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272年-349年),原名卫铄,字茂漪,号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代著名女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师承钟繇,以为楷书订定笔画顺序而闻名。卫夫人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的代表作有《笔阵图》、《名姬帖》等。永和五年(349年),卫夫人去世,时年七十八岁,葬于浙江州。卫夫人是肇源于山西夏县的“卫门书派”四代相传的书法世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卫铄,廷尉卫展之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族祖卫瓘,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同在中台,俱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曾祖卫觊、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勤于笔墨,用心揣摩,成为一个书法高手。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婚后家庭书法氛围浓厚。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王羲之从小在卫夫人身边学习,卫夫人是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永和五年(349年),卫夫人卒。时年78岁,葬于浙江嵊州。
卫夫人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其在全面深入地钻研前人有关书法理论的基础上,有《笔阵图》一卷。
卫夫人曾师承“楷书鼻祖"钟繇。钟繇在隶书基础上创立楷书,字形仍有隶书之影,多数呈扁方。卫夫人的楷书在钟繇书法基础上,字形变为方形,略长,似乎接受了篆书之形意,人称“方楷”。卫夫人,善于借鉴物象,在《笔阵图》中,对汉字的7种基本笔画做了形象的描述。说:“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卫夫人还概括了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力筋”之说。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晋中市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唐张怀瓘《书断》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应为从妹),阜阳市(今安徽阜阳。按:原注“应为江州”,误。据李矩本传,李矩年轻时因捍卫家乡有功,被驺摇司马越任命为汝阴知府。其时世界上还没有江州。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当时叫九江市。李矩最后官至都督河南省三郡军事、安西将军、荥阳市太守、修武县侯)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 这些记载,都提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及卫夫人书法学钟繇。其书法的特点是婉媚清穆。
卫夫人何时来到嵊州市,其子李充《本传》记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猿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遭母忧,服阙,为大著作郎。”《本传》还说李充“少孤”。可见卫夫人是由儿子李充赡养的。李充原在京师为王导椽,后转“记室参军”,记室参军是个低级官吏,属师爷性质,待遇不高,故自称“家贫”,且已到了无暇择木的程度。故他借转为褚裒参军之机,提出“外出”的要求。那么,褚氏推荐他为剡县令在何时呢?据《晋书·穆帝纪》记载: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秋七月,以兖州刺史褚裒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没有资格“开府”。开府以后才得招聘幕僚,故李充到嵊州市的上界在永和二年七月以后。而永和五年七月褚裒北伐失利,退屯扬州市。该年十二月褚即病死。故李充始任剡县令的时间是永和二年七月至永和五年七月之间,只有3年时间。看来李充始任剡令的时间在永和三年(347)前后可能性最大。据张怀瓘所说,卫夫人永和五年病故。病故的具体时间没有具体记载。
《晋书·王羲之传》说:“孙绰、李充、许询、支道林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永和七年才到会稽郡任内史。李充当时因母丧在剡闲居,用“筑室东土”来形容是可以的,但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名单中已无李充之名。说明李充永和八年服丧完毕已到京师任大著作郎了。故羲之与李充在会稽“同好”只有永和七至八年2年时间,这时卫夫人已经去世。
卫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的从兄李式、李廞等都有书名。尤其是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羲之叔父)和庾翼媲美的程度。发展至唐朝,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那样的书法大家。
江夏李氏,东晋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姓书法的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李式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张怀瓘《书断》在介绍李式时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即卫夫人)”就是证明。古代好的书迹不易看到,笔法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重要条件。
苏庄村东头有个十来亩大的泊池,叫卫夫人洗墨池。说的是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硕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被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有一个卫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说,卫夫人常常是边吃边看书,一次竟用馍把墨蘸吃光了。等到王羲之来看她吃了饭没有,但见菜原封不动还在桌子上,砚中的墨却光了。卫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用馍把墨吃光了,两人不由得笑了。
一次,王羲之画鹅,什么都画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也不成,总感觉画得不好。于是,便请恩师卫夫人给鹅点睛。卫夫人接笔便点头,谁知,这一点,鹅扑闪一下竟飞了。
有一年夏天,卫夫人习字,在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被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墨汁雨”的故事。
一天,卫夫人将自己化装成观音老母,到集市去卖饼,她打饼和别人不一样,她把案板放在脸前,烙整放在背后,一个饼从头上往身后一扔,饼恰恰落在烙鏊中,围观的人水泄不通,啧啧称赞。一会儿王羲之也来观看,看到兴奋时,不由得脱口而说,这个手艺太妙了。卫夫人听是王羲之的声音,就说,这还没有王羲之的字写得好哩。王羲之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他,心里高兴,但又想,这观音老母烙饼的技术确实太高了,自己的字哪能和她相比。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得像观音老母烙饼一样美妙。从此又跟卫夫人苦学了一年,告别恩师,走向社会,综合名流特长,集精艺于一身,自成一派,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话说,卫夫人的《笔阵图》写成后,呈送皇上御阅。皇帝御阅后,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忙叫来大臣,把自己身边一尊稀世珍宝——玉石白菜赐给她。卫夫人在世时爱不释手,经常摆放案头。一说她死后,家人为表示纪念,并经皇上恩准,把玉石白菜作为殉葬品,随之入土;二说后来这国宝流失到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庄村学校念过书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老师桌子上放着一方奇特的大玉石砚。那方大玉石砚有半尺厚,一尺多长,椭圆形,四边雕有栩栩如生的飞龙。传说,这玉石砚是大书法家卫夫人用过的,土改时,农会从财主家搜出来后,便送给了学校。从那时起,大家都把玉石砚当作学校的“传家宝”。当学生给老师研墨的时候,老师都要求学生爱护玉石砚,学习卫夫人,要从小苦学毛笔字。20世纪50年代初玉石砚突然不见了,至今给卫姓人家留下非常大的遗憾。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卫夫人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 “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 “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皇帝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
卫夫人是中原地区古代第一位女书法家,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故事。其以毕生书法艺术实践得出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卫夫人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张彦远《法书要录》
“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韦续《书评》
采古来能书人.中华文库.2024-07-25
《书断》· 书断.汉程网.2024-07-25
《晋书》.今日黄冈.2024-07-25
《晋书》·王羲之传.汉程网.2024-07-25
卫夫人教王羲之三堂书法课:由高峰坠石学写“点“.中国作家网.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