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 :明代内阁首辅、权臣、文学家、书法家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 ,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代权臣、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严嵩出生寒士家庭,少年聪慧,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后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因病去职,隐居山读书十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还朝复官,后以仪礼骤贵,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入阁之后,严嵩先后除去政敌夏言、仇鸾,由此独得明世宗恩宠,执掌朝政大权。

执政期间,严嵩打压异己,广结党羽,贪赃纳贿,肆意妄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遭御史邹应龙弹劾,被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案发,次年,世宗下诏诛杀严世蕃,将严嵩和他的孙子削籍为民。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十二月,严嵩垂老而有病,在墓舍寄食而死,终年八十六岁。

严嵩专擅国政二十余年,恃权敛财,使得明朝官风、吏治大坏,边疆防备废驰,国库匮乏、民生凋敝,危害甚远。但同时严嵩在平定倭寇一事上也起了关键作用,而且他一生与夫人相敬如宾,不蓄姬侍,在故乡乐善好施,口碑相当不错。严嵩生平著述甚丰,所著有《钤山诗选》《钤山堂集》《直庐稿》《直庐续稿》《南还稿》《留院逸稿》《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 数十种。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严嵩出生于寒士家庭,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弘治十一年(1498年),严嵩中乡试;十八年 (1505年),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初露才华。武宗即位的第二年(1507年),严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不久因病辞职,在分宜县境内的钤山镇隐居读书十年,赋诗作文,颇有清誉。

隐居期间,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聘请严嵩修订府志,但第二年姚汀离职,事情搁置了下来。之后徐琏继任知府,飞函请严嵩继续修志。 正德九年(1514年),府志编修完成,后世称《正德袁州府志》。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还朝复官,仍为翰林院编修。复官之初,严嵩对朝政多有评判的言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后,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读, 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务。

仪礼得宠

嘉靖四年(1525年),严嵩被召为国子监祭酒,由南京回到了北京。当时,严嵩的资历尚显不足,按理是不能担任祭酒,只因内阁辅臣费宏是严嵩的同乡,才私相授予。后来,有言官谈及此事,严嵩上疏辩解后得以留在北京。

嘉靖七年(1528年),严嵩升任礼部右侍郎,奉世宗之命前往祭告湖广安陆(今钟祥市明显陵。还朝后,严嵩上了两道奏疏, 一道奏疏叙述了河南省灾区的情况,称百姓只能吃麻叶、树皮,饿死的人堆满道路;一道奏疏叙述了途中所见祥瑞。两道奏疏都得到了世宗的赞赏。后来几年,严嵩先后改任户部、吏部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 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为庆贺世宗生日来到北京,正好朝廷议论修改《宋史》,内阁辅臣便请求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总领编修一事。夏言进入内阁后,又让严嵩回去接替了他礼部尚书的职务。

嘉靖十七年(1538年)五月,世宗打算在明堂祭祀生父献皇帝,让他配祭上帝,扬州府同知致仕丰坊上疏请为献皇帝加庙号称宗,以此入祀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都上疏阻止。世宗遂写《明堂或问》一书质问群臣。 于是,严嵩改变之前的立场,给世宗规划好礼仪。礼成之后,世宗赐给严嵩金币,自此,严嵩更加一意献媚,以取悦世宗为己要。

首辅之争

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严嵩以仪礼一事获得世宗宠幸,想要进入内阁,被夏言所阻,于是两人产生了间隙。当时,世宗刻制作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和严嵩等人。夏言认为不合人臣礼仪,并不接受,世宗很不高兴。严嵩却趁世宗召见之时戴上香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严嵩也得以成功将夏言排挤出内阁。

世宗从嘉靖十八年(1539年)葬章圣太后以后,便不再临朝听政,而从二十年(1541年)宫婢之变后,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进入大内,大臣极少得以拜见,唯有严嵩一人得承皇上顾问,皇上的手札有时一天投给他几次,而其他辅臣都不能闻知,因此严嵩得以肆意妄为。但世宗虽然礼敬严嵩,也不完全相信他的话,偶尔取一件事自己处理,或者有时故意表示与他持不同意见,想以此来杀杀他的气势。严嵩机警,每每都能预先揣摩到世宗的心意,由此独得世宗倾心,得以独揽朝廷大权,引得朝臣争相攀附。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八月,严嵩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文渊阁值班,仍掌礼部事。严嵩入阁以后,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不曾回家洗沐,世宗更以为他勤政。与之相比,首辅翟銮便越发不合世宗心意。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严嵩授意给事中王交辈弹劾翟銮二子以进士中第,翟銮由此削职为民。次年,严嵩成为首辅。

自从严嵩成为首辅,同事的辅臣先后罢去,及至礼部尚书费上疏弹劾严嵩任人唯亲,世宗也觉得严嵩不如以往可靠。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世宗召回夏言,地位仍居严嵩之上。夏言再次成为大学士,仍像过去一样,不拿正眼瞧严嵩。有要内阁批答的奏疏,他独自决定。与严嵩亲近的官员,他一律斥责罢免。严嵩知道夏言眷宠正浓,不敢出头反对。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陕西省三边总督曾铣议复河套平原,夏言极力支持。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对持反对意见的官僚严加训饬,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和积极筹办之中,他又改变立场。严嵩察觉到了机会,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合适,还借机攻击夏言的专权擅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世宗命夏言致仕。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都督陆炳与夏言的矛盾,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陆、仇二人,确立夏言与曾铣交结为奸的罪名,置他们于死地。

权倾朝野

夏言死后,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倚靠严嵩排挤曾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兵犯北京,纵横内地八日,诸多军队不敢发一矢阻拦。世宗催促诸将作战十分急切,兵部尚书丁汝夔询问严嵩,严嵩回答说,在塞外战败还可以掩盖,在京城失利,皇上必然会知晓,谁来承担责任,因此他不允许出兵阻拦。丁汝便不敢召集将领作战,大多数将领也紧守军营,由得俺答的兵马四处劫掠,唯有仇鸾因为冒领军功,获得世宗重用。严嵩便逐渐与仇鸾产生不合,后来还秘密上疏诋毁仇鸾,世宗不听,反而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他回到宅中, 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此后,世宗更加信任严嵩。严嵩在朝中的权利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罢官贬职,重者处死,沈炼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其他严嵩所不喜欢的人,有许多被借升迁考察之机斥退,还不留下痕迹。而依附于严嵩的官员纷纷获得提拔,占据朝廷高位。

工部侍郎赵文华拜严嵩为义父,得以升为工部右侍郎,后来倭寇进犯浙江省,赵文华奉命督查浙江军情,大肆收刮珍宝献给严嵩的夫人和严世蕃,于是又进位尚书,加封太子太保。还有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因依附严嵩父子,得以总理两浙、两淮、长芦、山西省四盐运司盐政,尽握天下利柄,无日不收受贿赂。

严嵩父子还大搞卖官鬻爵,招权纳贿。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宷、兵部职方司郎中方祥为严嵩 “文武管家”,甘受严嵩指使,每逢选官,二人便持选簿,往严嵩家中填注。后来,严嵩被抄家时,家中金银财宝之多,令人咋舌。据史籍所载,江西严府抄没黄金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余两,各种金器重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三两,各种金首饰重六千五百五十余两,净金、金器、金首饰共重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 。北京严府抄没净金四百八十余两,金珠宝首饰六百三十余两。江西严府抄没净银二百零一万三千一四百七十余两,银器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余两,银首饰二百五十余两,净银、银器、银首饰共重二百零二万七千余两。北京严府又抄没银一万二千六百余两。当时户部太仓银库额定年收入二百万余两 ,严氏财富仅白银一项即相当于此数。

落寞离世

随着严嵩年老不支,政事逐渐托付严世蕃处理,严世蕃也日益骄纵,以至于欺凌六部高官。这种种事迹,即使是久居深宫的世宗也有耳闻,等到严嵩的夫人过世,严世蕃应当护丧归葬,严嵩以自己年老为由,请求让严世蕃留在京城侍从。世宗批准了,但从此不准严世蕃进入班房代严嵩起草诏书。之后,严嵩接到的诏书只能自己动手作答,可往往不合世宗心意,加之进呈的青词做得不好,渐渐地,严嵩失去了世宗的欢心。

嘉靖四十年(1561年)正月,万寿宫失火,严嵩请世宗暂时迁到南城居住,这是朱祁镇做太上皇时被幽禁的地方,世宗不高兴。而另一名辅臣徐阶则上疏重新营建万寿宫,世宗答应了,也更加亲近徐阶,凡有军国大事,都去询问徐阶,即使有召见严嵩的地方,也不过是为了斋醮符籙一类的事情。

同年十二月,吏部尚书吴鹏被罢官,严嵩极力推荐欧阳必进。世宗不愿提拔此人,掷名单于地。后来严嵩上密章,说欧阳必进是他的至亲。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但没几个月,仍旧罢免了欧阳必进。当时世宗已经有怀疑严嵩的意思,密谕徐阶举荐可以辅政的大臣,徐阶秘密奏答道,“论相”是人君的权利,皇帝当自己决定,否则,便有窥探神器、私结党羽的嫌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万寿宫建成,世宗加徐阶少师一职,严嵩仅加俸禄百石。不久,世宗采用方士蓝道行的话,有意疏远严嵩,御史邹应龙听说此事,便全力上疏弹劾严嵩父子违法。五月,世宗罢免严嵩,仍旧给予俸禄,只抓严世蕃等人下诏狱,发配戍边。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御史林润上奏说,严世蕃获罪后,结交倭寇,有不臣之心。世宗下令逮捕了严世蕃,判了斩刑,严嵩和他的孙子也被废为平民。

嘉靖四十四年(1567年)严嵩年纪老迈,又身患疾病,在墓舍寄食而死。

主要作品

诗文

严嵩的诗文主要收在《钤山堂集》中,此外,奏疏被编为《历官表奏》, 草敕被编为《直庐稿》,诗被编为《振秀集》等。

书法

严嵩书法存世不多,现存作品主要有篇幅较长的碑文、卷轴、书札和短小精悍的榜书(又叫署书)两类。

碑文、卷轴多为行书或草书,多为严嵩早年的作品,也代表严嵩早期的书写风格。石碑文有现存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的《寻愚溪柳子庙》和现存杭州西湖畔的岳飞《满江红》一首。至于墨迹、书札,故宫博物院“明代明人万镗”“明人尺册”等栏目下收藏有严嵩的21幅作品。

榜书主要题写在宫殿、寺观、商号匾额之上,据曹国庆、张松、王建成等学者分析,严嵩这类作品存留于现在北京城内外各 处牌坊上的有“永延帝”“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北上门”“万邦总宪”“西鹤年堂”“六必居”“展思门”“忠孝”“净明”“至公堂”“翰林院署”等。此外, 还有存于天津市曲阜市等地的“独乐寺”“圣府”等书迹。

重要争议

人物形象

《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一意媚上,窃据高位,却罔顾国家利益。而在传统的认知中,借着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的流传,严嵩的奸臣形象同样是深入人心。但即使如此,在很早以前,关于严嵩是否大奸臣的争议,仍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至今没有定论。这些争议主要围绕严嵩专国擅政、一意媚上,逼害忠良,巨贪恶富以及废弛边防四个方面展开。

对于严嵩专国擅政、一意媚上的争议,现代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严嵩并非一意媚上,认为他也有很多得罪世宗的地方,尤其是在建储问题上,表现得颇为激烈。同时,根据明人王世贞、范守己等人的记载,美国学者苏均炜等人认为在明朝的专制皇权政体下,加上世宗的机敏多疑,绝不可能出现威柄下移、权臣专政的局面。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严嵩的议大礼、献青词等谄媚举动是在世宗权威下不得已之为,同时期的夏言徐阶等后世公认“贤良”之臣也有类似的行为,因此,不能将严嵩的谄媚之举简单归结于他政治品格的低下。这批学者更相信,严嵩是世宗这个昏聩皇帝的替罪羊。

其二,关于严嵩残害忠良的指控,主要在于首辅夏言、兵部员外郎杨继胜、锦衣卫沈炼蓟辽总督王忬、南京兵部尚书张经等人之死。一般的观点都认为这些人是被严嵩及其党羽构陷而死,但美国学者苏均炜等人认为夏言、杨继胜、沈炼之死是本身狂妄、虚浮的性格导致,杀他们的人是世宗,严嵩最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夏言下狱之后,严嵩还曾数次上疏为夏言开脱。至于王、张经之事,他们则指出,这二人之死本就与严嵩无关,认为是与严嵩有私怨的王世贞徐阶修史时,强行给严嵩添的两桩“冤案”。总而言之,他们认为,严嵩之所以背负残害忠良的恶名,与后世修史之人的有意引导不无关系。

其三,有关于严嵩贪污纳贿的记载,在各种正史闻中屡见不鲜。学者张显清从《明世宗实录》《留青日札》等史料出发, 认定严嵩是巨贪恶富,更认为担任大学士的严嵩贪鄙成性,引得官员纷纷效仿,导致当时的官风、吏治大坏,危害深远。不过《明世宗实录》虽然记载了抄没严府所获单白银就有数百万两,但后面世宗要将严嵩的财产充入内库、拨作边饷,最终却只到手十余万白银。于是美国学者苏均炜等人认为严嵩巨贪之说,是后任首辅徐阶故意夸大后的中伤摸黑之举。他们还指出,严嵩担任首辅之前,明朝官场之上已经形成了贪污受贿罪的不良风气,从“贪污”这一层面来说,严嵩还称不上是“奸臣”。

最后,在边防废弛的问题上,学者张显清认为严嵩担任大学士时不知选拔将才,不重军功,消极抗战,导致贼寇深入,南倭、北虏之患连年不绝。但持反对意见的历史学家曹国庆等人则认为严嵩是基于国弊民穷、兵疲将弱的认知,以巩固边防为首要策略。他们指出,严嵩担任首辅期间,选拔良将,整顿兵马,加铸堡垒,一度使嘉靖朝出现“兵威复振”的景象。当时的胡宗宪能成功平定南边的倭寇海盗,严嵩的信赖和扶植,是重要因素之一。他们觉得在处理北虏问题的非议上,严嵩很大程度是代世宗受过,并认为严嵩针对边防采用的策略,虽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但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书法遗迹

有关严嵩书法遗迹的争议主要围绕山海关区的“天下第一关”牌匾展开,像西湖岳飞庙的“满江红”同调词、山东曲阜的“圣府”牌匾等严嵩书法遗迹虽因其奸臣的历史形象,在归属上曾经产生过一些微妙的波折,但到如今也是尘埃落定,无可争议。

关于“天下第一关”牌匾的作者,大体上有萧显和严嵩两种说法。“萧显说”的主要依据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编撰的《临榆县志·建置编·城池卷》,上面记载:“天下第一关”匾额相传为明代事萧显所书。但学者康群在《山海关文史资料》第三集《巨匾琐谈》一文中指出“萧显说”疑点颇多,不止萧显的身份不够题写山海关匾额,其写匾的时间也不符合匾额真正出现的时间,而且在记载萧显生平事迹的志书中,更无萧显写匾的记载。因此,康群参考时间、身份、书法水准等多方面因素后,在文中提出了“严嵩说”。他认为匾额之所以长期佚名,正是因为山海关的官绅、百姓不愿受严嵩奸臣的身份连累而使雄关蒙羞。民国九年(1920年)临榆县令周嘉琛也在《重修第一关旧额记》中说:“天下第一关匾额”笔力沉雄,与形势相称,相传为严嵩手迹。

影响与评价

影响

严嵩政以贿成,群僚也纷纷效仿,官风、吏治大坏,不止如此,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罢官贬职,重者处死,如沈炼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而依附于严嵩的官员如赵文华等纷纷获得提拔,占据朝廷高位。嘉靖年间成为明代吏治和官场风气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官员不惜重金,钻营官位,自然加大了对百姓的搜刮。于是官绅地主兼并土地,盘剥地租,掠夺资财,转嫁赋役,致使农民破产相继,穷困无着。再加上官吏榨取,更是苦不堪言。大学士徐阶尖锐地指出,严姓父子一切以 “ 要钱 ” 为准,此乃 “ 害国误民之祸本” ,致使“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给历史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评价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称赞在写诗作文方面,当时的翰林院官员,没有人比得上严嵩。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认为严嵩礼贤下士,颇有儒雅本色,还评价严嵩的诗秀丽清警,近代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而且文章典雅庄重。

清内阁首辅张廷玉《明史》在斥责严嵩没有治国之才,只知献媚擅权的同时,也承认严嵩的诗文在当时很有名气。清文学家纪昀评严嵩诗集《钤山堂集》,认为严嵩虽然凭借宠幸卖弄权势,但他的诗词确实有独到之处。明文学家王世贞《乐府变》同样认为严嵩尽管个人评价不佳,但不能否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清代历史学家谷应泰称不是严嵩擅权误国,而是因为有世宗这样残暴的皇帝,才有严嵩为巩固权势,谋害忠良,以贿赂败坏朝政。他认为严嵩下有儿子严世蕃,上面还要侍奉世宗,自己又不能恪守正道,结局其实早已经注定。

晚清政治家易宗夔新世说》认为严嵩执政期间,危害深远,是导致明朝亡国的原因之一。

现代史学家曹国庆评价:就文学而言,严嵩的诗词、文章,有明一代文坛具有一定地位,必须予以应有的重视。

家族成员

曾祖父:严琏

祖父:严廷献

父亲:严淮

母亲:晏氏

妻子:欧阳姓

弟弟:严岳

儿子:严世蕃

女儿:严氏,嫁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使袁应枢

轶闻典故

睚眦必报

严嵩曾奉命出使广西,在路上顺便拜见同乡李遂。李遂,过去担任御史,主持乡试,取中了严嵩,按照当时的礼节,是严嵩的乡试座师。但在宴请新科举人的鹿鸣宴上,由于严嵩相貌瘦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李遂对严嵩态度颇为冷淡。于是,这次严嵩也是以平辈的礼节投贴拜访李遂,李遂出来相见后,脸色很不好看。第二天,严嵩才以门生的礼节前来拜见,他辩解道:“不是学生我敢轻漫老师,而是老师过去一向讨厌我,我怕你丢掉拜帖,不愿意见我。”

象入内舍

明世宗好斋醮,移居西苑后,朝廷大臣更得轮班陪祀。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月十五日,正好轮到严嵩陪祀,留宿西苑内舍,忽然,一头大象破门而入,围绕严嵩的床边咆哮跺脚、徘徊不前,情况十分危急,吓得严嵩只能坐在床上,并且心里默念著程颐的渡汉江事。过了很久,养象的人赶来把大象牵走,严嵩才得以平安无事,于是便写下《记象入室事》一诗。

青词宰相

因世宗崇信道教,而做醮事要撰青词,于是嘉靖朝有相当一批官员投其所好,并藉此晋升。第一个由于撰写青词受知于世宗的阁臣, 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状元顾鼎臣。他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入阁,严嵩在第一次将夏言排挤出内阁后,所供青词最合世宗心意,封赏最高,由此得到世宗恩宠,进封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后来,又有袁炜严讷李春芳郭朴等人因青词写得漂亮而入阁,他们被人讥为“青词宰相”。甚至庚戌之变时,俺答汗兵包围了北京,在城郊大肆杀掠,左谕德赵贞吉去西苑值房拜见严嵩问计,严嵩竟然也以撰写青词为由拒绝见赵贞吉。

跪泣谢罪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夏言复职后,又盛气欺凌严嵩,斥退他的一些党羽,严嵩无能挽救。他的儿子时任尚书少卿,正横行于公卿之间。夏言想揭发他们的罪过,严嵩父子大为恐惧,长跪于夏言的踏前,哭泣谢罪,夏言这才罢休。

大小丞相

严嵩入阁时,已然六十有三,起初尚与少壮无异,后来便年老昏乱。世宗有时有所问对,严嵩不能切中要点,询问门客,也不能称世宗心意,唯有严世蕃的回复,能获得世宗称赞。因此,严嵩越发依仗严世蕃,各部门向严嵩禀报事务,他都会让各部门去询问严世蕃。严世蕃日益骄纵,有时候六部九卿一类的高官前来,都不能见上一面,有的从早等到晚,仍被遣走。他根据职官的肥瘦险易,按照不同情况要求对方上交不等的贿赂,丝毫都不能少。发展到后来,有的事情严嵩许可,而严世蕃不同意,最终竟然只能不了了之。北京城中,“大小丞相”的谣言也由此广泛流传。

公堂匾额

严嵩在北京留字颇多。北京城有顺天府乡试的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就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皇帝非常重视,主考官都是尚书衔的。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于是有人向爱新觉罗·弘历禀报,希望能把它换掉。乾隆便命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他自己作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写数遍。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御笔和其他人所书,都不如严嵩,只好作罢,仍然让严嵩的字高高悬挂。

文艺影视

文艺形象

严嵩在文学作品里,以及在明清时期的戏曲舞台上,都被塑造成大奸臣的形象,如戏曲《鸣凤记》《飞丸记》《玉丸记》《一捧雪》《打严嵩》,古典小说《海公案》《明史演义》《绿野仙踪》等作品,皆以浓墨重彩的手笔描绘了严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

影视形象

1952年电影《十奏严嵩》:马师曾饰演严嵩。

1999年电视剧《海瑞斗严嵩》:刘永饰演严嵩。

2005年电视剧《边城小子》:杜伟德饰演严嵩。

2007年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倪大红饰演严嵩。

2010年电视剧《怪侠一枝梅》:邓立民饰演严嵩。

2015年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倪大红饰演严嵩。

参考资料

揭秘古代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海外网.2023-07-26

《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台湾“古籍与文献特藏”资源库.2023-04-27

十奏严嵩(1952).豆瓣电影.2023-04-15

海瑞斗严嵩(1999).豆瓣电影.2023-04-15

边城小子(2005).豆瓣电影.2023-04-15

大明王朝1566(2007).豆瓣电影.2023-04-15

怪侠一枝梅(2010).豆瓣电影.2023-04-15

抗倭英雄戚继光(2015).豆瓣电影.2023-04-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