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流

长江,又名扬子江(英文名:Yangtze River / Changjiang River),是亚洲、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原地区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4°27′~35°54′、东经90°33′~122°19′,东西直线距离3000余千米,南北相间1000千米,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8500平方千米,占中国水域总面积的1/5,年平均流量为30441立方米每秒。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流经青海、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长江主要支流有南侧的乌江清江洞庭湖水系鄱阳县湖水系和太湖水系;北侧的岷江沱江嘉陵江汉江巢湖水系等。

长江的形成可归结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的燕山运动,长江上游的唐古拉山脉在此期间形成,整个青藏高原缓慢抬升,并褶皱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丰沛。长江流域内地形地貌类型众多,突出的特点是高程相差悬殊,形成三级大台阶,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长江流域的森林面积共约30X104平方千米(约4.5亿亩),森林蓄积量共约23X108立方米,均约占全国的25%,是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有370多种鱼类,占中国淡水鱼种类的1/3。长江流域拥有耕地约3.7亿亩,全流域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自然景观丰富多样,适宜多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还孕有大熊猫、金丝猴属扬子鳄等世界罕见或特有物种。长江流域天然气、盐矿十分丰富,亦有石油资源储量。

长江流域从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的巴文明、蜀文明、楚文明、吴文明、越文明等,一直到近代以来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长江流域干支流纵横交织,人均水资源居全国首位,约285立方米,8条大支流水资源均超过黄河,全流域可开发水资源达1万亿度。长江流域有衡山、黄山、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还有经国家确认的59处全国文物单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截止至2023年7月,长江流域建有联合调度水工程125座,包括长江三峡、葛洲坝等重大水利工程,为“西电东送”提供强大支撑。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将解决渭河平原地区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

命名

长江,旧称大江,《水经注·江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山海经·海内经》云:“大江出汶山。”汶山即岷山。《九歌·湘君》日:“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屈原思念楚国,愿乘轻舟,上望江之远浦,下附郢之倚,以泄忧患,横渡大江,扬己精减,冀能感悟怀王,使还己也。”“横长江水系”句在湘、洞庭湖、涔阳句之后,可见路线从南往北,大江应该就是指长江。

长江别称扬子江,原因是镇江市扬州市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因扬州市南面有一通往镇江市的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清朝末年,长江门户在帝国主义炮舰外交下被迫开放,外国船只由吴淞口上溯航行,首经扬子江,外国人便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音译为“Yangtze River”,广为流传。

其实历史上的扬子江是指瓜洲至京口的一段江面,或者仪征市以下至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即现在江苏仪征,扬州一带的江面。当时扬州是海口,唐朝鉴真法师就是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的。辛亥革命后,曾把长江通称为扬子江。解放后,又恢复了长江这个名称。扬子江一名,是在隋炀帝大业年间才开始出现的。当时,扬州市城南的长江北岸,有一个重要的渡口叫扬子津,由这里渡江就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素率军从扬子津渡江,进击朱莫问于京口。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到达这里,设置临江宫(又名扬子宫)。据《开沙志》记载:“隋炀帝即幸江都,春临扬子津,欲南渡,会狂风怒浪拍天,骇惧而止。江名扬子始此。”

位置境域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4°27′~35°54′、东经90°33′~122°19′,干流全长近6400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从西到东直线距离在3000千米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一般均达1000千米左右,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

长江流域的界线,北以巴颜喀拉山脉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准阳丘陵等与黄河淮河为界;南以横断山脉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西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市、石耳山、黄山市浙江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流域为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间的分界很难划分,通常以通扬运河为界,其南部沿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钱塘江分界。

历史变迁

在距今7亿多年前的元古代时,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为海水所淹没。至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西部仍为古地中海(又称特提斯海)所占据。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南部、川西、滇西、滇中、黔西市等地均为茫茫大海、四川盆地和鄂西则为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这个海湾一直延伸至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介于北方亚欧古陆与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地中海,由青藏高原高原向西延至西亚和欧洲南部,向南伸向中印半岛,长达数千千米。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半部亦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地区、西北属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

距今1.8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印支造山运动,昆仑山脉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脉以及横断山脉开始出现、秦岭突起,长江中下游南半部也隆起为陆地。古地中海逐渐往西退缩、原始的云贵高原呈现。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则为—些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如云梦泽、巴蜀湖、西昌湖、滇湖等,它们相互串通,从东向西、经云南省西南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这就是流向正与今日相反的古长江的雏形。

到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中国地史上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长江上游的唐古拉山脉脉在此期间形成,整个青藏高原高原缓慢抬升,并褶皱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别山和川鄂间的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拗陷,西部的古地中海进―步缩退。到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均衡地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洞庭湖、洞庭盆地继续下沉。由于这时气候炎热多雨,降水分布又比较集中,所以河流切割作用剧烈,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加强了向三峡一带山原的溯源侵蚀。那时,以巫山为分水岭,西部的古长江流入四川盆地(巴蜀湖),东部的古长江流入云梦、洞庭盆地(湘鄂湖)。

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又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根据板块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印度洋洋底的不断扩张,印度陆块(距今1.8亿年前)从冈瓦纳古陆东部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向北移动的速度加快,并与亚欧古陆相撞而引起的。那时,印度板块顺着古地中海的北缘海沟,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两大板块相互强烈挤压,结果使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随之消失。此时,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由于西部上升急剧,东部上升和缓,从而形成了长江流域西高东低的地势。地壳的剧烈隆升使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并形成一些断陷盆地。伴随着地壳的隆升,河流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受云贵高原的阻挡、构造控制或河流间袭夺等影响,改变流向,相互归并、沟通,顺地势的倾斜折向东流。四川盆地西缘的水流受高原抬升的影响,也加强了向西的溯源侵蚀,并截夺了从高原上东来的水流,形成了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盆地河段相贯通的水系形态。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升幅度较小,仅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一些低凹地带则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鄱阳平原、苏皖平原等。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在其影响下,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侵蚀作用加快,最后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注入东海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河段

长江横贯中国中部,干流发源于沱沱河,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8500平方千米,落差5400米(不包括冰川,包括冰川为6543米)。

长江干流可分为三段:自江源至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占全河长度的71%,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长950多千米,约占全河长度的14%,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县以下为下游,长938千米,约占全河长度的15%,流域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长江源

长江有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从江源区至当曲口(地名叫囊极巴陇)[藏语'曲'即河],长358千米,称沱沱河,流域面积16949平方千米。当曲长357.1千米,流域面积30219平方千米。楚玛尔河长530千米,流域面积20900平方千米。

长江的源头问题,以前的课本、辞书都说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南麓,旧《辞源》对“长江”条目这样写:“长江源出青海巴颜喀喇山之南,上游日木鲁乌苏,曲折东南流,经云龄山脉纵谷中,至云南丽江县,称丽江,俗名金沙江。”

水利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于1976年夏首次进行江源拍摄调查,1978年再次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专业考察和拍摄活动,并于1979年1月完成《长江江源地区考察报告》初稿,又于1986年9月定稿。报告根据最新考察资料确认:长江江源定为“三源”——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省南侧;南源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霞舍日阿巴山东麓;北源楚玛尔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南支可可西里山东麓。长江江源确定为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正确说法,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南麓的通说。

上游河段

长江干流自江源至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占全河长度的71%,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长江上游又可分成两段:从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为金沙江段,长2308千米,山高谷深,滩多流急,两岸支流少而短;从宜宾到宜昌为川江段,长1030千米,流经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支流众多,水流缓急交替,著名的三峡地区就位于此段。

金沙江段

金沙江段全长2308千米,占长江全长的1/3以上,因自古盛产沙金,故称金沙江。金沙江流域位于云南省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00’一105°18’,北纬24°28'一29°15'。包括8个地、州(市)的47个县(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点海拔1016米。

金沙江流域地处青戴高原和滇北高原,属新地壳运动强烈上升或较强烈上升区,地壳活动剧烈,流域内高大的山脉主要形成于距今2500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在此期间地壳持续抬升,山峰升高,河流下切强烈,结果形成长达2000千米左右的金沙江峡谷河段。

金沙江段高峰林立,以山地为主,流域坡度\u003e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8.9%。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在地层与岩性组合上往往又是软硬相间,抗侵蚀力弱,在陡峭的地形条件下和森林植被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恶化为泥石流

金沙江河道的特点是下切深,峡谷多,落差大,深洼和急流险滩相间出现。河道流向多急转,水系迁移,多遗留河湾或“Ω”形急湾,流向多变,流态素乱。全河总落差达5000米,平均比降近2‰,河床陡峻,水流湍急。每年10月中旬以后进入枯水期,至次年2-3月出现最低水位。金沙江上、中游的径流主要靠地下水及融雪补给,下游及长江上游即以雨水为主。5月降水略增,6月以后进入汛期,7-8月因川西旗北暴雨活动,水位最高。7-9三个月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50~60%。此后水位回落,径流量浙减,转入枯水期。由于金沙江的河床陡峻,带走的泥沙推移质的数量很大,屏山水文站年输沙量约200~600Mt,占宜昌水文站总量的一半以上。

按照河流形态及水系的自然地理特征,可把金沙江分为三段:河源至云南石鼓为上游:自石鼓至云南金沙街为中游;自金沙街至宜宾为下游。下游全长663.8千米,比降为0.96‰,流经川西边缘的高山地带而进入川南的宜宾地区。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河床以山岩和卵石为主。主要支流有龙川江普渡河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等。长江上游的河道特点与金沙江下游江段相似,准江面较宽,流速稍慢,急湾较少,具有丘陵地带的河道特点。

川江段

四川宜宾至湖北省宜昌为川江段,长1044千米,穿行于四川盆地的丘陵、盆周山地和鄂西山地之中;河流纵向落差显著减少,坡降约0.2m/km,江面增宽至300~800米。

川江自宜宾至巫山陪石,全长900千米,纵比降0.21‰。在奉节县以上,河道曲折,谷地开阔,江宽一般400~800米,最宽处在2000米以上;局部为峡谷,最窄处枯水期仅150米。开阔的谷地间以短小的峡谷,江面一束一放,呈藕节状。河床以多“坝”著称,沙砾滩、沙砾洲、岩礁、岩岛、岩滩随处可见。河底的起伏量和频率都很大,如万县附近的河床纵断面,好象尖刀丛集,相邻“峰”与“谷”的高差最大可达60米。奉节以下,川江进入著名的“长江三峡”,水面狭窄,最窄处不足100米。滩险流急,洪、枯水位相差悬殊,巫山站多年最大变幅达56米。沿江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支流汇入,万县站年平均流量134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230亿立方米,为黄河流量的九倍。洪水主要来自嘉陵江和岷江,寸滩站最大洪峰流量达83100立方米/秒。江水温度高,沿程变化不大,年平均水温为17.9~18.4℃。悬移质含沙量大,平均值在1.11~1.49公斤/立方米之间,万县站年输沙量达4.9亿吨。

中游河段

长江出三峡后自宜昌以下进入中游冲积平原,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这里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水流缓慢,河道迁回曲折,尤其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通称荆江)更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从藕池口到城陵矶之间,直线距离仅80千米,而河道却长达247千米。由于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河床日益抬高,每当汛期,洪水位高出地面10~14米,极易溃堤成灾,自古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是重点防洪区。

长江中游干流河道大体可分为三段:

(1)宜昌市至枝城河段:全长60.8千米,是山区河流进入平原河流的过渡段,河岸抗冲能力较强,河床组成物较粗,为顺直微弯河型,河床稳定性较高;

(2)枝城至城陵矶河段:又称荆江河段,全长347千米。按边界条件与河型不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两段,上荆江弯道较多,且有较多江心洲,属微弯河型。河床组成主要为中细沙,并有少量砾卵石。该河段北岸为荆江大堤,堤外滩地狭窄或无滩,深泓逼近,防洪形势险要。但由于该河段河床质抗冲性较好,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下荆江为蜿蜓型河道,河床组成为中细沙,床面以下较深处为卵石层,右岸部分为丘陵阶地,抗冲能力较强,左岸为冲积平原,河岸由下部沙层与上部黏性土层组成,抗冲能力差;

(3)城陵矶至湖口段:全长547千米,为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分汉型河段。窄河段有节点控制,河道顺直单一,河槽稳定;宽河段洲滩散布,往往形成两或多汉。河床组成为中细沙,夹有少量砾石

下游河段

湖口县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度为896千米,占全江总长度的14.1%;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汇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北岸有巢湖水系;淮河的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流入长江。本段长江水深江阔,水位变幅较小,通航能力大。安徽大通水文站(位于铜陵市上游约20千米)以下约600千米受潮汐影响,是岸较为严重的江段。入海口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与东面宽广的大陆架相连,是长期以来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如今仍以平均每年30~40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长江下游以徐六泾为界分为两段:

(1)湖口至徐六泾段:全长756.2千米,为宽窄相间、江心洲十分发育、汊道众多的藕节状分汊型河段。窄河段一岸或两岸有山矶控制,河道窄深,河槽稳定,河宽一般为1000~500米,个别节点处河宽仅700米;宽河段河面较宽,江中有江心洲,河段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和鹅头型三种类型;

(2)徐六泾段至河口段:长约181.8千米,徐六泾进口河宽仅5.7千米,出口口门宽约90千米,自徐六泾以下平面上呈喇叭形。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南、北二支;长兴岛和横沙岛又将南支分为南、北二港;九段沙将南港又分为南、北两槽,形成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总格局。

支流水系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数以千计。长江干流拥有700多条一级支流,总长1000千米以上的支流有汉江雅砻江嘉陵江沅江市和乌江。流域面积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9条,8万平方千米以上的8条,分别是嘉陵江、汉江、岷江、雅江、湘江、沅江、乌江和赣江,其中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四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赣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

主要支流

雅砻江

雅砻江位于四川省西部,流域范围为东经96°52’~102°48’,北纬26°32'~34° 06’,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纵贯甘孜藏族自治州西昌市两地、州,至渡口市三堆子注入金沙江(长江上游河段),全长1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上游最长的支流。

雅砻江上游流经丘状高原区,河谷开阔,比降较小。甘孜以下进入峡谷区域,纵比降达2.57‰,水流异常湍急。在甘孜州境内,冰雪融水在河水补给中占重要地位,水温很低,甘孜、雅江间年平均水温仅4.8~8.5℃,以下则靠雨水补给,水温稍高,洼里、小得石间年平均水温为11.8~14.6℃。主要支流有鲜水河理塘河安宁河等,均向南流,先后注入雅砻江。河口年平均流量约18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73亿立方米,比黄河年径流量还多100多亿立方米。下游小得石站年平均含沙量0.54公斤/立方米,但因安宁河带来泥沙较多,河口含沙量已增到0.65公斤/立方米。

岷江

岷江位于中国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102°320′E—104°54′E,27°49′N—33°09′N,源出岷山南麓,出茶坪山后,经四川盆地西部,至宜宾与金沙江相汇,全长710千米,流域面积近14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所有支流中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全江可以灌县和乐山市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河谷狭窄,平均比降8.2%,水流湍急,水温很低,但沿程变化较为明显。流城内森林较多,故含沙量较小,紫坪铺站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秒,年平均水温12.1℃(上湖280千米的漳腊为3.7℃),年平均含沙量0.54公斤/立方米。中游流经成都平原,河道分歧,沟渠纵横,平均比降1.74‰,水温沿程变化显著,上升较高,沿途虽有若干支流来汇,但因引灌和都分流入沱江,流量反而减小。彭山站年平均水温已增至16.8℃,年平均流量降到449立方米/秒,年平均含沙量有所增加,为0.71公斤/立方米。下游谷地较为开阔,河床系沙砾质,纵比降0.61‰,水流较急。乐山市城南有大渡河来汇,水量剧增,但水温却因而有所降低。高场站年平均水温16.7℃(已经沿程增温),年平均流量达286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01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0.5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约为5200万吨。

沱江

沱江位于中国西南部,其流域经纬范围为104°E~105.5°E,29°N~31.5°N,发源于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702千米,流域面积约27860平方千米,落差为2345米。上游流经山区和成都平原,其中山区河段水浅滩多,平原河段水网纵横,有青白江毗河岷江相通。赵家渡至泸州的中下游河段属丘陵区,河道弯曲,滩沱相间,水流平缓,河谷多呈“U”字形,河岸低,河床宽150~300米。

嘉陵江

嘉陵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发源于陕西秦岭南麓,自北向南流,于重庆汇入长江,全长1120千米,流域面积约160000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9%,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首位。嘉陵江上游深切崇山峻岭,河谷狭窄,在广元昭化接纳白龙江广元市至合川段,河道逐渐开阔,先流经四川盆地北部深丘,后过渡为浅丘区,曲流和阶地十分发有。在合川区,左有渠江、右有涪江汇入,构成巨大的扇形向心河系。合川至重庆段流经华蓥山脉所形成的平行岭谷区,嘉陵江穿过峡谷河段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乌江

乌江处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流域范围为东经104°18′~109°22′,北纬26°07′~30°22′,是川江(长江上游河段)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乌蒙山东麓、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香炉山,自西南至东北横贯贵州高原中北部,思南以下转向北流,穿过四川盆地边缘,于四川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7千米,天然落差2100余米,流域面积为87920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650立方米每秒。乌江绝大部分河段流经石灰岩区,山峦起伏,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多溶洞暗河,河谷下切剧烈,多呈“V”字形峡谷,仅下游局部河段有砂页岩宽谷。全河坡陡流急,滩礁众多,故有“乌江天险”之称。

樟树市

清江,古称夷水,是由湖北省长江南岸注入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县的佛宝山,自西向东流经利川、咸丰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城市,在宜都北注入长江。全长440千米,流域面积16700余平方千米,较大支流9条,以忠建河最长,支流为南北向。

清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15毫米,并且集中在夏季,径流深约870毫米。流域内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众多。清江水系发育,支流流短坡陡,分布成羽状,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忠建 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招来河、丹水、渔洋河。

汉江

汉江,通称汉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左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全长1577千米,总落差约1964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在长江各大支流中,流域面积仅次于嘉陵江

汉江上游河道穿行于秦岭大巴山脉之间,河谷常与岩层走向斜交,交替出现峡谷和盆地,滩多水急,重要滩险有百余处,盆地段河宽一般为200~300米,峡谷段一般谷深300~400米,河宽仅数十米,洋县至石泉间,峡谷最为集中,以黄金峡最著名,丹江口市至钟样的中游河段流经丘陵及河谷盆地,河床不稳定,沙滩罗列。枯水期河宽300~400米,洪水期河宽2~3千米,最宽处达5~6千米,局部河段两岸筑有堤防。下游河段流经江汉平原,两岸堤防紧束,河道向下游逐渐束窄,河口附近宽不及200米,河情宜泄能力不足。汛期时,上中游来水由下游干流和右岸东荆河分流入长江。此时.由下游径流不能汇入干流.汉江实际集水面积仅为14.2方平方千米。

汉江支流一般较短,水系呈羽状。河长超过200千米的支流有任河旬河、夹河、堵河丹江、南河、唐白河

湘江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经全州北流入湖南省境,于河口流入洞庭湖(洞庭湖在岳阳城陵矶与长江相通),全长844千米,落差756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370m3/s,流域面积94660平方千米。湘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为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河谷狭窄,河床比降大。在湖南境内,到衡阳市以前为第三系红层的丘陵盆地,河谷阶地发育,河面较宽。过衡阳以后为冲积平原和起伏不大的浅丘,水流平缓,河宽500~1000米,河床多沙洲,入洞庭湖时,水道分汉,湖泊散布。

资江

资江,又称资水。资江长度653千米,流域面积为28142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17亿立方米,总落差达492米。左源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县安化县桃江县益阳市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为湖南省四水之一。

沅江

沅江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苗岭山地,在湖南常德附近注入洞庭湖,全长1060千米,流域面积近9万平方千米,长度和面积都不算大。但因流经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区,从东南方向来的温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全流域降水量都在12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700毫米。因此,沅江水量十分丰富,仅次于岷江湘江和嘉陵江,在长江的支流中占第四位,而且水量多集中在夏季,集流迅速,洪水涨落很快,对洞庭湖威胁很大。

澧水

水发源于湖南桑植县杉木界,经桑植、永顺县张家界市慈利县,至津市小渡口镇,全长388千米,总落差621米,流域面积18496平方千米。小渡口以下进入尾闾间,南流经七里湖,于南嘴汇入洞庭湖,为湖区禮水洪道。主要支流有褛水、谍水、道水涔水。干流和支流均自西北流向东南,水系呈平行状。

澧水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8℃。流域内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多产生气旋雨和锋面雨,且降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澧水流域水文状况具有由山原向丘岗滨湖平原过渡的特征。澧水在桑植县以上为高程1000~2000米的高山区,河谷深切。桑植至石门段为丘陵区,高程500米左右,峡谷和盆地交错相间。石家庄市以下为丘陵和平原,津市市以下为冲积平原

赣江

赣江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跨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4省60个县(市),河道长823千米,流域面积82809平方千米,总落差937米,流域面积83500平方千米。赣江为鄱阳湖五大河流之首,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一半左右,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赣江发源于石城县洋地乡石东部,河口为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干、支流自南向北,流经47个县市。

赣江流域介于113°30'~116°40'E,24°29'~29°11'N 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流域多山地丘陵,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赣州市以上属山区性河流,水浅流急纵坡大。赣州至新干县的中游为丘陵和盆地,吉安县以下两岸为低丘,新干以下为冲积平原南昌市以下江流分汉,形成四股水流注入鄱阳湖,西支为主流。

信江

信江河是江西省东部河流,江西五大河流之一,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是上饶市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市北麓的丰溪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干流自东向西,先后流经上饶、铅山县弋阳县贵溪市鹰潭市余江区余干县等县市,收纳了丰溪、泸溪河铅山河、湖坊河、葛溪、罗塘河、白塔河等支流。在余干的八字嘴附近分为两支:主支经瑞洪至康山注入鄱阳湖,全长313公里;北支余水河注入鄱江(又称饶河)。

主要湖泊

长江流域约有湖泊面积15200平方千米,接近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5,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长江流域内星罗棋布的湖泊,往往在一定地域内成群出现,形成稠密的湖区。按湖泊集聚的地域可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滇北黔西高原湖区和江源湖区等三个地域。

长江中下游湖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全国五大淡水湖泊除洪泽湖外,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湖泊总面积约16558平方千米,占全国淡水湖泊面积的60%,占全流域湖泊总面积的92%以上,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8个,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湖、梁子湖、龙感湖石臼湖泊湖、隔湖、白湖、大官湖武昌湖长湖、斧头湖、阳澄湖黄湖菜子湖等。它们都是淡水湖泊,为河流或河海淤积而成,大多数湖泊与长江相通。

滇北黔西高原湖区(含川西一带的高原湖泊),湖泊总面积约500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的3.3%,为构造湖和少量岩溶湖,均为矿化度较低的淡水湖。主要湖泊有:滇池泸沽湖程海草海邛海、马湖等。

江源湖区的湖泊星罗棋布,以小型湖泊和咸水湖居多,为构造湖和冰蚀湖,湖泊面积400平方千米左右,约占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的2.6%。较大的湖泊有:多尔改错(叶鲁苏湖)[‘错’,藏语为湖泊的意思]、雀莫错(祖尔肯湖)、玛章钦错、苟鲁山克错、雅兴错、尼日阿改错、苟仁错、江钦错等10多个。将小湖泊的面积计算在内,江源区区的湖泊面积共780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沱沱河流域内约有湖泊2165个,总面积300平方千米以上;当曲流域内约有湖泊3606个,多为小湖,湖泊面积共约270平方千米以上;楚玛尔河流域共有湖泊2156个,湖泊面积共210平方千米以上,大于平方千米的湖有2个,0.5~10平方千米的湖泊约40个。

洞庭湖

洞庭湖是河道型湖泊,是长江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南省的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北纬28°44'~29°35',东经111°53'~113°05',总面积2625平方千米。洞庭湖属吞吐性湖泊,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连接长江干流和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四口河系,再从城陵矶注入长江。湖体呈近似“U”字形,水位33.5米时,湖长143千米,最大湖宽30千米,平均湖宽17.01千米,最大水深23.5米,平均水深6.39米,蓄水量167108立方米,是中国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

鄱阳湖

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过水性湖泊,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县鄱江信江、抚江等水经湖口县注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千米,东西宽50~70千米,北部狭窄仅5~15千米。在平水位时湖水面积为3050平方千米,高水位时为3583平方千米,但低水位时仅500平方千米,明显呈现出“洪水呈一片,枯水仅一线”。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一般汛期可调蓄洪水10亿立方米,枯季入长江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每当长江流量最小的1、2月份,鄱阳湖可以400~500立方米/秒的流量补充长江的水量,对长江下游枯季航运十分有利。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的低洼地带,西边紧接着浙江天目山余脉的低山岳陵,距东海不过100千米,湖区跨江苏省浙江省两省,水面为江苏所辖。湖泊面积2292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平均深度仅1.89米,最大深度2.6米,为典型的浅水型湖泊。太湖现有岛屿51个,总面积89.7平方千米。

太湖南部和西部有东苕溪西苕溪、荆溪及长荡湖西太湖水系汇入。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部和东部各支流港汊。太湖除一小部分水量向东北经江阴、太仓市间的一些河港泄入长江外,绝大部分水量向东,经苏、沪间许多湖泊的调蓄,然后由黄浦江排入长江。

巢湖

巢湖,俗称“焦湖”,位于安徽中部,北纬31°43'28''~31°25'28'',东经117°16'54"~117°51'46"。巢湖湖区水面800平方千米,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被列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水系发达,自古号称“三百六十汊”。现有入湖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区的西部和西南部。如发源于皖西大别山的南淝河,汇经上派、中派、下派的派河,流经三河的丰乐河,金牛河接流的白山河,相传曹操开凿的马尾河,源于桴槎山东麓的柘皋河裕溪河又名运漕河,古称濡须水,西起巢湖东湖口,东南流至裕溪口,全长75千米,与长江沟通,是巢湖惟一的通江水系。巢湖流域面积总计32345平方千米,由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素为“皖中鱼米之乡”。

滇池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面积297平方千米,水面高程1885米,最深6米,容积15亿立方米,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湖西岸通近山岭,多断崖峭壁;湖东岸是丘陵区,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南部海口螳螂川是滇池唯的出水口,为金沙江(长江上游河段)支流普渡河的上源。滇池沉积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云南省重要的水产基地。

多尔改错

多尔改错位于长江源地区北部楚玛尔河上游,承纳楚玛尔河源头水流,然后由东端出口再汇入楚玛尔河。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面积为142平方千米,是江源第一大湖。由于湖面渐趋缩小,枯季出口断流,涨水时方有湖水溢出,以致湖水矿化度增高成为咸水湖。它湖面高程4688米。湖的北岸濒侧临海拔5157米的巴音多格日旧山,南岸与远处缓丘岗地之间有宽约5千米的沙砾地,散布在这块沙砾地上的许多小湖沼,是多尔改错退缩的残迹。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长江水系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29400m3/s,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282亿立方米,天然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中游段的洞庭湖水系,达1946.1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20.9%。其次为鄱阳湖水系为1354.0亿立方米,约占总流域的14.6%。金沙江段为1546.5亿立方米,约占16.6%。

从径流地区分布看,中游段所占总量的比例最大(47.2%),其中洞庭湖和鄱阳湖尤为突出(合计占35.5%)。上游段以岷江沱江区域所占径流量比例较大(11.0%)。

长江干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主要站的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为0.11~0.25,各主要支流年径流量变化也不很大,变差系数在0.10~0.39。森林覆盖较好的、又有冰雪融水补给的雅砻江,岷江等河流径流量更较稳定。长江洪水主要是由暴雨形成,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6~9月,干流洪峰出现在7和8月,其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鄱阳湖水系湘江出现于4~6月,资、沅、澧水出现于6~7月,上游支流出现于7~8月,汉江出现于7~9月。支流洪水多呈陡涨陡落型式,历时较短。

汛期径流量的集中程度,在支流明显地表示出北岸大于南岸,北岸约在70%以上,南岸在70%以下,上下游支流相反。由于长江流域巨大的流域调蓄作用,长江干流年际变幅很小,实际最大和最小值比仅在1.72~2.16之间,而Cv值仅0.11~0.15之间。长江水系水系的Cv值明显增大,大多在0.30~0.60。

水能资源

长江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0.05万兆瓦,年电量2.6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40%;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8.1万兆瓦,年发电量1.30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47%和48%。干流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9167×104kW,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9066×104kW,主要在宜昌以上河段。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635×104kW,主要分布在岷江雅砻江洞庭湖水系嘉陵江、乌江和汉江。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中部,呈现“西多东少”的格局。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全部集中在宜昌市以上的金沙江和川江河段。金沙江自玉树巴塘河口至宜宾,落差达3200m余,多年平均流量4920m3/s,可建电站25座,装机容量5891×104kW。宜宾至宜昌的川江干流河段,落差为219m,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可建电站4座,装机容量3170×104kW多。葛洲坝工程(装机容量271.5×104kW)和三峡大坝(装机容量1820×104kW,世界第一),就是在川江干流河段上。

长江许多支流的落差集中,径流丰沛,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按照可开发的电量排序,以雅砻江第一,大渡河乌江嘉陵江岷江沅江市汉江,这七条大支流的水能资源最为富集。

长江中小支流众多,蕴藏的小水电资源丰富,据统计,2.5×104kW及以下的小水电站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1743×104kW,占全国可开发量的42%,其中500~25000kW的电站约4000余座,装机1367×104kW,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中地区两个地区,占流域总量的87%。1983年,全流域2.5×104kW及以下的小水电站,共装机490×104kW,年发电量137X108kW·h,基本集中在西南和华中两个地区,装机和发电量均占全流域的90%以上。全国100个电气化试点县中,长江流域有46个,小水电的建设在电气化县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质

2020-2023年,长江干流国控断面已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总的来看,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升,生态功能恢复显著向好。长江流域优Ⅲ水质断面比例已从2015年81.8%提高到2022年的98.1%。

元素含量

长江水系河水中稀有、稀土元素背景值如下表所示:

长江河水中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等背景值的顺序基本与地壳丰度相对应,只有主要以溶解态存在的水中易迁移元素U、Sb、和Cs的次序前移,即在水中相对富集。这表明河水中元素背景值主要受元素的地壳丰度所控制,同时也受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制约。

含沙量

长江含沙量较小,宜昌站多年平均为1.38千克/立方米,大通站为0.51千克/立方米,屏山站为1.63千克/立方米;但年输沙量仍较大,如宜昌站为5.14亿吨,汉口站为4.3亿吨,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至汉口为长江主要的泥沙沉积河段。

长江水系多年平均含沙量干流主要江段变化在0.53~1.66kg/m3。一级支流中嘉陵江汉江最大,分别为2.19kg/m3和2.39kg/m3。长江干流输沙量以宜昌段最大,为5.1亿t/a,屏山、汉口和大通站分别为2.4、4.3、4.7亿t/a。宜昌市以上金沙江来沙量最多,占46.6%。一级支流中嘉陵江最多,占28.8%,其次是岷江占9.7%。宜昌至武汉段,河流坡降较小,水流平缓,泥沙沉降。长江干、支流输沙量年内分配规律是80%在丰水期。丰水期多在降雨量集中并易形成暴雨径流的季节,河水流量大、流速快,泥沙沉降速率小。

补给类型

长江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雨水补给一般占年径流量的70~80%,地下水只占20~30%。此外,流经青藏高原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等上游,有一些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所以长江径流的年变化基本上和降水变化相一致。一般来说,汛期随着雨带由东南向西北推移,即4至6月在长江中下游平原,6至8月在贵州省乌江流域,7至9月在四川盆地和陕南汉江上游,9月以后雨区东移,渐渐出海,全流域降水普遍大减,汛期接近尾声,11月后进入枯水期,直到翌年3月,总的说来,长江大约每年5~10月为汛期,7、8两月为大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80%。

流域地理环境

气候

长江流域辐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多种地形齐备,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南北气候有差异,特别是东西气候差异显著。长江流域典型的气候区有: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和湿润的四川盆地区,干湿分明的金沙江地区和严寒干燥的江源地区。季风区占流域总面积的80%。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5~10月占全年降水量70%~90%。

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致3-4月为春季,5-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春季天气,冷暖阴晴变化频繁而剧烈,常出现低温阴雨的连阴雨,甚至低于冬季气温的“倒春寒”:连阴雨持续时间5-7天,长的可达半月以上。6、7月份,经常出现梅雨(雪)天气,气温高,湿度大。梅雨持续时间约20余天,最长的梅雨期50~65天,盛夏时期,天气晴热,高温少雨,蒸发量比梅雨季节明显增大,容易出现干早现象。9、10月份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比其前后的月份少,是秋高气爽天气,多从8月底开始,10月上中旬结束,为期约40天。有的年份,秋天晴朗,气温经常在35℃以上,是“秋老虎”天气;有的年份秋天气温不高,但阴雨连绵。冬季每年出现1~9次寒潮(平均4~5次),日平均气温三天内降低8℃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

温和湿润的四川盆地区

四川盆地区处在亚热带纬度上,四周被高程1500~3000米的山地和高原所包围,冷空气不易侵入,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封闭式气候,兼具中亚热带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双重属性。冬夏两季的温度变化小。冬季,盆地平均地面实测气温,要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高3~4℃;夏季,盆地平均气温略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成都市武汉市为例,日最高气温大于和等于35℃的年平均日数,成都只有1天,武汉为21天。盛夏季节,盆地西部常久雨不止,月雨量平均400mm以上,月降雨日数达25天以上;盆地东部则久晴少雨,月平均雨量150mm左右,月平均降雨日数不足10天。四川盆地区,9-10月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或降水日数,比其前后月份都多,出现秋雨现象。秋雨从8月底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为期约50天。

干湿分明的金沙江地区

金沙江地区由于地势西北高(3000~4000米)、东南低(约2000米),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地形复杂,因而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气候的四季变化不甚显著,而干湿气候特征比较典型。年降水量在600~1000mm之间。

每年5~10月为湿季,平均降水量500~900mm;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100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干湿气候分明。干湿气候的东界,大约在雷波县以西。干季蒸发量大,湿度很小,5月气温最高。金沙江谷底与山顶的高差大,因此,气温、湿度、降水等随高度的变化大,常是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气候的立体变化十分明显。高程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平坝为热带气候,1000~2000米的山地为亚热带气候,2000~3000米的山腰地区为温带气候,3000米以上的高山为高原气候。

严寒干燥的江源地区

江源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寒冷、干燥、气压低、日照长和多冰雹大风。江源地区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全年皆冬。

地处江源腹心的沱沱河沿,地势较低,多年平均气温-4.4℃,全年仅5~9月气温高于0℃,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值也只有7.6℃,极端最高气温为23.3℃;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6.6℃,极端最低气温为-33.8℃。青藏公路以西的平均气温,又要比公路沿线低3~5℃,曾经测得的最低值为-42℃。

江源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日变化大。江源地区平均高程约4500米,因此气候冬寒夏冷,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的气候完全不同。与地势高度相关的另一个气候特点是气压低,平均气压不足60kP,氧气也少,降水稀少,降水时间集中,蒸发量大,远远超过降水量,水分入不敷出。年平均降水量150~500mm,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95%,主要是降雪,其次是冰雹。蒸发量的地区分布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在时间上是冬半年小,夏半年大。江源地区的云量极少,年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每天平均日照约7~8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80~200千卡/平方厘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风季,以西风为主,年平均风速约4m/s。8级以上大风日数,多年平均在100天以上。太阳能风能丰富。

地质

地质构造

长江流城地处秦岭南岭两大分水岭之间,西以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脉为界,东临东海

区内主要展布有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川滇经向构造体系,青藏反“S”型构造体系和中原地区构造体系系列,它们先后经历了不同地壳运动时期的演化和发展,至今仍处在不同强度的活动之中,诸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水热活动、地腱活动以及不良物理地质作用等,但都随所处的构造背景不同而出现活动强弱的差别。

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位于长江流域的北缘,于印支运动最后定型,燕山运动断裂活动强烈。其次是南岭纬向构造体系,形成于中生代,在流域的南缘局部存在。

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它有悠久的发育历史,从晋宁运动、澄江运动开始,早古生代初局部强烈拗褶和隆起已达一定规模,经印支、燕山等强烈地壳运动,挽近至今地震活动仍甚剧烈。川滇南北构造带内有众多黑色金属矿床、有色金属矿床、重稀土矿床,尤以攀枝花大型钒钛磁铁矿床最为著名,是长江流域最活动的断裂带。

青藏反“S”型构造体系:是一巨型构造体系,长江流域仅是其头部和中部构造成分,从江源地区向东南方向延伸,与滇西、川滇经向构造带重接复合。可分为雅(砻)江褶断带、义敦褶断带和三江断裂带。印支运动早期迅速发展,晚期褶皱隆起,燕山、喜山运动时断裂活动强烈,挽近以来抬升剧烈。

华夏构造体系:主要包括龙门山和天目山-雪峰山褶皱带,发生于古生代,印支运动成熟定型。新华夏构造体系分布在龙门山和川滇经向构造带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主体由武夷山-代云山隆起带、南(阳)襄(樊)-江汉-湘中-鄱阳沉降带、黔东隆起带和四川盆地沉降带组成。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新华夏系主要包括川东褶皱带、川中褶皱带、川黔湘鄂褶皱带、滇东褶皱带及安源-桂阳褶断带与临乡-新宁断裂带等。晚期新华夏系以断裂为主,有赣江断裂带、南阳-雪峰断裂带和雾中山断裂带等三条主要断裂,次要的有鄱阳-安远、长沙-宁远、西阳-凯里、达县一重庆和龙泉山脉等断裂带。

地层特征

长江流域的地层属于两个地层大区六个地层区,即:华南大陆地层大区的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区和南华地层区(少部分),以及西部陆间地层大区的(昆仑山脉)南秦岭地层区、巴颜喀拉地层区与羌北-思茅地层区。这是以控制地层形成和发育的构造环境、地层的总体特征、地层格架和沉积类型,以及一大套地层或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或界面等原则划分的。

长江干流及其以南的地区,属于华南大陆地层大区的扬子地层区与江南地层区(赣州市属南华地层区):扬子地层区,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广,且自晚元古代起,先后过渡为以稳定型为主的沉积;江南地层区显示过渡型沉积色彩,南华县地层区属活动型沉积。上古生界-中三叠统,均以浅海相稳定型沉积为主,晚三叠世后形成以陆相为主的盆地沉积。志留系以前的地层,可划分出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区和南华地层区。第三系和第四系分布零星。

长江干流以北的狭长地带,属于(昆仑山脉)南秦岭地层区,包括南秦岭地区和大别山区。有从上太古界到二叠系的地层;三叠系在豫南地区缺失,侏罗系普遍缺失,白垩系在东秦岭缺失上统;第三系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岩浆岩有火山岩和侵入岩,生成时代有前吕梁市期、吕粱期、四堡期、晋宁区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

金沙江上游、通天河岷江上游以西地区,属于巴颜喀拉地层区,从元古界(或更早地层)到三叠系地层比较齐全,尤以三叠系分布面广,侏罗系和白垩系则大面积缺失,第三系缺失古新统-中始新统。上第三系中新统,广泛分布于巴颜喀拉和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岩浆岩自早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发育,并以晋宁期、晚华力西-印支期为岩浆活动高峰期。火山岩有早元古代、晚元古代、二叠纪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岩。晚震旦世一石炭纪的火山岩较少。侵入岩有中酸性、基性和超镁铁岩,时代有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二叠纪一三叠纪或三叠纪一侏罗纪。

长江流域的巴塘和江源地区,属于羌北-思茅地层区,此区在长江流域的范围很小。江源地区主要为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局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三叠系地层在通天河流域分布广泛。巴塘地区出露的地层较老,从奥陶系到三叠系均有出露。岩浆岩中以火山岩较发育,火山岩从泥盆纪开始,到石炭-二叠纪最强烈:侵入岩不发育,仅见少量华力西-印支期的中酸性侵人岩体,喜山期侵人岩体分布虽广,但规模小。变质岩系分布在巴塘地区,变质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变质程度由西向东加深。

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种齐全,储藏量较大,在全国已列入矿产储量表的136种矿产资源中,长江流域拥有109种(不包括、),占全国探明矿产种数的80%。长江流域38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储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的有13种,储量占全国总量40%~60%的有5种,储量占全国总量20%~40%的有11种,储量占全国总量20%以下的有9种。其中,钒、钛、磷的储量占全国80%以上;铜、钨、锑、铋、锰的储量占全国50%;铁、铝、硫、石棉等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总的来说,长江流域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主要矿产中多数具有优势。

流域北部边缘的昆仑山脉秦岭褶皱隆起带,形成了铁、铅锌、汞、锑、铜、等多种金属矿床;流域西部的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褶皱隆起带,形成铁、锰、铜、金、云母等矿床;流域西南边缘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横断山区)褶皱隆起带,形成了富含铜、铅、锌银、金等多种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流域南部的南岭褶皱隆起带,形成著名的东西向有色金属成矿带,富含钨、锡、、铋、锑、铅锌等有色金属,并有疏、莹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

从矿产类别看,能源、黑色金属、磷、硫等多集中于上游地区,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中游,下游则以非金属矿为主。

能源:长江流域天然气、煤、水电资源,分别有99.5%、90.7%和74.6%集中在上游地区。乌江流域丰富的煤资源在长江流城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其煤炭资源占长江流域总量一半以上,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煤资源区,也是唯一能调出煤炭的地区,对解决中原地区西南、中南地区用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乌江流域的煤资源质量好,易开采,无烟煤占84%。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另一煤炭资源富集区是川南地区,其煤炭保有储量占全流域的6%,几乎均是无烟煤。

铁矿:长江流域61.4%的铁矿集中在上游地区。金沙江下游地区有丰富的铁矿沿江分布,其铁矿资源占长江流域铁矿总量的45%,是流域内最大的铁矿基地,详勘储量可保证建设6000万吨规模的矿山,可供年产1000万吨钢的生产需要。四川攀枝花、江铁矿最负盛名。

磷矿:上游地区集中了长江流域53.5%的磷矿。上游地区磷矿又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和乌江流域。金沙江下游地区矿石质量好,富矿储量占全国的32%,是中国目前磷矿产量最多的地区。乌江流域的磷矿储量占长江流域的21%,矿石质量好,富矿储量约占全国一半,是中国最大的富磷矿基地。

硫铁矿:上游地区硫铁矿占长江流域总储量的54.6%,唯一的硫资源大规模集中区是川南地区,其硫铁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22%。硫是生产酸性磷肥的配套原料,而川南地区有丰富的煤、硫、白陶土、石灰石共生在一起,附近又有多处重要磷矿产地,是中国少有的磷、硫配套地区。

有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是中游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其钨、铝、锡、锑、金,在全流域总量中占绝对优势,所占百分比分别高达99.0%、84.6%、80.9%、76.5%、70.9%,银、铜、铅锌矿也占全流域一半左右。中游地区钨矿不仅在长江流域占绝对优势,在全国也具重要地位,其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3%。流域内钨矿基本分布于赣南一湘南地区,中国的钨精矿基本产于此地,是中国的钨出口基地,其储量比国外多将近1倍,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世界闻名的江西大余的钨矿就分布于此地。湖南锡矿山的锑也是流域内闻名于世的重要矿产资源。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武汉市一南京沿江地区铜矿资源丰富,顺江从大冶的铜绿山到江西省的武当、城门山一直延到安徽铜陵,呈带状分布,再加上附近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德兴铜矿,其储量占长江流域的51%,是流域内储量最大、质量最好的铜资源区,也是中国重要的铜生产基地。

非金属矿:从长江流域总体来看,下游地区的矿产资源是十分贫乏的,但有几种建材非金属矿在下游地区具有较大优势,如膨润土高岭土的储量占全流域的一半以上,萤石、叶腊石、凹凸棒石、大理石也占相当比重,可供销全国或出口。

地形地貌

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齐全,五种主要地貌类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俱全。

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形成三个台阶(即三级阶梯),与中国的三个台阶是一致的。第一级台阶在四川灌县古城都江堰市市)-宜宾一线以西,第二级台阶在丹江口市宜昌市衡阳市一线以西,此线以东则为第三级台阶。

在长江流域土地总面积中,山地占40.6%,高原占13.3%,丘陵和盆地占31.7%,平原和湖泊占14.4%。

山地

长江流域是个多山的流域,山地面积73万平方千米。根据山地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极高山:正高大于5000米、相对高差大于2000米的极高山,仅分布在江源地区、唐古拉山脉以及通天河等处;此外,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也有少量分布,如金沙江的云南玉龙雪山(在丽江市为5596米)、哈巴雪山(5396米)、大渡河的贡嘎山(7556米)、岷江源头的雪宝顶主峰(5588米)。贡嘎山是流域内最高的山峰,比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山(6621米)还高900米。

高山:绝对高程3500~5000米、相对高差500~1000米以上的高山,分布宽广,大约分布在灌县古城都江堰市市)一泸定县一丽江一线以西。高山主要是横断山脉,自西向东主要有芒康山一云岭、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山脉、邛崃山等。这里有流域内最大的原始森林区,是中国第二大林区,素称“森林王国”。

中山:正高1000~3500米、相对高差200~1000米以上的中山,在流域内占1/3左右,主要分布在灌县(都江堰市)一泸定一丽江市一线以东、丹江口市宜昌市张家界市一线以西的广大山区。中山市主要集中在上游东部和中游,分为东北-西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东北-西南向的有四川盆地西缘的龙门山、峨媚山,川、鄂、湘、黔边界的巫山齐岳山、武陵山、雪峰山大娄山等,鄂、湘、赣边界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等;近东西向的有秦巴、南岭等山脉,横亘于长江干流之南北,不仅是长江与黄河淮河珠江分水岭,而且是本流域和其他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重要的地理界线。这些中山山体高大,雄伟险峻,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垂直自然带,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峡谷众多,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低山:正高500~1000米、相对高差200~1000米的低山,分布在丹江口市宜昌市张家界市一线以东的桐柏山大别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脉(有著名的井冈山)、幕阜山庐山九岭山武夷山九华山黄山茅山、宁镇山等,仅少数山峰高程在1000米以上,如大洪山、大别山、幕卓山、武功山、庐山,天目山等。

高原

长江流域高原面积24万平方千米,主要属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包括青南长江江源高原、川西北高原和川西藏东高原;青藏高原素称“世界屋脊”,以“高、大、新”为特色,成为世界上独特的地貌单元和自然地理区域,不仅对流域地貌的地域分异起着定性作用,而且使流域自然环境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云贵高原:包括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乌蒙山苗岭以北的地区。云贵高原在地貌上是西部高山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区,为中原地区喀斯特高原。高原上石灰岩广布,喀斯特作用强烈,尤以滇东黔西高原较为典型,是中国溶洞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类型十分丰富,各地形态不一。滇东黔西高原有石林彝族自治县、溶沟、溶斗、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溶洞、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黔中高原则以峰林盆地、峰林谷地、峰林洼地、溶丘洼地和喀斯特构造平台为主。

丘陵

长江流域丘陵以江南地区分布最广、最集中,总称为江南丘陵。丘峰孤立,丘顶浑圆,主要由红岩、砂页岩、石灰岩、变质岩花岗石等组成。其中以红层盆地中的红岩丘陵分布最广,如湖南红岩丘陵占全省丘陵总面积的40%以上。江南丘陵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业基地。丘陵山区的高程一般小于1500m,是湿润流水作用的地区,属于新华夏系沉降带,地质结构以断陷或坳陷较普遍,晚第三纪以来以大面积沉降为主。

盆地

长江流域有众多大小不一的盆地。江南地区较大的盆地有湘江流域的衡阳市长沙市一浏阳、攸县醴陵市永兴县茶陵县株洲市一绿口等盆地;赣江流域的赣州市瑞金市广昌县、吉泰、吉安市泰和县等盆地。长江流域内最大的盆地是四川盆地,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因红层出露广泛,故有“紫色盆地”之称。四川盆地的西部是成都平原,被称为“四川省”;东部是狭窄的条形山岭和宽缓谷地;中部为丘陵区。丘间注地坦缓,从中部浅丘向周围逐步过渡到深丘和低山。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是四川人口和工农业主要集中地。

平原和湖泊

长江流域平原湖区面积26万平方千米,其主要是中国第三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鄂东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这些平原各具特色:江汉平原地面平坦,河渠交织,湖泊密布,堤垸若网;洞庭湖平原地面低平坦荡,河湖交织,湖泊棋布;鄱阳湖平原地面低平,河网密布,小湖泊众多: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泥沙冲积所形成的冲积、湖积、海积平原。由此可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优异,农业生产条件好,因而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

土壤

长江流域土壤的分布,主要表现为具有纬度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的规律。按中国土壤分类,它们主要为分属富铝土纲的红壤,黄壤,淋溶土纲的黄棕壤、棕壤,半淋溶土纲的黄褐土,岩性土纲的紫色土、石灰土,盐成土纲的盐渍土,水稻土纲的水稻土,半水成土纲的潮土,水成土纲的沼泽土、泥炭土,高山土纲的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冻原土、高山寒漠土等。此外,四川省西南部干热河谷还有南亚热带的燥红土分布。

红壤和黄壤: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长江以北大面积分布,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分布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北缘,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黄棕壤在形成和分布上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具有弱富铝化、酸化和黏化等特征。其成土母质主要有酸性岩、石英岩和泥页岩

棕壤:流域北缘和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分布,气候逐渐进入暖温带,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了棕壤。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黄褐土:在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岸的低山丘陵地带。它是棕壤、褐色土向红壤或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剖面构造与褐色土大致相仿,只是土色棕黄而略带红棕色,心土层更紧密;表土呈酸性反应,土壤胶体上的盐基呈不饱和状态。该土种发育于黄土状的湖积母质,在长期水旱轮作条件下,季节性淹水,周期性干湿交替,土壤氧化还原作用明显,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生物多样性

长江及其流域是地球上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共有重要保护物种1398种,包括植物568种,哺乳动物142种,鸟类168种,两栖动物57种,爬行纲85种,鱼类378种。上游的三峡库区共有植物6088种,分属208科1428属,含蕨类植物门41科100属400种,裸子植物9科30属88种,被子植物门170科1298属5600种,有脊椎动物499种,含哺乳类101种,鸟类331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32种;中游地区共有植物202科1476属7037种,含裸子植物7科30属64种,被子植物196科1445属6973种;下游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74科1180属4259种。拥有岷山—邛崃山、武陵山区、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苏北滩涂湿地和浙闽赣交界山地5个国家级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目前共建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面积3583.9万平方公顷,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远高于全国15.1%的平均水平;且保护区级别高,其中国家级占67.0%,省级占18.0%。

动物

长江流域有淡水鲸类2种,鱼类424种,浮游植物1200余种(属),浮游动物753种(属),底栖动物1008种(属),水生高等植物1000余种。流域内分布有白鱀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口铜鱼岩原鲤长薄鳅等特有物种,以及“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目前,长江流域已建立水生生物、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11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17处。

长江流域珍稀物种数量之多,居全国各大流域之首,包括本流域的特有种类如扬子鳄四川山鹧鸪红腹锦鸡、大熊猫、川金丝猴、滇金丝,还有限于中国分布的特有种类如华南虎梅花鹿四川亚种野牦牛西藏野驴等。中国特有的鸟类共93种,仅四川省就分布有53种。长江流域的水生珍稀动物也有多种,如白鱀豚中华鲟、长江鲟、白鲟江豚等。长江流域的珍稀植物种类多,价值大。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有144种,占全国保护植物种类的37%,其中流域内一级保护植物58种,占全国同级保护植物的37.3%,三级保护植物79种,占全国同级保护植物的38.9%,主要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等。

植物

长江流域因具有多种类型的气候和土壤,不仅植物种类居我国各流域之冠,珍稀植物也多。如享有“植物王国”盛誉的云南省四川省,现有植物种类都在1万种以上,湖南省、湖北、江西省等省也有数千种之多。许多著名的珍、稀、特有种和子遗种植物、如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水杉、银杉、桐、二类保护植物银杏、鹅掌楸、观光木、连香树金钱松水青树崖柏,三类保护植物领春木厚朴红豆杉楠木、黄彬、青檀、垂枝云杉、雪莲花长苞铁杉假人参等,大多是长江流域的主产种和特有种。

长江流域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51科85属126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7科20属38种,被子植物34科53属6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国家工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长江流域存在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2.86%。

长江流域共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54种,占全国总数的39.7%,隶属于60科109属,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0种;裸子植物7科23属38种;被子植物44科77属106种。按照其在自然界的受威胁程度分为3类:濒危植物43种、稀有植物48种、渐危植物63种,分别占总数的27.9%、31.2%和40.9%。

截止至2023年3月14日,位于三峡坝区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新引种了34种共计2200余株的珍稀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崖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穗花杉,三峡特有植物亮叶槭、鄂西红豆、四川苏铁巫山杜鹃等12种珍稀植物。

截至2022年,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已成功收集和保存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300余种约2.9万余株,其中人工繁育成功的有100多种,是中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保育基地。人工繁育成功的珍稀植物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等,均已成功应用于坝区生态修复和专类园建设。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2000〕30号”批准建立“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4月国务院以“国办函〔2005〕29号”批准保护区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5月8日以“环函〔2005〕162号”公布了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

调整后的保护区范围为东经104°9′-106°30′、北纬27°29′-29°4′的长江上游干流及部分支流,宽度为各河流10年一遇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水域和滩涂。保护区河流总长度 1162.61千米,总面积 33174.213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和其它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3333公顷。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广德、宣州、南陵、郎溪、泾县五个县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保护区属长江下游丘陵平原水网区,为皖南山区向长江沿岸平原的过渡区。区内多河漫滩,湖沼、丘陵山涧的滩地、山塘、堤坝。丘陵地带的山坳、沟塘、沼泽地是扬子鳄理想的栖生之地。区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8℃,四季分明,春天气温多变,秋天十分凉爽,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这里的水阳江青弋江两条河流周围有百余条支流,沟、塘、渠、坝星罗棋布,海拔300米以下的沟、塘、山洼、水库和沼泽地,是扬子鳄生存栖息之处。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陕西、重庆三省市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接的地方,亦是中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全区面积3250平方千米。主峰大神农架高达3106.2米。

神农架现存有1000余种树种,570种野生动物,其中还有少见的白化动物如白熊、白蛇、白鹿、白猴,因此被誉为“华中林海”和“天然动植物园”。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的地方。因山高壁陡,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好搭架而上,因此得名“神农架”。

1990年,神农架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1995年被WWF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6年7月17日,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湖北神农架获“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至此,湖北神农架也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人类活动

城镇建设

长江沿线城镇是与长江早期文明相伴而生并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秦汉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重心在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稀少。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遭受重创,人口大量南迁,而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逐步追上黄河流域。建康(今南京)、扬州市荆州市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心城市,长江沿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隋唐五代十国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沿线城镇获得了蓬勃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城镇带。至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性生产分工的强化,长江沿线城镇得到全面发展,沿江城镇的带状化、体系化特征显著。近代以来,长江沿线城镇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交汇碰撞中,又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先行地区。

宜宾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坐落在金沙江岷江交汇处,内昆铁路线上,城市三面临水,背负翠屏山,地势险要。西控彝越,东连巴郡,南通云、贵,北上西蜀,自古乃中国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连接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咽喉。历代为郡、州、府治所。自秦朝以来,这里就开始成为通往云南省贵州省的交通咽喉,是汉初以后“五尺道”、“石门道”的起点。

重庆市

重庆,简称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375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藏族等55个少数民族。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公元前十二世纪,重庆曾是古代巴国的都城。秦灭巴国,设立巴郡,汉代以州城颜江,改置江州隋朝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更名重庆市,至今仍简称为“渝”。赵惇赵惇在这里发迹起家,自诩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迄今,得名已近八百年。1927年设为特别市。1949年成为西南大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0年9月辟为对外贸易港口。

南京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誉称。它是中国历史上七大古都(西安市洛阳市、南京、北京、开封市杭州市安阳市)之一。公元前472年春秋越国在此建立城邑。公元229年,孙权于此建都,称孙吴,后有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建都在南京,故有“六朝金陵”之称。937年后又陆续成为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国都,所以又有“十朝都会”之说法。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一长江三角洲的西端,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部,具有经济区域优势。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南京已经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和一批地方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体系,被国际经济界人士和众多海外财团视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区。

航运开发

长江江阔水深,是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向水运干线,被誉为“黄金水道”,长江众多的大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多呈南北走向,与干流共同组成中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通航里程总计达7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70%以上。1983年货运量已达2.56亿吨,占全国水运总量78%;货运周转量638亿吨千米,占全国内河货运周转总量的85%。长江干流自四川屏山县新市镇以下2900多千米,可全年通航轮船,5000吨级船舶可从长江口上溯至武汉市。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巨大,目前在中下游行驶的2640马力顶推船队,平均载重可达1.5万吨,超过5列火车的载重量;而6000马力船队的平均载重可达3万吨,超过了10列火车。长江重要支流的航道也延伸甚远。如岷江成都市以下,大渡河峨边彝族自治县以下,沱江金堂县以下,嘉陵江自大滩以下,涪江绵阳市以下,渠江沙河以下,乌江自大乌江以下,赤水河自白杨坪以下,汉江洋县以下,沅江市自金紫以下,湘江自全州以下,赣江自站塘以下均可通航。目前上述支流航道,有些河段枯季通航标准较低,有些河段因有闸坝碍航致使航道不能上下贯通。

南通港

南通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频黄海,西南临长江,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北翼港口。1982年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与世界上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南通港可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海岸线有40多干米,可建万吨级泊位的长江岸线30多干米,具有深水大港开发潜力。江面宽达8千米,航道水深-10米处宽达1500米,-20米水深处宽达800米。港区具有较好的气象、水文条件。

南通港沿江沿海,在经济腹地上依托泛长三角经济圈,更兼有苏中、苏北、长江中上游地区及由东陇海线延伸而来的内陆腹地。集疏运条件较好,港区海、江、河交汇贯通,是理想的物资中转地。水路方面靠长江,临黄海,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溯江联结长江中上游诸省,是江苏省乃至中原地区东部地区“外引西进”的理想桥头堡,此外还与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京杭大运河贯通。

镇江港

镇江港地处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干线与京杭运河十字交汇处,由高资街道、龙门、谏壁、镇江新区、高桥、扬中市等主要港区组成。主要经济腹地为镇江市和江苏省京杭运河沿岸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丹金漕河沿岸部分地区。

镇江港历史悠久,从东汉末年孙权缮治京口区”建立军港起,迄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存有著名的西津古渡遗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侵入长江,镇江港1858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江港得到重新规划和改扩建。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发展速。1985年,大港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其中包括4个2.5万吨级海轮泊位,镇江港开始具备接纳万吨级海轮的能力。1986年,镇江港对外开放。

截至2020年底,镇江港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76个,设计通过能力1.59亿吨。2020年,镇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028万吨,主要货种为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煤炭及制品、化工原料、粮食等;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37.3万标准箱。

水利工程

长江流域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巨型水库群。截至2021年,长江流域已建成各类水库5万多座,总库容近360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00余座,总调节库容1800余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约800亿立方米。

都江堰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知府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1986年至1989年,国务院组织412位专家对三峡大坝全面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发电量世界纪录,惠及半个中国;三峡河段年货运量超过一亿吨,比蓄水前提高6倍,运输成本下降近四成,使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引汉济渭

引汉济渭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从陕南洋县佛坪县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渭河流域,可解决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杨陵区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区县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受益人口1411万。

2023年7月16日,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正式向西安通水。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构建了陕西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利于解决陕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同时有效改善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上游地区水土流失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长江上中游的山丘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流域成为中国七大江河中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历史上曾达到60~85%,到上世纪80年代一度降至10%左右,沿江两岸有些地区只剩5~7%。上游几条主要支流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多不到3%,其中19个县市不到1%。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专家估算,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35.5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6%,年土壤侵蚀量1.57亿吨。

水污染

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由1998年的197亿t增加到2016年的353亿吨。长江流域农业耗水率大约为70%,而农业用水量多年平均在1000亿立方米,推算出每年有330亿吨含高营养物质的农业退水流入长江水系,将点源和面源加在一起,2016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实际是683亿吨。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污染排放总量看,2019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221.9亿立方米,占到全国的43%,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2.0倍,水域环境容量基本没有变化,而水污染负荷成倍增加。2017年以前的20年时间里,除了1998年和2016年外,长江流域河流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河流比例都占到评价河段的20%以上,其中:2006—2010年的5年中超过30%以上;到2015年劣于Ⅲ类河段基本都在20%以上;直到2016年才降到17.4%。湖泊全年期水质好于和等于Ⅲ类湖泊数量占总评价湖泊数的百分比没有超过50%,到2016年仅占16.4%,说明大多数湖泊丧失了饮用水源地的功能,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水生态功能退化

由于梯级水电站建设、毁灭式的捕捞和水污染等综合因素,河流水文和泥沙输移过程发生巨大变化,河岸及洲滩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长江几乎所有珍稀和特有水生生物都面临生存困难,甚至出现灭绝,如白鱀豚白鲟等。到2017年,江豚数量仅1000头左右,比大熊猫数量还少;中华鲟连续多年没有自然产卵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三鲜(鱼、淡水海豚鲚鱼)中鲥鱼已灭绝,刀鱼和天然河豚数量极少;中华绒螯蟹资源也接近枯竭;青、草、鲢、4大家鱼是长江中最多的经济鱼类,资源量已大幅萎缩,种苗发生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年产卵量从最高1200亿尾降至最低不足10亿尾;野生鱼类年捕捞量不足10万吨,不到20世纪50年代的20%。长江水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

水域和岸线开发利用过度

过去的河道整治、岸线利用没有将生态环境作为制约因素,长江自然岸线和洲滩显著减少。到2015年,长江干流岸线利用率已经超过20%,其中上海市岸线开发利用率约为50%、江苏省岸线开发利用率接近30%。长江两岸出现化工企业围江,非法码头遍布现象,已利用岸线多为硬质护坡,失去了生态屏障功能。河道中的大量洲滩也被开发利用,成为堆放废弃物质、砂石场地,或者开发成农田,再加上河道内无序采砂等问题,使许多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

环境保护

法律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原地区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该法从酝酿起草到制定通过,期间备受瞩目。该法规定,对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实施取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确定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对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实行严格保护,对长江流域河湖岸线实施特殊管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划定禁止航行区域,建立河道采砂规划和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还设生态环境修复专章。确立国家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原则,规定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捕捞管理,实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联通修复方案,在三峡库区等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建立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因库,进行抢救性修复等。

十年禁渔计划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长江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相关地区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趋势向好。202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从最低不足1亿尾提升到78.7亿尾,刀鲚时隔30年再次溯河洄游到达历史分布上限洞庭湖

2024年4月9日,根据央视网消息,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内共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这其中又涵盖长江特有鱼类18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长江鲟以及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圆口铜鱼长薄鳅等珍稀鱼类。十年禁渔为长江鱼类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使这里的鱼类资源明显恢复。

建立保护区

长江流域已经形成初步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据统计,长江流域共建设有自然保护区738个,总面积为47257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2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01个,面积348952平方千米;省级自然保护区有215个,面积64345平方千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建有自然保护区311个,面积达39921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2.3%。其中以位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优先区,以及武陵山区洞庭湖扬子鳄保护地的保护面积比例较高,保护区比例都在30%以上,而其它优先区的保护面积比例较低。

风景名胜

长江流域范围广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都十分丰富。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可以上起冰天雪地、高寒缺氧的江源地区,下至水道如织、人烟稠密的长江三角洲,其中只有人文景观资源才因经济开发水平有地区上的差异。大致说来,流域的西半部、北部和南部山区,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较多,少数民族风情浓厚;流域中心地带,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位于四川省奉节县、巫山和湖北的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市5县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千米,其中属峡谷段的约为97千米,是世界较长的峡谷之一。长江三峡以雄伟险峻、秀丽幽深和滩多水险闻名于世。瞿塘峡长8千米,是三峡面最窄,景色最壮丽的一段峡,名胜古迹有白帝城、變门、风箱峡古代悬棺和梵文摩崖石刻、古栈道等。巫峡长45千米,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多在江边。西陵峡长66千米,中间有宽谷相间,主要峡段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此峡滩险极多,著名的新滩、泄滩、崆岭滩黄陵庙均在峡内。峡口的三游洞,因唐代诗人白居易、元微之和白行简三人同游此洞而得名。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此游览赋诗,人称“后三游”。附近还有其他古迹和自然风景。离峡口约2千米,就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

巫山小三峡

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南起巫峡西口,北至涂家坝,全长50千米。属首批国家级AAAAA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市文明景区”,还被名人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天下奇峡”,更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宁河不是峡,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等美赞。

小三峡主要观景有:龙门峡、龙门桥、龙门古寨、写字岩、青狮守门、灵芝峰、熊猫饮水、仙女抛绣球、仙桃峰、狮子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白蛇钻洞、滴翠峡、牛肝马肺、摩岩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马渡河、登天峰、金猴峰、赤壁摩天、船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中原地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岳阳楼

岳阳楼景区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地跨市内歙县休宁县黟县黄山区、徽州区。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

相关文化

文物古迹

长江沿线省(直辖市)共有全国不可移动文物30.6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39.8%。截至2021年,长江沿线省(直辖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2处,省(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32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252处,涉及古宫、道观、寺庙、古桥梁、古聂氏宗祠、民居、牌坊、古石刻、古塔、古代名人墓穴、古文化遗址、古窑址、革命旧址、古城墙关隘等,数量多、内涵丰富,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星堆遗址遗迹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市平原北江、沱江支流,南距成都约40千米。三星堆得名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由于遗址范围内马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故名“三星堆”。

根据目前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从距今4000年延续至距今2000年,向南深入青衣江大渡河流域、雅安石棉等地,向东至长江涪陵一带。三星堆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包括广汉三星堆遗址、青白江遗址、青白江三星遗址、盐亭张家坝遗址、涪陵镇安遗址等。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又一次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古蜀文明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平原文明同样历史悠久,以成都市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江流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0多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00多项。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主廊道之一,集聚着长江流域主要的文化特征:长江干支流沿线19个地区内国家级非遗共有1264项,而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区内就有858项,占长江流域非遗总数的67.9%。

共有8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129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外,还有20多项世界遗产以及大量的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类遗产、水利遗产、老字号、地名遗产、宗教遗产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可移动文物,数以千计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等。

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流域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2个,中国传统村落2954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571片,确定历史建筑约3万处。

泸州市

泸州市位于沱江与长江交汇处,两岸丘陵、平坝纷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水陆交通方便,物产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1994年1月,国务院第三批批准公布泸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泸州成为全国99个、四川省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泸州现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泸州)、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县)、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合江尧坝、古蔺太平、合江福宝、古蔺二郎、兆雅新溪、天仙乐道街),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尧坝古街),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泸县立石镇、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江阳区况场镇朱德旧居—宜民古街历史文化街区、龙马潭区宝莲街历史文化街区)、及10个中国传统村落

荆州区

荆州市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楚纪南故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荆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以楚纪南故城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荆州市片区是继西安市洛阳市之后第三个国家大遗址片区;荆州城墙已连续两次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诗文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武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周瑜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湖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红色文化

三红精神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市南湖的一条旅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南湖红船。其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岩精神”“红桥精神”则是“红船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岩精神”代表地则是重庆红岩村,它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而在作为“红桥精神”起点的汉阳,武汉长江大桥龟山桥头堡已然成为一座红色精神堡垒。

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34年10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8.6万人自于都县出发,艰难行进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西吴起街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打退了敌兵、翻越了雪山、跋涉了草地,表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横渡长江为主要路线的战役。1949年4月20日夜,百万雄师在千里江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6月2日解放崇明岛,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加速全国解放步伐。在长江上,2万多名船工参加渡江战斗,仅安徽无为、宿松、怀宁三个县就分别有2000多名船工参战,有的父子、兄弟齐上船,运送大军过江。

相关事件

2024年7月9日,水利部会商分析研判长江、淮河、沂沭河等流域雨情水情汛情形势,受降雨影响,江苏新沂河、山东南四湖水系城河、河南沙颍河支流贾鲁河、山西汾河支流瓜峪河等11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最大超警幅度为0.07至0.57米。预计7月10日8时,江苏省中部、河南省东南部、湖北东北部、四川省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会有大暴雨,长江中下游平原干流九江至大通江段仍会超过警戒水位

参考资料

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5-20

河流和湖泊.中国政府网.2023-07-22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政府网.2023-05-20

长江到底有多长?数据最多相差167千米!长江长度需要一个“国家标准”.百度网.2023-05-20

长江流域联合调度水工程总数增至125座(处).中国政府网.2023-07-22

三峡工程简介.中国政府网.2023-07-22

长江干流六座梯级电站顶峰保供 为“西电东送”提供强大支撑.央视网.2023-07-22

引汉济渭先期通水 长江黄河关中握手.新华网.2023-07-22

雅砻江:野性的奔流.中国国家地理.2023-08-19

乌江历史变迁.多彩贵州网.2023-05-13

乌江:一条喀斯特河流的美丽与丰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13

汉江与清江.央视网.2023-08-05

资江,你还好吗?|中国水周.绿色潇湘.2023-07-22

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05

母亲河-信江.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政府.2024-01-19

【两会长江之声】全国政协委员马建华:加快推进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复.长江水利网.2023-08-05

洞庭湖简况.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07-2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2023-08-05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新华网.2023-07-23

气候.中国政府网.2023-08-20

《四川省志•地理志(上下册)》四川盆地气候主要特征.四川省地方志.2023-06-04

..2023-08-20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江苏省自然资源.2023-08-20

黄棕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0

黄褐色土.科普中国网.2023-08-20

《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7-24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抢救保护植物品种突破1300种.科学网.2023-07-24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水产局.2023-07-24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7-24

神农架.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7-24

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人民网.2023-07-24

重庆介绍.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08-20

南通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0

镇江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0

科学调度的长江智慧——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实现多赢目标.中国政府网.2023-07-24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 都江堰.中国政府网.2023-07-24

百年逐梦今朝圆——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综述.中国政府网.2023-07-24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峡工程:大国重器标注中国创新高度.央视网.2023-07-24

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光明日报.2023-07-24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四大片”已治理1/3.中国政府网.2023-07-24

长江——我们的母亲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23-07-24

长江保护法是一部什么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3-07-24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取得扎实成效.中国政府网.2023-07-24

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长江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华网.2023-07-24

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央视网.2024-04-09

十年禁渔看长江|从水域之治转向生态之治 长江大保护仍需久久为功.央视网.2024-04-09

..2023-07-24

长江三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8-08

巫山.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07-24

黄鹤楼概况.黄鹤楼.2023-07-24

岳阳楼总说.岳阳楼.2023-07-24

黄山.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7-25

【文化】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南京发布.2023-07-24

璀璨三星堆.中国记协网.2023-07-24

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8-08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四川文化旅游网.2023-08-08

【文化荆州】荆山楚水铸青史 探寻荆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上).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8-08

荆州:进一步梳理和发掘长江文化,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长江网.2023-08-08

古诗词里的长江,原来这么美!.新华网手机版.2023-07-24

“三红精神”织就“长江红色文化带”.新华网手机版.2023-07-24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强大精神动力.教育部网站.2023-07-25

百万雄师身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写在渡江战役胜利72周年之际.新华网.2023-07-25

11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最大超警幅度为0.07至0.57米.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2024-07-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