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公元778年至公元820年),唐德宗李适(kuò)之孙,李诵李诵之子,尊号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史称唐宪宗。
李纯自幼便受到其祖父唐德宗的喜爱,并在其父唐顺宗登基后被立为太子。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李纯接受禅让登基称帝,同年平定了反叛的西川节度使刘辟。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起,李纯先以军事手段击败了不服从朝廷命令的浙西节度使李锜,并使长期对抗朝廷的魏博节度使重新归顺,之后通过长期战争击败了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师道,最终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平定全国的叛乱,随后其余不服从朝廷的藩镇纷纷重新归降,接受朝廷的命令。但之后李纯开始沉迷方术炼丹而怠于政事,最后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庙号为宪宗,谥号为圣神章武孝皇帝。
李纯不仅通过一系列战争胜利加强了唐朝的中央权威,重新控制了全国藩镇,而且对于李适年间推行了两税法进行改进以促进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从而暂时停止了唐朝衰落的国势,出现了短暂的治世景象,史称“元和中兴”。在李纯去世之后,唐朝的藩镇局面再次恢复,李纯创造的“元和中兴”也随着其去世而迅速结束。
李纯于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生于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的皇宫内,是李诵李诵的长子,同时是唐德宗长孙,受到了唐德宗的喜爱。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六月,李纯被封为广陵王。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去世,李纯的父亲李诵登基称帝,即唐顺宗,随后于四月立李纯为皇太子。而唐顺宗先前因中风导致身体不便,于是同年七月李纯开始代理军国政事。
唐顺宗登基后,任用翰林学士王伾、王叔文等人开始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改革重点针对唐朝多年来的苛政、宦官等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受到朝廷反对而失败。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即位不满一年的李诵禅让于太子李纯,于是李纯接受禅让登基称帝,之后王叔文、王及支持改革的文学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李纯贬出京城为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
李纯登基同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其部将刘辟擅自夺取了藩镇的控制权,随后要求朝廷正式任命其为节度使,李纯起初采取安抚政策,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十二月授予刘辟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但随后刘辟见李纯轻易便允许了其要求,便愈加骄横,向李纯要求统领三川(当时四川地区的三个藩镇),并希望任用与自己亲近的官员卢温若做东川节度使。此时经过李纯父亲李诵时期的积累,李纯已经拥有一支能够担任讨伐藩镇任务的中央军,于是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在宰相杜黄裳建议下,李纯命令神策军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军兵马使李元奕率军征讨,并派东川节度使李康、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辅助。之后李纯仍下诏希望刘辟主动投降悔过,但刘辟仍不悔改,于是高崇文率军攻下东川,进而于元和元年九月攻入成都,刘辟被生擒。随后李纯将刘辟用囚车押回长安后进行审问,刘辟认罪,于是被灭族,至此蜀地平定。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因为蜀地被朝廷平定,于是各地藩镇震惊,纷纷遣使入朝觐见,十月时浙西节度使李锜也请求入朝,李纯下诏允许,并任命其为右仆射。但这时李锜却称病不去入朝,还煽动士兵哗变杀死了藩镇中忠于朝廷的官员,之后修筑城防并号召周围藩镇一起叛乱,并企图称帝对抗朝廷。李纯得知后便下诏削夺李锜官职,并且命令淮南节度使王锷率军兵分三路进行征讨。之后唐军迅速取胜,当月便将李锜击败擒获,事后李锜被押送长安斩首,此次胜利不仅使朝廷重新控制了富庶的浙西地区,同时也表明了李纯在藩镇问题上的态度。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自行接管了藩镇内的军政事务。同年九月,李纯下诏正式授予王承宗成德节度使一职,但担心其不受朝廷控制,于是从成德镇中划分出德州、棣州(均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附近),另设节度使并由德州刺史薛昌朝担任。王承宗接到诏书后便立即发起叛乱,并派兵俘虏了薛昌朝,李纯便下诏命神策军及成德附近藩镇发兵围攻王承宗。但朝廷同王承宗的交战状况不利,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被成德军斩杀,最后李纯被迫同王承宗妥协,下诏赦免其罪行并默许了其对得克萨斯州、棣州的占领。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但其子田怀谏年仅十一岁,于是军政要务都交给家仆蒋士则处理,而蒋士则多次撤换将领导致士兵们心存不满。同年十月将士们希望拥护将军田弘正为魏博镇之长,田兴便带领牙军们发起政变,进而夺取了魏博镇的控制权,事后田兴主动向李纯请求重新归顺,停止与朝廷的对抗行动,李纯见状立刻接受了田兴的归顺并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博节度使。至此与朝廷对抗多年的魏博镇重新接受了朝廷的控制,而之后李纯又时常对魏博镇进行赏赐,以牢牢维持这一成果,同时魏博镇的归顺也使得河北省、山东省、淮南西路等地的藩镇受到了震慑。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掌控了淮西的军务,之后秘不发丧,还派军队劫掠焚烧附近四个县来挑衅朝廷,李纯派使者前往吊丧时吴元济也拒不接纳。李纯自从平定蜀地后便一直希望收回对淮西的控制权,宰相李吉甫更是认为淮西镇的四周都是忠于朝廷的藩镇,不像河朔三镇那样与周围藩镇相互结盟对抗中央,而且此时朝廷的士兵也很充足,因此李纯接受李吉甫的谏言,下令讨伐淮西。
讨伐淮西的战事起初较为艰难,朝廷方面的军队从十几个藩镇中征调而来,难以有效指挥;而淮西军队还得到了当地地方武装的协助,且靠着本地的生产足以支持战争。至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五月,除了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在洄曲(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大败淮西军外,其余十多个藩镇的军队都没能立下大功。同时吴元济也联系成德、淄青二镇,向王承宗、李师道寻求帮助,期间李师道还派刺客进入长安当街刺杀宰相武元衡与御史中丞裴度,结果武元衡被杀,裴度躲过一劫,之后李纯将裴度提拔为宰相,并继续坚持对淮西的作战。随后李纯一并派兵讨伐王承宗、李师道。此后朝廷同淮西的战事经历了长时间的消耗战,朝廷开支巨大,淮西方面的生产与军队士气也由于长时间的军事压力而大大下降。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李纯提拔闲厩宫苑使李愬为唐邓隋节度使前去讨伐淮西,又于次年命宰相裴度前往前线整顿军容,使得军队战斗力得到提升,于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李愬率军突袭吴元济的大本营蔡州,一举擒获了吴元济,至此淮西终于平定。
平定淮西后,王承宗主动上表归降,归还了先前占据的德州、棣州,还将两个儿子送入长安作为人质,之后李纯便开始着手处理先前屡屡对抗朝廷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七月,李纯下诏削夺李师道的一切官职,开始派军讨伐他。之后朝廷的军队多次取得胜利,随后李师道的部下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李师道请求投降,李纯予以接受,之后又册封刘悟为义成军节度使。至此李师道管辖的十二州重新归附,其余藩镇也纷纷入朝觐见,至此全国范围内所有藩镇均表示效忠并服从朝廷的控制,李纯成功在安史之乱之后在名义上重新统一了全国。
平定淮西之后,李纯逐渐骄奢起来,开始沉迷于方术仙药之中,后来因服丹药导致性情大变,身体也每况愈下,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时李纯身体已被丹药毒害到无法接受官员朝贺,之后更是屡屡没有上朝处理朝政,京城人心也不安起来,后来刘悟入朝时李纯进行了接见,才稍微平定了人心。但正月月末,李纯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三岁。五月朝臣为李纯加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为宪宗,而李纯遗体被安葬在景陵(今蒲城县)。而李纯去世后,其继任者李恒、李湛昏庸骄奢、不理朝政,且自李纯统治中后期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也渐渐尖锐起来,导致许多藩镇重新反叛割据,李纯创造的中兴局面迅速结束。
李纯在位期间时常鼓励臣下积极进言,且要求多次进谏诤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一月,李纯阅读隶书发现李世民在位时行事很少出错,而谏臣还要进谏数次,随后便向宰相表示自己才能浅薄,并鼓励大臣们遇到不妥的事便谏言十数次再罢休。
李纯在位期间唐朝朝廷官员集团庞大,却没能明显提升行政的效率,官员的俸禄同时占用了大量财政资源。于是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李纯首先减少了教坊司人员的衣服、粮食待遇,之后面对中书门下省关于裁减多余官员的上奏时同意了其意见,并命令相关官员对官吏数量及俸禄的裁减进行详细的安排,后来还采纳户部侍郎李绛的提议将省下的官员俸禄用于民间遭受自然灾害时的救济工作,最终裁撤冗官一千七百余人,取得了一定效果。
李纯即位之初,全国大量藩镇不上报户口、截留赋税,全国二百九十五的州中直接向中央缴纳赋税的州只有四十九州,纳税户口比起李隆基天宝只有其四分之一,而需供应的军队却多出三分之一,而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钱荒也很严重,因此国家财政情况较为困难。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六月,面对市面上缺少钱币产生钱荒现象,李纯下诏发布蓄钱令,命令全国中大量囤积钱币的商人一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禁止再囤积财货,同时全国银矿禁止私人开采,至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时恢复五岭以北的银矿私人开采。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李纯接受宰相裴垍的建议开始改革财税制度。此前李适在位时便采用两税法代替原先的租庸调制度以改革税收,虽然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但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不便之处,李纯此次任命裴对两税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将现钱同实物的折换率进行统一,此举不仅改善了通货膨胀的程度,还剥夺了藩镇官员非法收入的重要财源,进而削弱了藩镇的经济实力。
李纯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在位期间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农业生产。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时李纯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户种植两颗桑树,用以促进全国丝织产业的发展。同时李纯还鼓励各地的农业生产,在全国多地广泛地开展屯田活动,还在江南地区、黄河流域修建水利设施,并对此高度重视。李纯对于增加从事生产的人口也很注意,在位期间开展检括户口、搜查隐户的工作,对于当时寺庙占有大量劳动人口却享有免税特权的情况,李纯也下令禁止私自度化僧人及假冒僧尼,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人口,进而促进农业生产。
史界对于李纯的死因存在争议,存在服丹中毒与被宦官弑杀两种说法。李纯在继位之初并没有表现出对方术鬼神之说的兴趣,但执政后期李纯便表现出对方术的痴迷。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十一月,李纯命方士柳泌为台州市刺史,命其在五台山为其寻找仙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李纯从凤翔区(今宝鸡市凤翔区)法门寺迎来佛骨,在宫中放了三天才送回去,刑部侍郎韩愈写下《论佛骨表》予以强烈反对,李纯见状十分气愤,将韩愈贬到偏远的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做刺史。而至其去世前李纯身体已经相当差,于是一般被认为是服丹药中毒而死。但史书中同样记载有观点认为是宦官陈宏志将其杀害。
后世对唐宪宗李纯进行了较为正面的评价。《旧唐书》中认为李纯的睿智英明是少有的,其造就了唐朝的中兴,而虽然李纯也存在任用了一些只会敛财的人并贬有能力的大臣的情况,但国家也没有因此混乱,只可惜服药过量又被宦官谋害,不然再经过李纯几年的治理便能让国家更加强盛。《新唐书》中也对李纯持高度评价,认为其刚明果断,即位之初便发奋铲除叛臣,同时能够在众多建议中选择忠臣的谋略,最后使得强藩悔过归顺,唐朝的威严又被确立起来。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汉学家费正清认为李纯的突出表现使其成为唐王朝后期唯一有成就的皇帝,同时肯定了李纯对国家政治军事的独到见解,及其能够制定灵活的计划的能力。此外,费正清还认为李纯很清楚如何运用皇帝的权力,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并且在制订政策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李纯本人也是知人善任的,最终使得其完成了重新树立中央集权的使命。
李天石教授同样对李纯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李纯能够充分利用中唐以来社会、历史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个人才智及领导指挥才能,充分依靠群臣及广大将士,最终取得了唐朝中兴的结果。但同时李天石教授也指出,李纯所处的时代不具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社会、历史条件,因而李纯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难以长久的。
父亲:李诵李诵。
母亲:庄宪皇太后王氏。
李纯共二十子,名称及封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