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公元1031年—公元1095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字存中,因在镇江市(今江苏镇江)修建梦溪园,自号梦溪丈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官宦之家,因父荫初仕沭阳县(今宿迁市境内)主簿,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中进士后,历任馆阁校勘、太子中允、司天监、知制诰等职,为政期间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主管财政,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在朝堂上于礼制、历象、经济、民生、军事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沈括以智谋化解宋辽边界争端,并于次年就任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讨伐西夏攻下银州、宥州有功,加封为龙图阁直学士。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沈括因与宰相吴充论免役法事,言可变法令,被蔡确弹劾,罢权三司使。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因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城陷兵败受连累,被贬均州团练副使,并失去个人迁居自由,直到编修《天下州县图》完成之后,朝廷表彰他的功劳,才允许他可以择地隐居,元祐三年(公元1089年),沈括迁往润州(今江苏镇江东)修筑梦溪园,撰写《梦溪笔谈》,在此居住八年后辞世,归葬钱塘,年六十五岁。
元末政治家脱脱在《宋史·沈括传》中赞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著。可惜大部分著作已散佚。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另有《孟子解》《图书歌》《苏沈良方》存世,以及残缺的《乙卯入国奏请》《忘怀录》《长兴集》等。日本近代数学史家三上义夫称赞沈括,说这样的人物,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个人。英国科学史专家、汉学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称赞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沈括生于浙江钱塘,他的父亲沈周,是赵恒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分司商丘市(今河南商丘)。沈括从八岁开始,根据父亲任职地方变动,跟随前往镇江市、泉州市、金陵等地游历。十七八岁时,因为灯下读书患上眼疾,治愈后对医药产生兴趣,开始研习医药收集良方。因见到了毕升的活字印刷遂进行深入研究、改良和推广。青年时代的沈括亲历了吴中大饥荒,看到了范仲淹救济灾民的过程。沈括二十岁时,父亲沈周去世。
赵祯至和元年(公元1053年),因父荫任职沭阳县(今宿迁市境内)主簿。阳县靠着沭河,沈括修堤疏渠,分导节制沭水主流支流,治理出上等好田七千顷。次年,代理东海县令,研究东海地理沿革,纠正《图经》的错讹。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中进士,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北宋惯例,皇帝每三年一次前往南郊圜丘祭祀,负责的吏员为谋私利,罗列不必要项目和故意铺张。沈括查阅南郊祭祀的历史沿革,撰写出一部《南郊式》,皇帝命他掌管以后南郊祭祀事务。第一次按照《南郊式》筹办,就节省出数以万计的费用,赵顼非常满意。升沈括为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当时这些部门的官员对于天文几乎完全不懂,沈括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征集观测天文现象的书籍,并在司天监招用文人,将方技科分为五项,这些措施均被采纳予以施行。
当时国家大规模登记民间车辆准备作战车使用,市易司因为无法禁止私贩四川省井盐,于是将四川的私井全部填封而用解池的盐代替,大臣们就这两件事上疏,神宗都不予回应。沈括说民间车辆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老百姓称作太平车,也只能在太平日子里用用罢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私井很多,无法做到完全禁绝,非要禁绝就得加强警戒的投入,可能得不偿失。赵顼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第二天这两件事都停止了。升沈括为知制诰,兼管通进、银台司,此时距任太子中允才三个月的时间。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十一月,沈括守母丧期满回京,被神宗和宰相王安石器重,次年任命为检正中书门下刑房公事,协助王安石实行新法。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奉命详定编修三司令敕,开始参与王安石变法决策,比如详定江、淮盐法,改革陕西省盐钞法,有《论盐之为》详加说明;著述《论钱荒八因说》,主张根据市场需要,调节货币流通量。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朝廷派沈括赴淮南市巡查饥荒灾情,给灾民发放钱粮,查看当地水利设施,疏通河渠,让荒废的农田重新变为良田,变救济为解决根本问题。赴两浙巡查水利和农业生产,发现很多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升太常丞、同修《起居注》。实地考察浙东雁荡山,河北太行山。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访使,惯例是凡银冶之处,转运使就收取银冶的息钱。沈括认为靠近宝藏国家就会贫穷,这是必然的事,靠近的人多了,窝藏的奸伪之徒就无法检查出来。朝廷每年给辽朝几十万两银子,他们如果知道了开凿矿山的好处,会把中原地区的岁币更加看轻,那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送他们,边境将再起争端。朝廷征用京城附近百姓马匹,百姓不堪重负,沈括认为,北方人善于骑马作战,而我们则擅长强弩,不能舍自己的长处去勉强做不擅长的事。沈括改革考核强弩的标准,将射出距离远近和射入硬物的程度作为考核指标。类似这样既减轻民负又有成效的合理化建议有三十多项,皇帝都一一采纳了。次年,沈括升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三司使即为国家最高财政长官。王安石为变法专设了三司条例司,该机构掌管新法的制定和颁布,是以财政为中心的变法活动的总枢纽。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辽朝派使臣萧禧谈判河东(今山西太原)黄嵬一带地界划分,声称一定要达到目的。神宗派沈括出使辽国。出发前,沈括到枢密院查阅档案,找到以往两国缔约边境的文件,指定是以古长城为界,辽使萧禧提出要求的地界在宋地一方,距长城有三十多里。沈括据此向皇帝做了奏报,赵顼开天章阁召见沈括,说幸亏有沈括,否则那些不去探究事情原委的大臣差点误了国家大事。萧禧看到沈括拿出的证据,才理屈作罢。
沈括来到契丹宫庭,和契丹宰相杨益戒谈判。沈括已提前找到相关档案并预先让随同吏员背熟,杨益戒但提出问题,沈括就回头让吏员据档案回答,到第二次谈判,仍是如此。杨益戒无计可施,只好埋怨宋朝连几里土地都舍不得,可能会葬送两国友好。沈括反驳他说:军队的强大来自正义,衰弱来自理屈,现在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信誉,用暴力对待百姓,这样对我们反而不是什么坏事。会谈一共进行六次,辽朝也没占到便宜。沈括回国,沿途画下山川地貌,记录风俗人情,民心向背,修撰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沈括查访两浙时,发现了新法执行中有伤害普通自耕农等弊端,在三司使任上时,沈括上疏详述了新法的一些弊端,提出差役法和免役法的折中方案。因王安石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月辞去宰相,而沈括的上疏在十一月份,由此给人落下“反复小人”的话柄,宰相吴充是保守派,问他免役法既然好,老百姓为何一直诋毁和反对它。沈括就说新法在施行中的确有一些弊端。侍御史蔡确弹劾他,说他对役法的言行前后反复,是在暗中妨害司农法。沈括就被罢免了三司使,以集贤院学士出任宣州知州。次年复职龙图阁待制,再任青州知州,未上任就改任延州知州。
到延州后,沈括亲自酌酒,令百姓中的清白子弟比赛骑马射箭,奖励能力超群者,百姓们激动喜悦,争相前往唯恐错过比赛。沈括又挑选能射穿箭靶、飞身上车的人千余名,将这些人都补充到中军,延州军队的声威一下就超过了其他州府。手下官兵讨伐西夏攻下银、宥两州有战功,沈括被授龙图阁学士。
京城禁军被派往边境驻防,朝廷赏赐他们两次却没有赏赐地方部队,沈括认为地方守军每一年都有战斗,在赏赐上却被区别对待,容易引起变乱,于是将赏赐的敕书藏了起来,假托朝廷的命令赐给地方军队几万缗钱,并将此事上报朝廷。赵顼下诏,说这是枢密院的失误,若不是你看到问题的要害,必然军政会产生混乱。这件事之后,有来不及请示报告的又需要决断的,沈括均可自行处理,皇城使以下的官职,沈括有以朝廷名义补授的权力。
种谔率军队到五原却遭遇大雪,粮饷受阻没能及时运到,眼看部队就要出乱子,殿直刘归仁非但不履职安抚士兵,反而带着自己的兵先逃了,一时间这三万多兵士就要涌进延州城了,处理不当必将酿成兵乱殃及百姓。沈括做出决定,出城用酒食接待回来的军队,只得到几千人,沈括佯装不知他们是逃兵,还轻描淡写问他们的领队是谁,士兵们看不追究他们,就放心回营了。就这样,不到十天,溃散的士兵全回来了。沈括将刘归仁斩首示众。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沈括指挥收复米脂、吴堡、义合、细浮图、塞门五寨。部将曲珍收复西夏金汤、葭芦寨等地,屯田练兵。因守边有功,沈括由龙图阁待制升迁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徐禧来到延州,要修建永乐城并获得了皇帝批准,宋朝修永乐城令西夏感到威胁,重兵进攻永乐城,沈括建议守城方略,徐禧轻视敌忌能,并不听从。半夜西夏突然攻城,城陷,徐禧、李舜战死。生还的将士很少。沈括被问责贬为均州团练副使、员外郎,往随州安置。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改为秀州安置,一直到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因沈括编撰《天下州县图》完成有功,朝廷诏令表彰,沈括的自由迁徙禁令才得以解除,允许他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于是前往镇江市(今江苏镇江)修筑梦溪园,在此著述《梦溪笔谈》,居润州八年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梦溪笔谈》为沈括晚年归隐后所著,是其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现象、历史总结等的综合笔记性著作。全书三十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地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历史、文学、建筑、医药、艺术、法律、军事、音乐、考古、人事等诸多领域。共有条目609条,其中科学技术方面的,超过200条,记载着沈括的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影响力,日本在19世纪中期就排印了这部著作,更被译为法、德、英、意大利等多种语言,20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三上义夫、李约瑟、席文等数学家和科学家都予其高度赞誉。
沈括二十四岁就治理沭河,治得良田七千顷。督办芜湖万春圩圩田工程,解除了长江大水灾危害。还著述有《圩田五说》和《万春圩图书》。以决河流、放淀滓浊泥河水灌田,来治理黄淮、华北平原的盐碱土与花碱土,灌溉和施肥一举两得,变不毛之地为良田,《宋史·河渠志》记载民众见到淤过的地变得很肥沃,都愿意购买,请求官府代为放淤。 有一个地方叫南董的淤地,以前收粮五七斗,灌淤后,增加了三倍,能收三两石。沈括因地制宜,进行水利施工规划。
沈括重视农业水利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晚年写了两部农学专著,一是《梦溪忘怀录》,内容涉猎广泛,南宋的几部书目都将它列到“农家类”,可见是一部农学著作,可惜佚失了大部,仅残存少量卷,今天可见的就包括有竹子栽培、中药材栽培、园艺、饮食、器用之式等等。另一部《茶论》全佚。
沈括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观测仪器。改进了宋朝浑仪结构复杂、不便使用的弊端,取消作用不大的白道环,借用数学工具计算各环之间的联系,优化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阻挡观测视线。沈括对仪器进行的技术革新开辟了新思路新方法,后来元朝郭守敬创新的测天仪器“简仪”,就是以沈括的成果为基础。沈括改进计时仪器漏壶,将原来的曲筒铜漏管改为直颈玉嘴,将它移到壶体下部,如此流水更加流畅,壶嘴也更加坚固耐用。制造了测量日影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改进测影方法。并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三篇论著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原理、成果,解释了自己的天文学思想,对我国天文学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优化后的浑仪、浮漏和影表为基础,以天文现象的实测结果为依据。沈括在晚年提出“十二气历”主张,来替代原来的历法。十二气历是纯粹的阳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月首”“月中”两组。十二气为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按节气定月份,一一相对,如立春开始为一月一日,惊蛰为二月一日,以此类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相间,“两小相并”情况一年只有一次,有两小相并,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无两小相并,一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如此,清晰整齐,不需要再设闰月,且四季节气均是固定的日期,月圆月缺,只需注明“朔”“望”,和寒暑无关。十二气历即符合天体运行实际,也有利于农事安排,便于记忆和应用。这个设计是很科学的,只是太过超前,受到传统势力的反对,未能推行。就算今天的阳历,在分月上也不如十二气历合理。
沈括创立了“隙积术”“会圆术”。他的数学研究从实际需要出发,他从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存有空隙产生灵感,探索出求它们总数的方法,即“隙积术”,就是今天的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沈括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数学问题的等差级数问题,为我国古代数学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沈括在田间考察时,从计算农田问题展开,考察推理了圆弓形的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会圆术的主要思想是以直代曲。会圆术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在天文计算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后来的郭守敬、王恂计算历法,就应用了会圆术。
沈括应用组合数学法计算,得出围棋可能的局数是3361种,提出用数量级概念来表示大数3361的方法。沈括具有运筹思想,并有具体运用的方法。沈括的数学思想是他深刻认识数的本质,指出“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就是明确指出数与物之间的数学关系,而否定数的神秘性。他还说算法不怕学的多,见到简便方法就用,见到繁杂方法就改变它,不拘泥于一种算法,这才叫变通。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多个领域。《梦溪笔谈》关于磁偏角问题描述明确且详细,他说磁石磨成锋利的针,针尖就指向南方,但会略偏东一点点,不是正南。由此制造指南工具,还列出了四种方法:制成水浮的会晃动;指爪法、碗边缘法虽摩擦小但稳定性也不好;悬针法最好,并具体说明悬针的方法。还有一种磨过的磁针是指北的,还说自己家里指南、指北的均有。
光学方面,沈括实验了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均有论述。古代有一种可背面看正面图案的透光铜镜,对它的透光原因沈括做出科学的解释,推动后世对“透光镜”的研究和发展。沈括剪纸人在琴上,通过实验研究声学共振。
任延州知州时,沈括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富县、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他将其燃烧后的烟煤收集做成墨,说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大量制造,取名叫“延川石液”。沈括还推想石油极多,在地下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属到一定时候会用光,预料这个东西以后一定会广泛应用于世。当地人称这个东西叫“石漆”“石脂”,沈括给它取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石油。除了制墨,还做成喷火的武器“猛火油”,有点类似今天的凝固汽油弹。发明了可以喷射猛火油的猛火油柜。
沈括根据石膏晶体(称太阴玄精)的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的不同,予以区分,证明他们虽名字一样,但不是一种东西。他还阐述了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现象,并记述鉴定的手段,《世界物理学家》一书认为,这说明沈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外观性状的物理观察,进入到物质内部结构的范畴了。
根据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烁石的带状分布,沈括推论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从而得出华北平原是黄河、漳河、滹沱河、桑干河等河流所携泥沙沉积形成。沈括查访浙东雁荡山地貌,明确结论其是由水流侵蚀作用而成。他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河南省、陕西省黄土地区形成土墩丘陵的特殊地形,同样是因为水流的侵蚀而成,土质、石质情况相仿。
沈括首创地形高程测量法,把考察的山川地貌,地形,道路,在木板上绘制成立体地理模型,很快这个方法就被推广到各边疆地区。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识图》(又名《守令图》),一直到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完成这部中原地区制图史上的巨著,这是一套共二十幅的地图集,一张大图高一丈二,宽一丈;小图一幅,各行政区划各一幅,当时全国分十八个行政区域共十八幅。沈括用准望、牙融、旁验、高下、方斜、迂直七种方法绘图,百里折为两寸作为比例。沈括甚至考虑到该图后世会亡佚,将地图划分四至、八到为二十四至,用十二地支和四卦来命名,即使后世图没有了,只要有这本书,按二十四至来分布州县,立刻就可成图,不会有丝毫的误差。
沈括在青年时期对医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生没有停止对医学的研究,搜集了很多经验方,治愈很多危重病人。沈括对于药材和植物学也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去伪存真,纠正了不少古书的错误。沈括对于药学专业的阐述广泛:比如纠正一些对金石药的理解和使用错讹;主张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是机械地运用君臣佐使的理论;阐述汤、散、丸药的药性作用和它们的区别;各类药材的采摘与时令的关系等等。
沈括认为行医有五难:辩疾难、治疾难、饮药难、处方难、别药难。意在告诉医者要认真对待病人、病情,对待病人要慎重、详细,掌握病机,不可武断。沈括著有《灵苑方》等专著,今已佚失。现存有《苏沈良方》,是沈括所著《良方》和苏轼的《苏学士方》两书的合编本。
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常常侵扰中原,抢掠性畜粮食人口,给边境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破坏。沈括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判军器监期间,作为主战派,他攻读兵书,研究战略战术军事问题,著作《修城法式条约》《边州阵法》军事著作,丰富了军事理论。对驽箭甲胃刀枪武器进行科学改进,提高军械质量和性能,提升对敌作战能力。
沈括权三司使主持工作时,改革了“盐钞法”,就是商人向国家缴纳现金购买盐钞,政府给付商人盐钞,商人再用盐钞去盐产地谢州支盐,再行贩卖。经过补充国家食盐专卖制度不足的改革,国家财政增加了收入,边疆经费也解决大半,缓解了财政压力。
沈括亲历了皇佑二年范仲淹主持的吴中大饥荒赈灾,沈括发现范仲淹巧妙回避了灾年国家赈济和市场调节会产生的哄抬物价等种种弊端,而是大力修建公共工程、鼓励富人消费以扩大就业,为饥民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别出心裁的经济思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是伟大经济创举的理论,范仲淹在一千年前就已经在实践中施行了,而沈括发现并赞赏这个道理,专门将它记录下来。
宋朝传统的籴谷米办法,是三司根据各郡县申报的粮价汇总,决定采购价格和数量,但下达采购任务时,各地粮价又涨落有变,很难完成计划工作。沈括提出了新的办法:令各地将以往数十年粮价和该年和籴数量评估,将价格和数量均分为五等,取中间第三等为正常,如粮价上涨至一等,则按第五等数量收购,二等按第四等数量收购。反过来,粮价如跌至五等,则按一等数量收购,四等按二等数量收购。如果全部收购量超出了预购量,多出的部分由一等价收购地区向远地出卖,若不足,则令低价区就近补足。如此则地方有法可依,省去来回汇报,提高效率,令收购工作不再受价格影响。
沈括列举八条原因阐述钱荒问题。两条不可避免的原因:一是人口增多开支益繁,因此货币不足;二是货币在流通中的自然损耗。五条可以寻求解决的原因:一是消钱造成了器物;二是民间收藏铜钱;三是货币种类单一;四是钱币被官府贮藏,没有流通;五是钱币流向境外。一条不足为患的原因:是西北边境国家每年运钱过去,当地又铸造铁钱,造成钱币过多通货膨胀。应该停止运钱,用现在多的铁钱向羌族购买牲畜,将这些铁钱外泄出去就完了。
沈括提出自己的货币理论: 钱币非常利于流通和借贷,一家之人钱再多,不流动,价值便无法体现。十万钱流动十次,能起到百万的效果,如果一直不停的高速流动,价值之大不可估量。欧洲经济史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是十七世纪英国的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重要贡献。这个见解比沈括晚了六百多年。
《梦溪笔谈》在汉字文化、修辞、文体、语法、训、史料、方言等语言研究方面有四十多条记述。记载了寇凖、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晏殊、林逋、王维、石延年等文人的文章或事迹。记录了李白、苏辙等的一些文学作品。实地考察文学作品中实物景物的描述,比如王之涣诗中所描述的鹳雀楼景区。沈括对汉字文化及文学史料的研究,给后世相关了解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史料佐证,具有文字和文学史料价值。
《梦溪笔谈》涉及考古的部分有二十余条,具体记载了雷樱、夹镜、柿子金、玉琥、古钟、古等事物,记述了发掘古墓和窖藏的情况,考证古墓和古城的记载,对古气候古地貌进行论述,根据文献对古器物进行复原等。涉及新石器的石器、殷周铜器、战国玉器、汉代铜器玉器金币古印章、六朝古墓和玉臂钏、唐朝的玉钗肺石铜钱等等。几乎涵盖考古学的各个方面,有许多带有启发性的见解。沈括研究动植物化石,在延州永宁关(今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处)深土中发现一片数百茎之多的竹笋,均是化石形态。西北干燥的气候不产竹子,沈括推论旷古以前此处地势低下、气候潮湿、适宜竹子的生长,由此推论气候变化历史,通过古动植物遗迹而推论远古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比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才由列奥纳多·达·芬奇论述和认识化石的性质,早了四百多年。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去世时沈括正在钱塘守丧,这些泥活字就被沈括的族人收得并一直保存着,沈括对其研究总结,并详细地记录下来,活字印刷术才得以很快传播,宋人称之为“沈存中法”,也叫“沈氏活版”。如果没有沈括的记录和改进推广,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很可能就失传了。沈括的记录,促进了活字印刷的推广、改进和成熟。
沈括一生勤于著述,《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皆有论著。据史载、沈括自撰《梦溪笔谈》以及近人考证,沈括的著作最少有40种之多,包括:
《易解》2卷、《丧服后传》(卷数不详)、《乐论》1卷、《乐器图》1卷、《三乐谱》1卷、《乐律》1卷、《春秋机括》1卷、《左氏记传》50卷、《南郊式》110卷目录1卷、《閤门仪制》(卷数不详)、《熙宁详定诸色厨料式》1卷、《熙宁新修凡女道士赐式》1卷、《诸敕式》24卷、《诸敕令格式》12卷、《诸敕格式》30卷、《使辽图抄》1卷、《怀山录》(卷数不详)、《乙卯人国奏请并别录》《天下郡县图》(20幅)、《孟子解》1卷、《忘怀录》3卷、《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2卷、《续笔谈》1卷、《清夜录》1卷、《熙宁奉元历》7卷、《熙宁奉元历经》3卷、《熙宁奉元历立成》14卷、《熙宁奉元历备草》6卷、《比较交蚀》6卷、《熙宁漏》4卷、《修城法式条约》2卷、《图画歌》1卷、《茶论》(卷数不详)、《良方》15卷、《苏沈良方》15卷、《灵苑方》20卷、《长兴集》41卷、《集贤院诗》2卷、《沈存中诗话》等。这些著作绝大多数早已亡佚,现仅存《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2卷、《续笔谈》1卷、《苏沈良方》10卷、《长兴集》19卷(存卷13-30,卷32),以及少数残笔断篇。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评价:“沈括壬人,不可亲近。”意思说沈括是个小人。
元末政治家脱脱评价:沈括知识广博、见闻丰富,对事理研习深又融汇贯通,处理政事,极为通达聪敏。
清代大学士纪昀评价:沈括在北宋,是学问最为广博丰富的,对于当时制度、文化沿革、人物事迹等了然于胸,对天文、算法、音律等尤其钻研的深透。
清代文学家戴守梧作《梦溪园》诗评价:“溪水瀑源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荣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意为赞叹梦溪园园林之美、沈括其人风流绝世。
英国科学史专家、汉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可以说是中原地区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名著《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日本近代数学家三上义夫: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沈括,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都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他称做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
美国科学史家席文评价:沈括是中国科学与工程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
关于沈括的生卒年,后世多有争议,主要说法有两种:
一种为生于公元1031年、卒于公元1095年说,以古文献学家胡道静先生的考证为代表。胡先生认为,《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十三中有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准予沈括“从便居止”,就是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于是沈括迁居镇江市(今镇江),在润州居住八年去世,往下推八年,便是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再有《苏沈良方》卷四《服茯苓赋》,沈括说自己三十二岁,在淮阳区(今河南淮阳),这一年《资治通鉴长编》为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往上数三十二年,就是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
浙江大学徐规教授不同意胡道静先生的考证,徐先生认为沈括生于公元1033年,卒于1097年。理由是《资治通鉴长编》说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皇帝下诏沈括秀州安置,证明元四年他仍没有迁徙的自由,不可能从公元1088年计算居润州的时间。这是《资治通鉴长编》时间上的矛盾。正史从未见有沈括在淮阳区的任职记载,且三十二岁沈括中进士,王安石正大力举荐沈括,没有去河南省任职的可能,而且徐先生认为《服茯苓赋》为苏辙所做,沈括为引用而非自作。沈括《长兴集》卷十六有给朝廷准许他可以自由迁居的谢恩表,徐先生认为,这才是沈获得自由居住的法律依据。这个诏命在《资治通鉴长编》的元祐五年十月条下,如沈括接到诏命即迁往润州,从元祐五年算,八年后即为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为卒年。往上推其生年,应为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生。
王铚的《元祐补录》记述沈括察访两浙时,与苏轼论旧,求得苏轼近诗一首,回来后就交给皇上说这是苏轼诽谤朝政,成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之后引用此事者均引自《元祐补录》,尚无其它史料验证王的说法。对于《元祐补录》的可信度,历来有疑问。苏轼本人曾作《乞郡札子》,明确列出致他获罪的是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并没有沈括。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王铚的《元祐补录》关于此事的记述,但表达了疑问:“此事附注,当考详,恐年月先后差池不合。”意思是这件事缺乏依据,时间也对不上。史学家张萌麟认为这是宋代野史的凭空谤造,学者包伟民否定乌台诗案和沈括有关。因此不能断定沈括和乌台诗案有关,不能因为这一无法证实的史料对沈括的为人妄加定论。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总领鄜延路军务,驻守延州。宋廷为确保西线安全,加派禁军驻防,并多次赏赐,但没有赏赐地方军队。沈括认为赏赐不均,会引起边防变乱。于是假传朝廷旨意,犒赏地方军队,并上报朝廷。赵顼对此极为满意,降诏允许沈括酌情处理类似紧急事件。
元丰四年(1081年)十一月,钟谔率军行至盐州,天降大雪,军粮不继,殿直刘归仁率部三万人南逃,涌入延州边塞,边民大为恐惧。有人建议沈括紧闭城门、派兵征讨,沈括认为这些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只是因为饥寒才做了逃兵,派兵征讨是自相残杀,只会导致军心不稳。就派人在延州东郊搭设营寨,饯劳逃奔而来的士卒。十天后,三万叛军全部收回,刘归仁也被斩于军前,完美的处理了军队叛乱问题。
据《梦溪笔谈》记载,沈括在开封相国寺见到高益的一幅壁画,内容为乐工同奏,很有意境。但人们都诟病弹琵琶的乐工拨错了弦,管乐吹奏的都是“四”字音,在琵琶的上弦,但画上拨的却是下弦。沈括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高益画的没错。他指出,弦乐跟管乐不同,演奏管乐时,手指按在什么音,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是早于声音的。正因为这样,弹琵琶的乐工的手指不在“四”字音的上弦,而在下弦。足见画家布置巧妙,匠心独运。
沈括大苏轼五岁。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与在昭文馆的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职。熙宁二年(1069年),沈括支持变法,受到王安石重用;苏轼与司马光等一起,则持反对意见,变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对立。
据南宋王铚《元祐补录》记载,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受命巡察两浙农田水利,时苏轼任杭州市通判。沈括到了杭州,与苏轼谈论旧情,把其新作抄录了一份。回到京师后,沈括就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详细的“注释”,交给了皇帝,揭发苏轼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上表弹劾苏轼,乌台诗案爆发。次年,苏轼被贬黄州府,牵连亲友三十多名,涉及诗词一百多首。当然,沈括不是事件的主谋,但据说沈括正是始作俑者。此事李焘亦引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但对其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沈括中年丧妻,续娶张氏,张氏是对沈括有提拔之恩的张蒭之女。张氏生在豪门,娇生惯养,时间一长,性格的暴戾就暴露了出来。对沈括不仅张口即骂,动不动就大打出手,宋人朱彧,也是沈括亲家之子记载说:张氏当着家人子女的面撕扯沈括的胡须,连皮带肉地揪下来,血流满面。儿女看着都抱头痛哭。张氏对待沈括原配所生长子沈博毅非常恶劣,将他撵出家门。年过六十的沈括在这样恶劣的家庭生活里,形容枯槁,瘦削不堪。奇怪的是张氏突然病死后,沈括却每日恍惚不安,一次与朋友乘船同游时,竟要跳河轻生,幸亏被朋友拦住才没有发生意外。
沈括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很不屑,觉得既然“四月芳菲尽”,又“桃花始盛开”,自相矛盾,认为白居易没有常识,不过是个纸上空谈的文人。若干年后,一次山上实地考察,正是四月,山下的花已败落,而山上桃花依旧盛开。沈括恍然大悟,想起他当年曲解白乐天,反而自己才是忽略实地考察的人,高度对气温会产生影响,山上比较冷,花开的自然比山下迟。他回去重读《大林寺桃花》,发现诗前有自序写道:“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感慨万千,自嘲原来是自己没常识,错怪了白居易。
沈括墓位于安溪太平山南麓。1983年,余杭文物普查,于安溪太平山南麓找到了砖砌墓穴。并发现了北宋青青瓷花碗残片,熙宁、元丰、元祐年号的古钱币若干枚。与史载墓葬时代、地点相吻合。墓穴南30米有二尊石像生,一倒一立,手执笏状,头部已被毁,有墓道、墓碑头。1963年,沈括墓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余杭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完成墓地一期工程修缮。重建了坟墓,立了墓碑,铺设了墓道,增设了石马、石羊。
沈括故居梦溪园,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沈括在这里编撰完成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梦溪园原来的面积大约10亩,园中原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建筑,还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沈括生命里最后的八年在此居住,死后归葬于故里钱塘(今杭州),南宋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有过修。后数易其主,原貌已不复存在。
为纪念沈括和他的巨著《梦溪笔谈》,镇江市城东原东门广场改名梦溪广场,广场中央塑有沈括花岗石石像,沈括旧居重新改回原名“梦溪园”,旧居东河边巷改名为梦溪园路。沿着小巷,一弯进去即见青砖砌就的门楼,上方“梦溪园”三个大字,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手迹。园内两幢青砖平房,前幢是清式歇山顶瓦房,内置沈括正面画像、沈括摩崖题铭拓本和“梦溪”古石碑。后幢正中为沈括全身坐像,陈列着地磁偏角的记载,以及描述沈括一生科学成就的实物和图片。
1979年,为了纪念沈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编号2027)命名为沈括星。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正面着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8个中国提议的月球地貌命名申请,其中包括沈括。
为纪念沈括对“石油”的最先科学命名,他的全身像,于2021年1月11日在中国石油大学正式落成并揭幕。
沈括.(中国)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2024-06-05
月球之上的中国印记|月球上中国地名达35个 祖先们的名字千年后出现在天上那轮明月.今日头条.2023-06-28
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沈括塑像在中国石油大学落成.今日头条.2023-06-28
续资治通鉴长编.豆瓣读书.2024-05-0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八.ctext.org.2024-05-06
宋史(全四十册).豆瓣读书.2024-05-06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ctext.org.2024-05-06
续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5-06
续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ctext.org.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