕现,黑色浓淡自然,可见王氏草书精神。此帖卷前黄绢隔水上有宋徽宗墨题“晋王義之远宦帖”七字,并钤诸玺。

纸本,行书。纵23cm,横148cm。中原地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快雪时睛帖》是王羲之书致“山阴张候”的一封信札,唐、宋人的书录中均记有该帖之名。此帖用笔圆转流利,风格妍媚。书法精美,久负盛誉,且古已有摹本,流传较广。此本自元代赵孟颇以来多称为王书真迹,被收入清内府后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分赞赏,将此本与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并列称“三希”,珍秘于紫禁城内的三希堂中,而以该帖最为著名。虽然经许多古书画鉴赏家的研究,指出其为古代摹本,但由于王书真迹久佚,且其勾摹甚佳,故仍备受研究者、欣赏者所重视。后有元代赵孟頫、清高宗弘历等人题跋。

铜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还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其馆藏的铜器以传世品为主,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商代蟠龙纹盘、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姬静时(公元前827~前782年)铸于丰镐遗址。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4.7公斤。大口,半球状,深腹,圆底,下附三兽蹄形足。造型规正洗炼,深厚凝重。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圆腹圈足,足下有外凸圈足座。盘面饰龙纹蟠绕于中心,蟠龙外围有鱼纹、夔龙纹及鸟纹围绕。盘外面上层饰夔纹,上有如棱脊的平面纹饰;圈足上饰俯首夔纹,下有如棱脊的平面纹饰。纹饰在盘面的布局与母题基本上与妇好盘(M5:777)近。盘外有一小环及二小环,各对准盘面大龙首的上下鼻梁,共形成一中轴线。与之相交的另一中轴线,左右上下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觚属礼器中的酒器,盛酒用。本器正是“二里岗期”粗腰觚的型态。本觚的腹部,饰有带状而前后相同的兽形纹,其形中央作兽面,躯干左右平张,如一头双身状,上下作二分法,其上是背脊及上卷尾,其下是腹部与足,整体平雕式图案化的简单形动物纹饰,可能是牛的变形。

绿松石金属丝牺尊,战国中期,西元前375-276长39.7cm,高28.5cm。全器作四蹄动物稳立状,立耳,圆眼,四蹄足,尾下垂。以写实的风格呈现动物姿态及肌理。作为战国时期的酒器,以兽口为流,背上开口,有活页式盖。器表为黑褐色,间以青绿。通体以银丝镶嵌斜角云纹,并饰以华美的绿松石及金银镶嵌。在面部,以圆金镶嵌为眼珠,鼻梁、眉、额以绿松石点缀。颈部嵌金一周,表示项圈。背盖上为蟠龙形金银镶嵌。

亦称“㝬钟”,西周晚期青铜器。原为清内府所藏。厉王㝬 (胡)自作之器。通高65.6 厘米。全器饰兽面纹、雷纹及36 枚长乳钉纹,造型精致华美,音质浑厚宏亮。钲鼓间共铭122字,记厉王勤劳疆土,败服子并使其降,同时南夷与东夷二十六邦尽臣服觐见周王,厉王称述功业且祈福长生。 是研究周夷关系的重要史料。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多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中,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300-2500,大汶口文化。高29.5cm。陶器是上古文明的重要产物。传说古代贤王都强调陶器制作,是民生利用的重要技能。实际上,新石器时代各地都有制陶业,如大汶口文化的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氧化铝的泥土烧制的陶器。当地人相信“鸟”是他们祖先的来源,所以陶艺家用泥土塑造一只抽象的,引颈鸣啼的鸟儿;然而,它却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容器。

宝石红僧帽壶通盖高19.2cm,口径长16.1cm,口径宽11.2cm,底径7.6cm。壶口瀑布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爱新觉罗·胤禵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宋汝窑(A.D.960~1279),为冠绝古今之中原地区磁器名窑。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市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毛蟹爪莲痕”之美名。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定窑(A.D.960~1279),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旗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古名定州市,故名定窑。白釉色泛黄呈牙色,装饰技法有浅划、深刻、模印等,题材亦丰,尤以划法技法灵巧熟练,线条流畅,作品生动活泼。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玉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器5万多件,涵盖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翠玉白菜等。

翠玉白菜长18.7、宽9.1、厚5.07厘米。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特点之一是巧作,也称“俏作”。即利用玉材的外皮、色斑与玉本色的色差,根据器物特征雕出色彩变化的形象。巧作工艺萌芽于我国商周,但大量使用要到来元之际。清代不仅盛行巧作,其工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件玉雕白菜正是巧妙的利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差,以绿玉部分琢菜叶,白玉处作粟身,并在菜叶绿色深浅不同部位恰到好处地琢出大、小两个螽斯科,玉雕工匠以精湛的技艺将白菜的叶脉、蝈蝈的纹理雕琢得栩栩如生,使整件作品生趣盎然,青翠欲滴。

青绿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层灰白斑。雕作一对盘旋绕转,气势矫健的大龙。虽然体积甚大,但以丝线穿系之,仍十分平衡。两面花纹相同。卷鼻与长鬣分别向前后伸展,下颏作圆弧形,龙口市下颚以分,腮边刻饰雕有斜格纹的盾形图案;似蛇的体躯,又附加各式卷勾;龙体上满雕谷纹,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纹。为典型的战国风格。

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传世的,成对战国玉龙形佩为数甚丰,但鲜有尺寸如此长大,而品相端庄,雕工精致的佳品。这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珍玩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玩较少,略逊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坡肉形石高6.6厘米,长7.9厘米,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清康熙被阿拉善郡王进贡给康熙内府。此石完全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清晰逼真,看上去完全是一块令人垂涎三尺、栩栩如生的东坡肉块。其以天然合理的质、形、色、皮令人叹为观止,几可以假乱真,历来被收藏者奉为奇中之奇。它与毛公鼎慈禧挚爱的“翠玉白菜”,一直作为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大镇馆之宝,是台北故宫人气最旺的文物之一。

明代(1368-1644),掐丝珐琅凫式炉高24cm,长25cm。珐琅器是将珐琅釉药涂覆在金属胎烧制而成的工艺。掐丝珐琅的发明最早,是先以铜丝框格,填施各色釉料,反复烧制,再打磨、镀金而成;元朝由西方将制作技术传入中国,明代发扬光大,景泰年间达到创作高峰,因此又称景泰蓝

香薰为昂首雁鸭造型,型制优美,应为明代、十六世纪前期文物。铜胎,炉盖与器身在腹部套合,香烟经由鳧颈自口溢出。除了喙及足蹼之外,全身掐丝施填不同颜色的珐琅釉及加彩表现羽毛。底座掐丝缠枝菊花纹。鎏金基座应为后代所加,底部中央阴刻“甲”字,是乾隆朝作文物评鉴的标记。动物造型的珐琅器出现在明代中晚期,丰富了珐琅器的器形。

古籍

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位居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善本古籍近2万册;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的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史馆档案等。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中国清朝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原件,如《马关条约》《北京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等,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签署的侵华的投降书原件和当时拍摄的照片。

清(1644-1911),不著撰人,满文原档每册规格不等,朱翊钧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洲努尔哈齐为文书往来及记注政事的需要,命巴克什额尔德尼等人以蒙古字母为基础,结合女真语音,而创制了满文。这种由蒙文脱胎而来的初期满文,是没有圈点的满文,叫做老满文。皇太极六年(1632),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将老满文在字旁加置圈点,使满文的语音、形体更臻完善,这种加置圈点的满文,叫做新满文。本院珍藏满文档案相当丰富,其中满文原档,共四十巨册,清太祖朝与李世民朝各占二十册,记事始自朱翊钧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至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止。所使用的纸张,主要为明朝旧公文纸和高丽笺纸。书写的文字,有蒙文、无圈点老满文、半加圈点过渡期满文、完全加圈点新满文,是研究满族先世发祥传说、八旗制度、社会习俗、经济生活、部族发展、对外关系及明清交涉的直接史料,也是探讨满文由旧变新的珍贵语文资料,满文原档就是满族入关前的重要秘籍。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台北故宫博物院下设一个博物馆,成立于1969年。该博物馆除了支援博物院工作人员整理、维护、研究、展览、出版工作为主要任务外,并适应社会大众及学术界对艺术文史研究的需求,采访征集近代、当代有关中国文史、中外艺术、文物维护、考古,以及博物馆学的中、外书刊,除部分珍本图书外,采开架陈列方式,提供阅览参考。

学术成果

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有《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外,院内还有《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定期刊物。

《故宮文物月刊》创办于1983年,月刊以故宫院藏文物为第一手介绍对象,配合数位化典藏计划产出的高分辨率院藏文物图片,搭配专业作者群的文字介绍。该刊有别于故宫博物院的其他专业书刊,以平易近人为要旨,文章内容,力求简单易懂,并以图为证,使之更为生活化。主要栏目有:文物导览、特展专题、器物、书画、图书文献、服饰、建筑、民俗艺术、艺术家传等。

《故宫学术季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发行之学术季刊,该刊延续1966年7月创刊之《故宫季刊》,于1983年9月更名为《故宫学术季刊》,该刊全年接受海内外学者投稿,于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出刊。《故宫学术季刊》是在文学、历史、艺术领域知名的学术研究期刊,出版内容主要以故宫院藏及中华历史文物之学术研究为主轴,相较于文物月刊,季刊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主要以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文物保护

台北故宫博物院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文物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

文化活动

文创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轻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一度被台湾民众称为“太庙”。早期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原尺寸复制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后,他们开始强调对文物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文创产业逐渐起步。之后,台北故宫的文化创意综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馆中已名列前茅。

社教活动

儿童及家庭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儿童及家庭观众提供参观前、中、后的多元展示教育服务,旨在让艺术融入生活,美育向下扎根。服务内容包括亲子友善的学习空间及服务设施、文物主题课程及文化展演活动、线上学习资源等。

学校

台北故宫博物院结合自造教育及手作,与新北市金山高中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合作,进行到校服务巡回课程。课程以故宫典藏为素材,开发“防疫医药”、“青铜金文”及“货郎童玩”等议题,让偏乡学校师生也能认识故宫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办特教学校及班级一日游参访活动,提供无障碍交通协助,鼓励身心障碍学子参与艺文活动。

自2001年起,每年暑假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招募高中生参加志工计划。自2017年起,此计划转型为“故宫青少年文化大使培力计划”,鼓励青少年以创意观点诠释故宫经典文物,培养领导力、表达力、探索力等核心素养。

自2009年起,每年寒假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招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参与小志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口语表达练习和实地导览,旨在通过活泼且具深度的教学与实作,让孩子们体验如何成为称职的导览员。

自2019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故宫游艺思—学子嗨FUN参访北部院区”活动,安排车辆接驳偏乡学校师生至故宫参观,并提供当天住宿及保险,专人导览服务,旨在缩短城乡差距及促进美感体验。

自2020年开始,台北故宫博物院招募全国大专院校学生担任校园大使,旨在打造青年主流化的开放参与。故宫博物院提供培训课程及企划协作,鼓励校园大使以当代、年轻及生活化的视角诠释故宫典藏。校园大使共同举办各校专属的教育活动,包括校园讲座、互动微型展、市集、工作坊、闯关游戏等。

成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配合当期常设展、特展及文物相关主题,会为成人观众办理讲座、文物研习营,提供成人观众亲近故宫典藏,学习新知的教育活动。

近年活动

2023年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配合社会教育机构及文化机构2023年度寒假活动,在南部院区推出《MUSE大玩家“文物会说话”闯关地图》馆所集章活动。

2023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配合社会教育机构及文化机构2023年度暑假活动,在南部院区开展《MUSE大玩家“神秘古画大冒险”》馆所集章活动,同时推出“2023夏日亲子艺术月—时空探险家”以及水舞表演活动。

2024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展览区除了常设展外,每季还会推出各种特展,包括器物、书画、图书、文献等。每个特展期间都会安排相应的教育活动,由策展团队成员在展场为观众导览,陪伴观众一同探索当期展览的内容与亮点。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的讲解与互动,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展览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提升观展体验。

2024年7月-8月,台北故宫童乐节以“夏日花园”为主题,推出展厅探索、主题套装行程、夏令营以及亲子之夜等多元活动,邀请亲子家庭一同游玩,共赏故宫至德园。

获得荣誉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2011年至201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连续5年被英国《艺术报》(TheArtNewspaper)评为世界最受欢迎十大炎黄艺术馆之一。

2019年6月,世界主题娱乐协会TEA和AECOM联合推出了《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全球位列第18名。

2022年10月29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入选“2021年全球20大博物馆”和“2021年亚太20大博物馆”。

相关事件

2019年8月12日凌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发生3楼空调机房冒烟事故。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12日表示,南院3楼机房凌晨发生火警,火势局限于配电盘并未蔓延,幸无影响文物,适逢周一休馆日,第二天将正常开放参观。

202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计划于正馆大门设玻璃入口亭,遭“文化资产审议会”强势否决。同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决定期满不再续约寄存“兰千山馆”文物引起文物界、博物馆界震惊。有岛内学者专家分析,林伯寿先生的“兰千山馆”不仅是难以取得的天价珍宝,林家后人也抱持着以寄代捐的心态,外界不解台北故宫博物院何以反全球博物馆经营趋势,不但不“保本”还自愿“赔本”,导致这些珍品很可能进入拍卖市场,台北故宫博物院想借展也未必借到。

2022年3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某驻警队员备勤时,擅离职守离开院区购买晚餐,结果发生车祸,警察到场发现他持有毒品。由于当时侦讯不公开,因此,博物院依擅离职守过错自行对其免职处理。此外,一名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担任驻警的人也向台媒爆料,台北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松散,驻卫警长上班时间在沙发上打瞌睡,还有提前签巡逻单,没有按时值勤,被认为因此才会有摔破珍宝、藏品图片外泄、驻警吸毒等事情发生。

2022年10月2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发布声明称,器物处瓷器科人员整理文物时,在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开文物包裹后,发现“明朝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朝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由于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疏忽,致“清代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工作人员皆随即依程序通报至院长。经调查,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的破损事件查无人员疏失;2022年5月19日则明确为人员操作疏失。该事件引发了两岸舆论,其中中国国民党“立委”李贵敏则是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理、维护与保存一片散沙,并要求院长吴密下台。

2022年11月7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文物毁损视频,一名工作人员在翻动蓝布盒时瓷器掉出,立刻接住其中一个,另一个则掉落地上。该文物为“清乾隆青花花卉盘”。针对人为毁损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已对2人进行惩处。

2022年11月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在“立法院”证实,院内瓷器类文物历年有359件修复纪录,其中破损成碎片的文物至少25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正一件件比对、检讨,“两个月内会给大家有所交代”。

2023年3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自2022年6月,就发现有未经授权的藏品高清图片,被外界窃取,并公开在网络上低价出售。至于图片为何外泄,台北故宫人员解释称,2022年6月为了配合台立法机构要求,公开40万张600万像素的藏品图片,在处理图片时,承办人员私自使用了对外服务器,虽设定仅能局部高清浏览,但遭有心人士利用专业软件,将局部图片拼凑成高清大图。由于台北故宫在2022年10月被曝出损毁3件文物的消息,如今又传出藏品高清图片外泄,台湾各界呼吁台北故宫博物院完善内部管理。

202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坚持设立入口亭,并规划二楼设咖啡厅,民间团体担忧故宫变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且若发生火灾意外,文物恐付之一炬,疾呼各界正视。中国国民党籍“立委”柯志恩表示,欲补强建筑物任何结构、修复,无人反对,但不要借修复之名,改变原有景观与美感,甚至有“去中国化”的嫌疑。

参考资料

18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江苏师范大学博物馆.2024-06-30

..2024-07-17

为故宫百年院庆暖身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盼两岸恢复旅游.台海网.2024-07-30

台北故宫南院将在嘉义开馆 筹建进度已达75%.中国新闻网.2024-06-30

..2024-07-30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台北故宫.中国新闻网.2023-10-08

台北故宫南院开馆了.南方+.2024-06-30

故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3-12-02

陈垣:傲骨立天地 奇文鉴古今.光明日报.2023-10-13

..2023-10-10

从皇宫到博物院(图).光明网.2023-12-02

故宫南迁文物北返调查 南迁文物难定何日北归.北京娱乐信报.2023-10-13

不一样的故宫博物院.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官方.2023-10-11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2023-10-18

台北故宫博物院.央广网.2024-06-30

蒋介石带去台湾的奇珍异宝.人民网.2024-06-30

传承与开创台北故宫简史.中国台湾网.2024-06-30

交通:搭联营公车213 255 304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下车 地址:台北市至善路2段221号 .搜狐网.2024-06-30

2014年年报.npm.2024-06-30

全球客流量最多的博物馆排名TOP20 列表.江苏师范大学博物馆.2024-06-30

中国6家博物馆入选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今日头条-新民网.2022-10-29

故宫宝物百年命运:最严重国宝流失发生在溥仪身上.中国新闻网.2024-06-30

94年前今天,紫禁城成为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日报.2024-06-30

章宏伟:告诉世人真实的宫廷生活.中国作家网.2024-06-30

13491箱文物25年“长征”史,讲述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中国文艺网.2024-06-30

80多年前欧洲的一次中国热——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掠影.光明网.2024-06-30

徐婉玲:功侔鲁壁——抗战时期故宫文物的迁徙与展览 【故宫学人讲故宫】第一期第二讲.故宫博物院.2024-07-18

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与 故宫文物南迁研究 *.故宫博物院.2024-06-30

艰辛大迁移.故宫博物院.2024-07-18

文物运台.故宫博物院.2024-06-30

《台北故宫》 第3集 国宝迁台之河南文物迁台.央视网.2024-06-30

蒋介石带去台湾的奇珍异宝.人民网.2024-06-30

台北故宫历史沿革.中国台湾网.2024-06-30

台北历史博物馆.台海网.2024-06-30

紫禁城内有三个博物馆.人民网.2020-03-25

台北“故宫博物院”4月起内部整修 2006年换新颜.新浪科技.2024-06-30

台北故宫文物丢失引热议 追究相关人法律责任.环球旅游.2024-06-30

文化部:两岸故宫实现高层互访 合作进入新阶段.中国政府网.2024-06-30

台北故宫院长称文物不会还大陆还要给孔子展改名.环球网.2024-07-30

..2024-07-30

故宫在台北.华夏时报网.2024-07-18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操办全世界最成功展览.新浪.2024-07-30

图书文献馆.cckf.2024-07-30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年底试运营.人民网.2024-07-18

专家分析两岸故宫 哪家藏品多哪家精品多.新浪.2024-08-11

[西周雕塑].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7-01

台北故宫里的稀世珍宝[组图].海口网.2024-07-01

..2024-07-17

【文化建筑】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台湾网.2024-06-30

两岸故宫藏品,哪家的多?.澎湃新闻.2024-08-11

..2024-07-31

故宫文物月刊.豆瓣读书.2024-07-30

台北故宫期刊、图书典藏(试用).南京艺术学院.2024-07-30

台北故宫重视文创产品开发 成主要收入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7-18

..2024-07-30

..2024-07-30

..2024-07-30

台北故宫南院机房冒烟起火 所幸文物无影响.中国新闻网.2024-07-18

台北故宫博物院再提在正馆前增建玻璃亭,被质疑借修复之名“去中国化”.环球网.2024-07-17

库房空间有限?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愿寄存珍贵文物.北晚在线.2024-07-30

摔坏文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品图档外泄!管理松散引争议 .搜狐.2024-07-30

台北故宫博物院3件国宝遭损毁,李贵敏:吴密察还不下台谢罪?.台海网.2024-07-18

台北故宫文物毁损视频曝光:工作人员翻动蓝布盒时瓷器掉出.澎湃新闻.2024-07-18

台媒:台北故宫博物院证实至少250件文物破损成碎片.澎湃新闻.2022-11-09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高清图片外泄.中新网.2023-03-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