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 :中国明代书法家

王宠(1494年—1533年),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工篆刻,善山水、花鸟,善诗文,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其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王宠一生屡试不第,仅以邑诸生贡太学。

王宠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人物生平

弘治年间

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甲寅一岁十一月初八日,生。

是年,徐祯卿十六岁,文徵明二十五岁,唐寅二十五岁,祝允明三十三岁,王鏊四十五岁,吴宽六十岁,沈周六十八岁,诸人皆吴县人。

弘治十年(1497年)丁巳四岁

是年,王问(吴县人)生。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五岁

是年,文彭(征明长子)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八岁

是年,王祥(吴县人)生,文嘉(征明次子)生。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

是年,袁袠(吴县人)生,文伯仁(征明从子)生。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十一岁

是年,吴宽卒。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十二岁

是年,彭年(吴县人)生。

正德年间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十五岁

是年,文徵明三十九岁,折辈与定交。父贞为守、向文征明“请字”,征明辞之。是年,钱谷(吴县人)生。

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十六岁

师沈明之,文征明之友,复为宠“请字”,征明“乃即其名义训之”,“字宠曰履仁”,又“字守曰履约”。

八月二日,沈周卒。十月二十六日,黄姬水吴中区人)生。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十七岁

第一试,不售。

是年,更字履吉。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十八岁

九月十五日,文征明“留宿南王氏溪楼,与履约昆仲夜话”,作《履吉陪余夜话达旦别赠一首》:“……蹇衰安得年如子,英发行看妙逼人。”

十月九日,“时淮北市小警,吴中城禁稍严”(健按:即倭寇来犯)。文徵明里居,与蔡羽陈淳、王守访明并饮。

秋,与征明、吴爟、蔡羽、王守泛舟游横山。

是年,从蔡羽游学太湖洞庭山。

是年,与兄王守在蔡羽门下习经、诗,宿蔡家(包山精舍)三年。

正德七年(1512年)壬申十九岁

三月与征明、吴、蔡羽、陈淳、汤珍、王守泛舟石湖,登治平寺。

春,文征明有《题画送履仁赴洞庭》。

腊月十八访汤珍草堂,明在座,征明有诗:“汤君秀润拟文犀,王郎钉座哀家梨。二君真是后来秀,风仪濯濯情依依。……”

冬,征明病,与王守、吴爟、钱孔周(同爱,吴县人)过访探视。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二十岁

第二试,不售。

五月六日,征明绘《游吴氏东庄图》,题记云:“近游东庄,有怀先师吴文定公(宽),赋得小诗一章,并系拙图,奉赠嗣业二兄。是日同游者吴次明、蔡九逵、钱孔周、王履约、履仁、东禅僧德璇。”夏与明濯足虎丘山剑池遗址。九月明绘《拙政园图》,为题五律一首。秋明病卧里居,过访探视。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二十一岁

三月二十七日明绘《两溪草堂图》,为题七古一首。春明送履约、履吉游太湖玄墓山。五月十三日与明、汤珍、王守往石湖行春桥赏月。是年,作《听松赋》;读书于石湖草堂;书法尚未成就。是年,周天球(吴县人)生。

正德十年(1515年)乙亥二十二岁

居石湖罗汉寺。夏文徵明作诗《简履仁》。九月文徵明作《忆城西夜游寄履约兄弟》。秋与明、汤珍登葛氏墓看月,明作《月夜葛氏墓饮酒与子重、履仁同赋》。十二月五日明为宠作《治平山寺图》,末识“履仁久留治平,岁暮有怀,题此奉寄。正德乙亥十二月五日”,并有诗《履仁独留治平寒夜有怀》。

是年,文明有《题古木高士图寄履约兄》。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二十三岁

第三试,不售。文明绘《落木寒泉图》,末识“正德丙子秋日,过王氏小楼,同履约兄弟诵宋玉《九辩》之一章,因写《落木寒泉》,并书此词。明。”(《石渠秘籍》八编)“《明王宠书南华经》,素绢本,小楷,书款识云,余昔年过补庵先生剑光阁,见虞世南手书漆园内篇,笔法绝似度人经,而遒媚过之,披次心赏,留舟中阅数日,不忍释手。丙子春王,予再过梁鸿溪上,补庵持素属予手摹永兴腕法,书成七篇,三阅月始报命,要亦优孟衣冠虎贲之,殊足愧也。正德十一年□月二日雅宜山人王宠制。”(《石渠宝·明王宠书南华经》)是年旅无锡,过华云(补庵)剑光阁,为华书南华内七篇。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二十四岁

岁初文徵明在宠兄弟小楼,赋王氏瓶中水培水仙。二月文明绘《湘君图》并书《九歌》二章赠宠。四月与明虎丘东溪泛舟。夏明“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八月朔旦赋得《抚孤松而盘桓》诗数首并书,“为大参庵吴公(愈)七十有五诞辰,敢献短章,揄扬厥美。晚生王宠谨书”。(《珊瑚网》)同月明为寿岳父吴愈(愈为夏昶女婿)华诞,绘《抚孤松而盘桓图》,为之篆题,并楷书古体诗一首。是年作行草书《浔阳江歌十首·楞伽吊古诗》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年唐寅避暑石湖。

正德十三年(1518年)戊寅二十五岁

正月二十八日题文明所藏宋克画竹图。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明、蔡羽、汤珍、王守、潘和甫、朱朗惠山,茶会二泉亭下,明绘《惠山茶会图》卷,卷后有宠楷书《惠山茶会诗咏》,此件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月九日文明与王守、王宠饯别于虎丘区,“赋赠二诗,期望后会晋陵县”。同月二十一日,宠与文明、蔡羽、郭邵同观《文天祥书苏轼词后》于尹山精舍。十月文明绘《菊花图》,末识“今岁菊事颇迟,重以积雨,遂尔落寞。偶过王氏小楼,见瓶中一枝,因纪绝句”。兄弟各为题五言绝句一首。是年绘《苕溪图》赠太初兄卜隐,并系以诗;宠作《南都》诗,以刺朝政;文明作《望夜乘月发浒墅舟中与履约兄弟同赋》;宠草书《自书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书法初见成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二十六岁

第四试,不售。六月文明过王氏石湖草堂。

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二十七岁

三月与文明、吴爟蔡羽、王守游长洲县大云庵。九月十五日文明为宠绘《花游图》。秋游太湖包山,集包山诗作为《包山集》,于包山精舍作《感旧赋》,述从蔡羽游学往事。冬与文明、蔡羽、王守宴集于王鏊东堂,明绘《燕集图》,宠等为之题诗。是年楷书《游包山诗册》赠蔡羽。临《破邪论》,跋云:“庚辰秋,余游包山归,寓楞伽寺,子重(汤珍)宿余寓所,因出墨本《破邪论》俾余临之。”是年与蔡羽、王守、汤珍等游太湖西洞庭山;文彭与宠同寓石湖治平寺读书;宠书《倪耕隐轩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二十八岁

七月一日将赴南雍,文明绘《陵秋别图》并题以赠。八月作《辛巳八月朔过碧云精舍偶题次韵》。(《珊瑚网》)作《辛巳书事》诗,以刺时事。是年小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册(今藏扬州博物馆)。是年王守卒业于南雍。文彭于《王宠真行书十册》题跋云“家君每称述履吉先生翰墨精美,结构圆熟,楷法深得永兴遗意,尤为世所推重。予亦最爱之,相乞无已,兹成十册,乃其生平用意之作。此系雅翁一时神采,拈毫托素,如渔郎偶入花源,景色殊胜,使之再入,不可复得矣。”

嘉靖年间

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二十九岁

第五试,不售。五月与文明“濯足剑池遗址”。是年“江浙风灾,民大困,王(宠)作《风灾纪变诗》”。(《列朝诗集》)是年于唐寅桃花庵中,书《五柳先生传》于赵孟頫所作陶渊明像上。是年书《尚书·尧典》。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三十岁

文明以诸生贡于成均,春,明赴北京,蔡羽同行。汤珍、吴爟、王守、王宠于汤珍双梧堂为明、蔡羽饯行。汤珍延画工绘六人图象,明为之补景,蔡羽题记,作送行诗,序云:“林翁尊师、衡山文丈偕计北征,车齐发,敬呈四首。”十二月二日唐寅卒,祝允明为撰墓志,楷书。是年,吴爟卒,为撰并书墓志铭(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4期)是年“王(宠)以吴中大饥,民多采食野菜,作《野菜谱》三十四幅”。(《香苏山馆古体诗钞》)是年书《游包山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行书《阳春词》轴(今藏无锡市文物商店)。是年书法始见成就。

嘉靖三年(1524年)甲申三十一岁

三月摹褚河南书,自跋云:“衡山文先生,当世书家宗匠也,书何能窥郢氏之门,而顾蒙嗜痂,所不解也。昔年承命书此数篇,草堂读书之暇,漫为提管,积五岁始竣,不揣足览,幸先生教之。”五月为门生金用(元宾)书《杂诗卷》。是年王鏊卒。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三十二岁

第六试,不售。是年作《五叩》,送袁袠北行;书《后赤壁赋》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有《乙酉送家兄履约会试》诗:“努力休明时,望子光五族”。是年王宠作《都穆墓志铭》。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三十三岁

春“寓楞伽寺院,杏花盛-开,忽雪霞交集,山僧折枝作供。戏效白体赋二绝”。(《雅宜山人集》)作《五忆歌》,序曰,“丙戌病暑,城居如,伏枕书空,游神六合,戏作五忆之歌,以解烦蒸,亦犹执热者之思濯手。”“明祝允明十九首帖,祝京兆书,落笔辄好,此卷尤为精绝,翩翩然与大令抗衡矣。宠从休承处持归,临摹数过,留案上三阅月,几欲夺之,以义自止,休承其再勿假人哉。丙戌夏五端午节日王宠识。”(《停云馆帖》)九月作《行草书诗轴》,识云:“丙戌九月三日,与子龄(宠门生)元宾燕坐书阁,弄笔书此。时从弘之饮归,大醉不计笔墨,殊媿潦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十月既望行书《为章简甫书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十月文明致仕离京。冬访华云梁鸿溪上,坐剑光阁,华以“佳笺乞为楷书,以作枕中鸿宝”,越明年一月于石湖禅院楷书《游包山诗卷》寄华云(今藏上海博物馆。见《书法》1990年5期)是年作《行书诗七绝二首》轴、《行书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书《刺客列传》于石湖草堂。是年王守中进士,宠作《丙戌岁家兄履约释褐南宫欢喜口号八绝句》。是年祝允明卒。

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三十四岁

一月于石湖禅院楷书《游包山诗卷》寄华云。二月书石湖、包山杂诗卷,后题“丁亥春二月之吉,书于石湖寺院”。同月,小楷书《寿方斋袁君六十颂并序》(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三月为金用书《九歌》一卷。四月望后仿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卷》,今藏上海博物馆。同月二十二日行书《山居杂作》册(今藏上海博物馆)。五月于石湖精舍草书《七发》卷。十月小楷书《岳阳楼记》等十册赠华云。十二月二十一日于石湖草堂草书《千字文》。(见《故宫书画录》一,《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是年书张衡舞赋》于仇英所作《瑶台清舞图》上。是年楷书《摹东方朔像赞》(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博物院)。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三十五岁

第七试,不售。

三月十日文徵明绘《槐雨园亭图》,为题五律一首。同月,文徵明绘《辋川图》,图后有宠楷书《川诗》。

四月因经济所迫,宠央文彭作中,立字据向同里镇袁褒(与之)借白银五十两,月利二分。“立票人王履吉央文寿承作中,借到袁与之白银五十两,按月起利二分,期至十二月一并纳还,不致有负,恐后无凭,书此为证。嘉靖七年四月日立票人王履吉押,偕中人文寿承押。”夏值暑,与文明宴于钱氏有斐堂,书丙戌年所作《五忆歌》以赠主人。冬与文徵明寓居楞伽寺,画《竹居图》并书,王榖祥、文彭文伯仁等题。陆师道跋云:“衡翁与王履吉为忘年交,意气相投,真所称金石椒兰,每同寓僧道院,必浃月连旬,非砥志人品,则托趣笔墨。”(《书画汇考》)是年明绘《关山积雪图》,五年后方成。是年作行书《秋兴诗八首》卷(今藏上海博物馆);行草书《李白诗》卷(今藏朵云轩)。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三十六岁

三月上巳日于石湖行草书《还山诗》。“《王履吉还山诗》。‘己丑上巳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于石湖禅院。’”(《式古堂书画汇考》)王守应召入京。七月作《赠家兄履约应召诗》(今藏上海博物馆),题《唐子畏秋塘诗景图》。九月六日于石湖作《自书诗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年有《行书十律诗卷》(台湾《清玩雅集收藏展》,国立历史博物馆1995年版)

嘉靖九年(1530年)庚寅三十七岁

春晋京,四月赴试。六月离京。七月二日行草书《西苑诗》卷,自跋云:“庚寅岁归自燕,与九岩先生同舟,相得欢甚,漫书近作三篇,冀请教益,幸勿我遗耳。七月二日吴郡王宠顿首。”(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见《书法丛刊》第三辑)八月十六日夜与文明、汤珍石湖泛舟。九月九日与文明、汤珍楞伽山登高。同月,作《庚寅岁九月二十六日寓治平寺高斋纪事》。是年袁表(邦正)致仕归,文明为表作《闻德斋图》,宠、彭年、蔡羽为斋客,三人并为此图题跋。王宠为之作《闻德斋记》。

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三十八岁

第八试,终不售。“盖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试,试则斥,而名日益起,从游者日众”。以年资贡入太学(梁章钜《退菴题跋》卷八)。三月三月文绘《写意十二段》,题云:“偕子重、履吉过竹堂僧舍,性空上人联此纸索余墨戏。”(周道振《文书画简表》)。三月与文明、汤珍游竹堂寺。

四月七日书《草堂杂诗》卷。

游南雍,得疾东归,意不起,秋末,养病虞山白雀寺。十月宠题文明《雪景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十二月宠撰袁(方斋)夫妇行状,鼒子袁衮持状乞文明作墓志铭。是年宠作行书《游西山诗》,合装于文明《秋林飞瀑图》卷后(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三十九岁

正月初七,与文徵明集于袁褒城北别业。明有诗,与王毂祥、彭年分题。正月望日于万至斋中作《旦发胥江口》等诗。春与文明、王守宿石湖治平寺。摹沈周画并书旧作,自书《宿白雀寺》诗卷。二月八日后与文徵明、王谷祥等分题陆治《四时蔬果图》卷。“《王雅宜千文》。‘嘉靖壬辰夏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于石湖别业。’”(《式古堂书画汇考》)四月朔日作《宿白雀寺二首卷》,“癸巳四月朔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于碧峰老师房。”(今藏苏州博物馆

十月既望,文徵明绘《关山积雪图》成,跋云;“……于戊子冬,同履吉寓于楞伽僧舍,值飞雪几尺,……履吉出佳纸索图,乘兴濡毫,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文徵明《关山积雪图跋》)十一月二十三日跋祝允明书《离骚》墨迹。同月,跋李公麟《揭钵图》卷,云:“余方养山中,世事都捐,与药饵为伍。……”是年文徵明绘《江南春图》,并书追和倪瓒江南春词,裱为一卷,等亦和诗其中。是年行书《湖上八咏》卷及自作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自跋辛巳所书《圣主得贤臣颂》:“右楷书贤臣颂,乃余闲中所作。欲学《黄庭经》之古而近于拙;学《乐毅论》之劲而近于生;信古人之难摹仿也。”是年行书《为石壁书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是年“家兄(王守)四月廿八日出京,到陕军中纪功”(《王宠山庄帖》)。是年为王献臣作《园居》诗,仇英为之补图

嘉靖十二年(1533年)癸巳四十岁

二月十一日书《述病帖》(傅红展《王宠行书述病帖》综考)三月作《嘉靖癸巳三月晦日将往白雀寺与碧峰禅师虞山泛舟二首》。春与文徵明蔡羽、金用饮于钱同爱家。春作《送陈子龄会试诗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月初一行书《白雀寺诗二首》卷(今藏苏州博物馆)。四月二十日时寓白雀寺,是日乘舟访王元肃虞山精舍,不遇。离白雀寺,返石湖。病逾甚,“逮将易,顾浚明(朱浚明,宠门生)惓惓语曰:“《白雀集》可传矣,诸稿尔藏之石湖草堂。”四月三十日病故,享年四十。文徵明为撰《王履吉墓志铭》。“王雅宜先生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吴县人。先生与兄履约俱为邑诸生,而名过之,顾累试辄不利,以年资贡入太学,试复不利,竟死,得年仅四十。”(《弇州四部稿》)

个人作品

著作

《游包山集》卷纸,小楷。纵21.6cm,横323.5cm。上海博物馆藏。

1520年游昆陵包山,曾作游诗数首,结为《包山集》。

1526年冬过鸿溪宿友人补菴居士处,居士几他索书。

第二年(1527年)便将游包山所作的游诗用小楷抄录了二十二首寄给了补菴居士。他的朋友文嘉在居士处见到这卷小楷后,称之为“天才妙绝”。后人普遍认为《游包山集》是王宠的小楷代表作。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王氏这卷《游包山集》,其结体“宽绰而有余”,其书风旷适疏宕,遒媚飘逸,谓王氏上乘之作言而不虚。

《草书册页》是王宠中年时期的作品。虽然这是一件今草的作品,但几乎字字独立,字迹又带有章草的笔意,将王宠起伏顿按、急有力的笔法特色表现出来,是他传世的一件精品。

《自书五忆歌》为王宠三十五岁时书,纸本草书。纵29.3厘米,横29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自书五忆歌》恣肆纵逸,神采飞扬,是他中年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

《白雀寺诗》是王宠晚年草书。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中记:王宠“养疴白雀寺,访故人王元肃虞山不值,作此歌。元肃拏舟追及之,因以两丈许桑皮纵笔满卷为赠,虽结体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而顾复鉴赏此卷时曾说:此卷书法“如怀素、颖圆锋正。开卷时以其为枝山卷,末款识则雅宜也。得享长年,岂让枝山独檀名当世哉!”

《五言律诗》,纸本,纵24.4厘米,横14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王宠画作王宠的行书自成一家,历来得到人们的赞许。明朝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里说道,自文徵明后,书法当属王宠为第一了。他本来是学王献之的,加上他人品高尚,所以字写得神韵超逸,远在众人之上。另一位明朝人莫云卿在《莫廷韩集》里也说王宠的书法,“天真烂漫”,而且“飘飘欲仙”。我们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王宠的行书确实奔放纵逸,气宇不凡,颇令观赏者赞叹不已,这件《五言律诗》诗轴显然注入了他奔放的感情。十足的兴趣。故有落墨如烟,纵横千里的艺术效果,其生动、奇妙、流畅的风格无不跃然纸上。

《送陈子龄会试诗》,行书,纸本,册页,纵23.2厘米,横36.3厘米。楷书,18行。文中“陈子龄”为王宠门人。“太原王宠”、“王履吉印”印2方。收藏印钤“秦汉十印斋藏”、“兰陵文子收藏”、“祥伯”、“辛谷经眼”等印。此诗书法极尽涩拙之态,每一笔画均似在牵掣中运行,绝无流动率意之痕,结构亦不求平整,似散漫不经,按王宠楷书的风格变化,当为其晚年所书。

《七绝二首》,行草书法,为王宠晚年所书,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七绝二首》在内笔法的基调上,注重笔墨轻灵虚和,结构欹侧多变,章法通脱自然,与其早、中期笔墨多内敛、点画较质直、线条少映带的格调相较,颇多变异之趣。质言之,少了朴拙之气,多了疏淡之气。“疏”是其结构特征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空阔处,且注重轻重虚实的对比,以显其“疏”态,产生整体上旷阔静远的美感。在该作中,王宠一方面以乌丝栏为框线,另一方面注意调整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关系,形成一种内在的挥运旋律,有欹有正,有虚有实,和谐统一。“淡”是指意境之恬淡无为。《七绝二首》不着意安排,不措意巧拙,信笔写来,一任自然。这与文徵明过于讲求法度理性、缺乏个性张扬不同,王宠从秀雅巧媚、宛转流美的晋人风韵中,稍稍出以己意,构筑成疏淡秀雅的意境,以其高华的气韵打动人心。

诗作欣赏

【曲岩】

乘云欻先登,攀崖纷广眺。

孤峰上寒日,平楚腾余烧。

天高风物紧,地迥山川窍。

饥乍陆梁,哀鸿相叫啸。

企石揖云帆,披霞迎海峤。

空水共泛澜,虚无自余照。

林深养谷神,壁仄团景曜。

光风烂芝苓,玉髓滋萝。

樵隐自夷犹,末路多奔峭。

怀哉瀼里公,千春可同调。

【过石公山】

岛屿屡崩奔,石林彝族自治县突参错。

朝云正吐秀,冬水亦渐涸。

槎牙熊豹蹲,蜷曲蛟龙蠖。

波涛激中洞,岚霭纷上薄。

金膏赤日流,石镜青天。

表灵征名图,延赏谐幽诺。

苍鼠不惊人,丹枫时自落。

兹焉可投纶,毕志甘场藿。

【楞伽寺】

文竹素所爱,山林道难忘。

荆蛮屹水府,五湖泻汤汤。

连峰枕其腹,翠壁森开张。

流峙两参错,南斗回文章。

绝境寺院,金天建旌幢。

嵯峨古楞伽,飒沓开云堂。

星河挂北户,日月经其阳。

法雨不断洒,檀纷成行。

时时吐虹霓,下饮平波光。

风帆日如织,宝筏度迷方。

道林更爱客,文燕依松篁。

脱屣石苔滑,科头飞雪凉。

朱炎久蒸薄,卧两月强。

扫除洞虚白,盥浴披天香。

回思隔朝市,执热眇相望。

【宴徐子仁宅】

全陵豪侠窟,乐游凤凰原。

青门临上路,烂若朝霞骞。

啸侣共行游,叫窥阳园。

神集珍木,泫露被芳。

兰池夏气爽,桂栋秋云屯。

嘉花既罗户,密亦植援。

疏林抗北磴,激浪飞南轩。

粲芙蓉披,离离椒芷繁。

中堂理古琴,后槛树旌幡。

初疑游龙翔,忽讶惊鸿翻。

色授神已交,礼防心烦。

主人卿云流,标胜俪玙。

已罗西园彦,复注北海樽。

纵横逸藻奋,契阔佳期敦。

履相错陈,钗缨互缤翻。

肴来乃瓶罄,觞至若川奔。

晓畏夕月驰,宵忘朝日。

平乐县谅虚侈,高阳亦徒喧。

丽安可悉,商确歌此言。

书法评析

探究王宠书法的“疏淡”,实来自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品行修养和审美追求。

王宠自正德庚午(1510)至嘉靖辛卯(1531),凡八次应试,均未中。在王宠周边不达的友人中,有的选择了放浪形骸,如祝允明唐寅陈淳;有的选择了忍耐,如汤珍;有的选择了隐居,如陆治。王宠选择了隐居,潜心诗书,逍遥林下,二十年读书石湖之上,讲业楞伽山中。正如其《行书札》中云:“家中虽贫落,越溪风景日增日胜,望之如图画,独此一事慰怀耳。”(上海博物馆藏《王宠行书札》)书为心声,自然地,王宠的这种“不激不厉”的心境折射到了在他的笔下——疏淡空灵而又逸笔草草。这种讲究技巧而又自然流露的书法功力与萧散洒脱的雅玩心态,正是他科考屡次应试不第,进而沉湎于书画、寄情于山水的结果。

同时,王宠高洁的品行陶铸了其书法疏淡的品格。王世贞在为王宠写的《像赞》中称其“善为官话,不及猥鄙”,“且不以所学尚人,故人乐亲附之”。王宠逝后,顾璘在怀念这位故友时说:“清夷廉旷,与物无竞,人拟之黄宪。尊官宿儒忘年友善,罔不乐其温醇。”(顾《太学生王宠》)。文徵明与王宠虽为师生关系,且长王宠25岁,但文氏正是看重了王宠高洁的品行,折辈与交,成为频繁郊游、诗文酬唱的挚友。文徵明在为王宠撰写的《墓志》中称颂他“君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上者。”真可谓知言。

王宠的生存环境和品行修养,合力促成了其审美心理与书法旨趣的养成。明代朱曰藩曾说:“雅宜书蕴藉秀媚,大概类其为人。”(《跋顾孝正所藏雅宜诗卷》),指出了其人品与书品的关系。王宠高蹈出尘的心态养就了他疏淡秀雅的艺术审美心理,正如他的诗歌,随处可见的是对隐逸的企愿和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他以层台缓步的用笔传达给我们宁静、优雅、孤高以及与俗世的距离感。

而王宠书法的“流宕”,明显是受了当时时代书风特别是祝允明的影响。王宠与祝允明性情相投,交情深厚,虽然艺术主张不尽相同,但互相借鉴在所难免。祝允明在行草书上充分释放个性,用笔和结构大开大合,充分展示了他潇洒、奔放、热烈的个性,一派流宕浩然之气。与祝允明一样,王宠在书法上有着独立的精神,虽然他有临摹祝书的经历,但并非亦步亦趋,而是著意于个人面目的锻造。在他去世之前,还常常以指画肚,因为“祝京兆(允明)许我书主齐盟,即死,何以见此老地下”。(王世贞《跋王雅宜书杂咏卷》)

王宠行草之所以与祝允明比较接近,是因为他不仅临摹祝允明,而且与祝姓一样,也取法李怀琳王世懋曾洞察李怀琳与祝、王二人书法之关系:“吴人绝重李怀琳书,希哲(祝允明)书十九首古诗及王履吉(宠)晚年草法,皆从此出。祝书尤得其丰神;王草‘欲’字、‘强’字、‘穷’字等规仿,不易一笔,他古帖所无也。世人不睹怀琳书,安知二先生书法之自哉?文氏《停云馆帖》虽刻此书,而笔意失真,后得此册,真宋搨本之精者,二先生心印始见矣。(王世《题李怀琳书嵇叔夜绝交书》)

因为王宠学习祝允明的书法,且二人皆学李怀琳,因此,王宠早期书风与祝允明作品风格最为接近。顾复在评价王宠晚年行草《白雀寺诗》时说:“如怀素,颖圆锋正。开卷时以其为枝山卷,末款识则雅宜也。得享长年,岂让枝山独擅名当世哉!”尽管后来王宠随着书法审美趣味的变化,追求疏淡秀雅的书风,并想极力摆脱祝允明、李怀琳的影响,但一直到后期,其书法的“流宕”之气亦未能尽除。试将其《七绝二首》和祝允明的书法做一比较即可发现,该作用笔大幅度提按,字间牵丝引带、体势变化多端,隐约保留有祝姓书法“流宕”的典型特征。

王世贞称赞王宠晚年书法“虽结体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弇州山人稿》)可谓推崇有加。而王宠晚年书法作为流宕与疏淡的矛盾统一体,又何尝不是其愤激与冲淡这一矛盾心境的外化呢?——现实人生与人格理想的分离与矛盾,使其内心虽有愤激,但又高蹈出尘,但在病痛和失败的挫折下,他慢慢变得冲淡,成为一个温和如玉、不激不厉的君子。然而,王宠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和他怀才不遇所流露出来的感慨与无奈,最终还是掩映在他矜持的文字中。他在《山中答汤子重书》中写到:“山林之好,倍於辈,徜徉湖上,而忘返……颇耽文辞,登临稍倦,则左图右书,与古人晤语,纵不能解,片言会心,莞然独笑,饥而食,饱而嬉,人生适意耳。须富贵何时,诚日夕私贺,恐后之不如今也,尚安望哉!”

在愤激与冲淡中,王宠寄情山水,含醺赋诗,静心作字,度过了他平淡而短暂的一生……

艺术特色

生活于弘治至嘉靖年间,这时正是苏州市地区书法创作鼎盛时期。他虽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辈,却与他们并称为吴中三家。精小楷,尤善行草。其书法初摹虞世南王献之,后稍出己意,行书和草书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运笔速度较慢,比较注意点画得失,以沉着的笔触从容书写,形成一种古拙典雅的风格,巧中寓拙,婉绰而疏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在明代别树一帜。小楷钟繇、王献之等人的影响,用笔圆转、淳厚,结构上竭力避免笔画的交叠,在古朴中见空灵。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王宠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

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其中尤以书法最为知著。他诸体皆能,以小楷、行、草最为擅长,取法魏晋,浸淫于钟、王,道正功深,书风趋于端庄古雅。在吴门诸子中,他的书法之趣味尤高,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于法度之内,他的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皆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无琐小习气。

他的小楷取法钟繇,冲和于二王而于古雅中见清淡;草、行法《十七帖》《大唐三藏圣教序》等形神兼备。在书法史上学王羲之杰出者米芾赵孟頫之外就数他和王铎,而且各有所长;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就气韵言,王宠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圆融,更进一步。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总评

王宠的书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字里行间透出的那份空灵、舒朗,这份美感源自恬淡自适的生活中所孕育出的高旷的人品,而绝非才力、技巧所能展现。王宠四十岁即离开人世,许多人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慨叹命运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创作更完善的书法。也许并不算是书史上的大名家,但他疏朗、洁净、无一丝尘俗之气的书法与清纯的心灵,也足以令人永远对他喜爱与怀念。他的小楷取法钟繇,冲和于二王而于古雅中见清淡;草、行法《 十七帖》、《 圣教序》等而形神兼备。

史书评价

《三吴楷法跋》称其楷书:“始学虞世南智永,行书法大令王献之,晚节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远,奕奕动人,为时所趣,几夺京兆(祝允明)价。”明代著名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跋中认为王宠所书的《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四友离书论》:“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王献之),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当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

参考资料

王宠.名人简历.2022-01-04

【央视画廊】传世墨迹——明代王宠小楷临《黄庭经》.央视网.2024-03-13

王宠集.豆瓣读书.2024-03-13

王宠书游包山集.豆瓣读书.2024-03-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