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后改为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又自称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因为人癫狂不羁,又被时人称为“米癫”。祖籍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市),后家族迁居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市),于襄阳出生,后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并久居于此。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曾历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世称“米南宫”,后病逝于淮阳军(今江苏邳州)知州任上,葬于润州。
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
著名的传世作品有《研山铭》《虹县诗卷》《紫金研帖》《画史》等,其中《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祖籍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市),先祖为五代十国后期将领,宋初勋臣米信。后家族迁居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市),赵祯皇祐辛卯三年(1051年),米芾于襄阳出生。米芾自幼聪颖,对文字与艺术兴趣浓厚,相传他六岁时就可以每天学习一百首诗词,过目不忘。米芾七、八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其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的书法家罗让。米芾年仅十岁时,书法便已初有成就,可以写碑刻,临摹周越、苏轼字帖,当时的人们称他有李邕(唐朝书法大家)的笔法。
赵曙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十七岁时,与母亲阎氏一道离乡来到北宋东京汴梁,侍奉英宗高滔滔。不久后宋英宗驾崩,赵顼继位。米芾的母亲曾经是宋神宗的乳母,宋神宗念及旧情,因此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校对勘误的官职,类似如今的编辑),次年二月正式就职。熙宁三年(1070年),米芾取字元章。
熙宁四年(1071年),米芾通过试(王安石变法期间推动的一项选官考试制度)任浛光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县尉,从此正式开始了漂泊不定的官宦生涯。
熙宁六年七月(1073年),米芾南下广州市(今广东广州市),于广州药洲题字,并前往肇庆市(今端州区)考察端砚产地。同年,米芾与妻许姓结婚,并于次年生下长子米友仁。
熙宁七年(1073年),米芾改任临桂区(今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县尉,并在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壁题字。熙宁八年(1074年)十月,米芾于长沙市任掾官(县级主官的助手)。
米芾于长沙仕官六年,期间遍访名家学习,书画文学水平均大有提升。赵顼元丰四年(1081年),因不满自己年少时的作品水平粗陋,米芾将自己此前创作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尽数焚毁。
米芾未能考得科举功名,因此仕途颇为坎坷。在长沙仕官期间,米芾先为掾官,后为荆湖南路安抚使谢景温幕僚,未得升迁。元丰四年(1081年),米芾任期满,又不得升迁之途,于是离开长沙交游,遍访名人。元丰五年(1082年),米芾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见到了被贬于此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从此结为莫逆之交。此后米芾又前往金陵,先后与王安石、李公麟等书画名家相会相识,期间曾短暂担任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区)镇监。元丰六年(1083年),米芾被任命为杭州观察推官。元丰八年(1085年),米芾母亲阎氏去世,按照朝廷惯例,米芾需丁忧(指去职回乡“守孝”,期满复职)二十七个月。
米芾的母亲阎氏葬于镇江市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米芾从杭州市前往润州,途经苏州市(今江苏苏州市)时恰逢当时十位名士在苏州聚会,应邀作《九隽老会序》。
长期的仕途不顺与宦海浮沉,令此时的米芾心灰意冷,更多将精力投入文学艺术之上。丁忧居丧期间,米芾潜心文艺,著有《张季明帖》等诸多作品。赵煦元祐二年(1087年),米芾居丧期满,再度开始云游四方,寻访诗画。同年六月(一说七月),苏轼等十六位当世名士于当时的驸马都尉王诜的府邸“西园”聚会饮宴。李公麟于宴会上绘有《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为此图作《西园雅集图记》。
元三年(1088年),米芾应时任淮南路长官的旧主谢景温的聘请,前往扬州,出任谢景温的幕府从事(幕僚官吏)。元祐四年(1089年)六月,苏东坡赴杭州任知府,途经扬州,再度与米芾相会,作诗《米黻石钟山砚铭》,此后二人来往频繁,书信不断。同年,米芾转任润州教授(负责教学的官职)。任职润州教授期间,米芾寓情书画,遍交名士。元祐六年(1091年),时年四十一岁的米芾正式将自己姓名中的“黻”改为“芾”。
元祐七年(1092年)初夏,米芾出任杞县(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知县。米芾任职期间勤于政事,但恰逢天灾,不得不苦于应对。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即前述英宗高滔滔)去世,赵煦亲政。
由于米芾一直以来与旧党(指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派官员)关系密切,又仰赖高太皇太后的荫庇,且在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去世后,亲政的哲宗青睐新党(指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一派官员),包括苏轼在内的米芾故交旧友多遭贬斥。预感到仕途渺茫,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三月,米芾主动请辞雍丘知县一职,改任嵩山崇福宫监庙(挂名闲职,实际无需到任),就此一路南下,闲居润州。
闲居润州期间,米芾再一次潜心书画,多方交游,《方回帖》《逃暑帖》等传世书帖均作于这一时期。但米芾仕宦之心依旧未泯,绍圣四年(1097年),米芾监庙任期满,再次入京,多方联络有故交的新党官员如谢景温等,得到了涟水军(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使的任职,但在两年后的赵煦元符二年(1099年),还是遭弹劾去职。
在此时期,米芾寄情书画吟咏,多有作品存世,是米芾的书画艺术彻底走向成熟的时期。从涟水军使一职离任后,米芾再度闲居镇江市。元符三年(1100年)春,米芾再度入京联络故交求官,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起就任江淮等路发运司(管理江淮、湖北浙江一带的物资运输的部门)属官,在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任职。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得到朝廷赦免北归京城任职的苏轼途经真州,与米芾再次会面并同游。后苏轼病重,米芾多次拜访并送“麦门冬饮子”(一种中药)于真州北沙东园,苏轼为此事作《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以表感激之情。不久之后,苏轼在常州病逝,米芾特作《苏东坡挽诗》五首以表哀思。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米芾任太常博士,但不久后又遭弹劾贬官,再次闲居润州。在此期间,米芾创作颇丰,有《韩马帖》《清河帖》等名作传世。也就在此年,米芾爱子米友知不幸逝世。崇宁三年(1104年)五月,米芾复官,七月出任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市)知州。米芾于无为军知州任上留下大量书帖碑刻创作,如碑刻《无为章居士墓志铭》,书贴《真帖》《张大都帖》等。
崇宁五年(1106年),米芾得故友蔡京提携,出任书学博士(一说书、画两学博士),后又迁任礼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又称南宫员外郎,因而米芾也有米南宫的别称)。由于宋徽宗及蔡京都爱好书画,这一时期的米芾以其书画才能而颇受宠爱。但好景不长,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米芾因为“奇言异行”“出身冗浊”(指不是科举出身)而遭弹劾,被贬为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知州。
米芾被罢南宫员外郎时,曾多方为自己辩白,作《辩癫帖》向蔡京祈怜,却也无力回天,不得不携家带口,怏然离京。在淮阳军知州任上,米芾愤懑忧郁,却也无力在仕途上再有所为。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米芾在淮阳军知州任上病逝,终年五十六岁,归葬润州。
书法是米芾最为突出的成就。米芾在书法上钻研刻苦,尤其是对古人的字帖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其临摹技法极其精湛,甚至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在当时流传极广,如沈括就曾经将米芾临摹的王献之书帖当成真品收藏,最后还是米芾亲自现身说法才解除误会。米芾在书法上讲究“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皆有独到的体会。
米芾对篆、隶、真、行、草书等字体皆有钻研,并在书法中融入了自己癫狂不羁的性格特点,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运笔方面,米芾的书法往往起笔颇中,运笔到中间则力道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其笔画变化不拘一格,如捺笔重点不一、长横一波三折等。米芾长期苦练古人技法,自称为“集古字”,这使得他的书法中带有部分古人风格,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真卿之行书;外形削的体势,应当是来自对欧阳询字的模仿,但越是后期,米芾书法技巧越是炉火纯青,其个人风格越是鲜明。
米芾自称自己的书法风格为“刷字”,这一自谦之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由于有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米芾的书法一任天然,毫无做作之势,不去刻意追求怪异,而是配合着自己癫狂洒脱的性格,顺势而下,令观者颇有畅快淋漓之感。
米芾在绘画上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但在其中以“米氏云山”最为著名。宋代山水画多继承唐朝、五代十国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和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作画布局时讲究危峰高耸、层峦叠嶂,体现出奇峰峻岭的高大威严。米芾久居江南,江南山势低平,以丘陵为主,在奇伟险峻上并不出众;但江南气候温湿,有着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米芾将这一地理特点与自己不拘世俗、自然天成的性格结合,便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米氏云山”。
“米氏云山”又称“米点山水”,以五代画家,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相较唐以来的山水画,更讲究技巧与意境。
米芾画作没有真品流传,其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四库全书亦有部分收录。
米芾在书法理论上极力反对唐朝书法尚法循规的法度。他本以临摹唐代书法为书法入手,但很快发现了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不能体现出书法的变化与奥妙。因此,他转而崇尚魏晋时代的书法风格,尤其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魏晋书法讲究自然率真,浑然天成,这与米芾的书法思想不谋而合。
米芾嗜好砚台奇石,著有《砚史》,并发明了“相石四法”。《砚史》距今虽逾千年,但对后人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形制、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石四法”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的理论地位也极其重要,它使得赏石有了系统性的理论,并且提倡尊重石头本貌,讲究自然之美,引领了当时的赏石潮流。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省),居所为山林堂。因此他的诗集名叫《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如今传世的诗集有《宝晋英光集》。米芾的诗以别具一格,放荡不羁、精雄绝俗为特色,但有时候也有刻意求异的问题。
“米芾拜石”的典故源于米公祠。米芾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传说他在斋内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还将这块石头称作“石丈”,时人以为怪癖。在历史上,米芾因为个性怪异被称为“米颠”。他喜穿唐服,嗜洁成癖,爱石成痴。字如其人,他的书法潇散奔放,跌宕跳跃,苏轼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相传,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宋徽宗酷爱书法,对米芾十分看重,有一次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对宋徽宗说:“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宋徽宗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给了米芾。
相传米芾在涟水县担任知县期间,对当地百姓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家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还亲自逐一检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米芾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后人为了纪念米芾为官清廉,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为“米公洗墨池”,并立碑以记之。
米芾为人癫狂,性格古怪,故有“米癫”之称。他尤其有严重的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着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对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米芾不准任何人染指。有一次上朝时,米芾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回到家,米芾立即把朝靴洗了又洗,刷了又刷,直到把朝靴洗破了才作罢。
米芾曾担任太常博士。太常博士在主持朝廷祭祀活动的时候,要穿规定的祭服。米芾嫌祭服有人穿过,就拿回去洗一遍又一遍,结果把祭服洗得变了色,还因此被弹劾罢职。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为米芾的衣冠冢。墓有石扩,直径11米,坟包径约4米,外包护石。王有台阶60级,两边置玉带坡,墓道由上而下向北伸,长60米。坟前墓碑上刻有“1987年春重修”字样,中央部分镌刻“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门两侧各有一个下方上圆雕刻云朵纹的大理石柱,墓前50多米处尚有石坊柱一对,上刻联语:“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宜和笔,丛林纳数武来朝郎署米家山。”米芾墓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访,被视为“文化之冢”。
襄阳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芾的书法作品在章法和墨色运用上展现出惊人的变化与强烈的对比性,彰显出他非凡的艺术造诣。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更在内涵上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宋代及当代书法界。在书法理论层面,米芾深入钻研用笔之道,提出了“锋势备全”的独到见解,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毛笔书法的笔势理论。在技法上,他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并结合个人感悟与实践,形成了更为精细和完善的书法技法体系。在宋代,米芾的书法被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当时书法界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当代,米芾的书法仍被众多书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被挖掘和传承,不断推动着书法文化事业的发展。
米芾的艺术思想深受宋代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汲取了儒释道三教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心性思想。他立基于儒家思想之上,强调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同时受到庄禅思想的影响,逐渐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转向对内心世界的观照,追求一种适意自在而又逍遥的人生状态。在审美精神上,米芾以“平淡天真”对董巨绘画进行品评,提升了董巨在画史中的地位,并影响了后世对董巨绘画风格的接受。他所表现出的文人化审美精神,真我真性与自适其志,更是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这种不执著于物、不挂碍于物、保持内心清澈净明的审美态度,使艺术家能够在创作中感受到最真实的人生。他的真实自然的艺术追求、文人化的审美精神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米芾书法公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城十里长山文化园西北侧,依托十里长山,毗邻谷阳湖和镇江市大学城,占地面积40.5公顷。
脱脱等《宋史》: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米芾特别擅长书法,笔法沉着而飘逸,有王献之的意境)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擅长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行笔如风吹马跑一样自然,沉着痛快,完全可以和钟繇、王羲之相比,可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
宋高宗赵构: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米芾能以书法而闻名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楷书、篆书和隶书方面他不怎么有能力,但行书和草书实在是很不错。米芾学习了六朝以来的书法成果,把它们全部凝聚在了自己的笔下,所以显得沉着痛快,就像乘着骏马一样,进退自如,根本不需要刻意鞭挞就能顺遂人的意思。但是喜欢模仿他的方法的人,不过是得了他的表面皮毛,看起来高视阔步气韵轩昂,却不细究其中六朝的妙处在笔下酝酿,书法的风骨会自然超逸)
明代文学家宋濂: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我评价米芾的书法就像李白酒醉后赋诗一样,看起来东倒西歪,不拘泥于礼法,但口中所说的,都是成章法的文章)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米芾说草书如果不模仿晋代的风格那就是下乘之作”,这是画地为牢自欺欺人。米芾的草书之所以看不到新意,就是因为不能突破古人的藩篱)
《米海岳年谱》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米芾:妙想天开的书画大家.人民网.2024-06-06
为官当有“米公洗墨”的精神自律.人民网.2023-05-28
米公洗墨池.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3-05-28
米芾墓.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3-05-28
襄阳市米公祠景区.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5-28
中国传统画派——米点山水.苏州图书馆.2024-04-25
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书法评传.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05-28
粤雅堂丛书·第十四集·米海岳年谱.ctext.org.2024-04-27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ctext.org.2024-04-27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ctext.org.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