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 :捕捞、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

渔船,是指从事捕捞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的船舶,按作业水域分为海洋渔船和淡水渔船,海洋渔船又分沿岸、近海、远洋渔船。按船体材料分为木质、钢质、玻璃钢质、铝合金、钢丝网水泥渔船以及各种混合结构渔船。渔船的构成包括,动力推进系统、捕捞机械设备、保险与加工技术以及各类助渔导航通讯遗弃。

17世纪中叶,在北美湖出现了帆船式母船浦鲸,以猎捕露脊鲸为主,在18世纪初发展了以捕柒香鲸为主的母船式帆船进行作业。到18世纪中叶,母船式帆船捕鲸业达到全盛时期,用于捕鲸的母船式帆船吨位达300-400吨,1842年全世界捕鲸帆船达880艘。20世纪30年代冷冻鱼获的加工基地船随之出现。1929年,世界上第一艘近代化大型鲸加工基地船宇宙号建成,排水量达17000余吨。美国于1965年建成总长为21.35米的“Caribbean Twin”号双体捕虾船。1968年苏联建成了总长为39.7米的“3kcoepitmeHr”号的双体渔船。英国在1972年又建成总长为15.25米的双体渔船。1983年,法国建成一艘长为15米的三体渔船。1985年中国开始发展远洋捕捞渔业,同年3月5日第一批赴西非作业的12艘600-900马力拖网渔船由福建马尾港起航,选择在马尾港起航的意义在于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从马尾起航的。从此开启了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历程。中国现有远洋渔船2500余艘,远洋渔业年产量已经达到180万吨。

采用单船进行中层拖网捕捞,是世界各国中层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其操作技术与单船底拖网相似。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也主要通过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捕捞对象目前主要为鱼,也用于捕南极洲磷虾。中国的北方蓝鳍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基本都是引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企业陆续淘汰的旧船。

简史

世界

远古时期

自有人类以来,捕捞鱼获的现象也就伴随着出现。古人类的日常主要活动为抵御野兽的侵袭以保证人身安全、寻找食物以维持生命。捕捞水中的鱼类是寻找食物的一种途径。生活在海边的古人类也就必然捕捞海中鱼类或其他海洋生物以充当食物。早在人类的蒙昧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渔船这样的用于捕鱼的工具,出现了渔船形,即独木舟式的渔船,最早的“海洋船舶”是渔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捕捞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普渔船的发展,古代大洋洲的渔民曾驾驶了船只,带着各种渔具,曾远达马达加斯加或南美等地。

母船式帆船

古代的海洋渔船作业与航行区域已经相当可观,揄鲸也是人类一种较早的活动,如公元前一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国王第格拉皮瑟(Tiglatpileser)一世,就曾说用弓箭射杀过鲸目。在12世纪,沿岸的捕鲸形成了一种产业。15世纪,由于游向近岸的鯨鱼演少,开始用帆船式的捕鲸船捕鲸,猎捕工具为手投,17世纪中叶,在北美湖出现了帆船式母船浦鲸,以猎捕露脊鲸属为主,后来在18世纪初又发展了以捕柒香鲸为主的母船式帆船进行作业,猎捕工具仍以手投铥为主,以小船作业,母船并不大,仅能载几头抹香鲸。而后随脊帆船的大型化,到18世纪中叶,母船式帆船捕鲸业达到全盛时期,用于捕鲸的母船式帆船吨位达300-400吨,1842年全世界捕鲸帆船达880艘。

基地船向捕捞船

从历史上来看,风帆渔船中擒鲸船的尺度较大,但世界上渔船的大规模发展是燕汽机在船舶上应用后。动力化首先是从舷拖渔船开始的,1882年首创于英国,而后在欧洲、美洲、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发展起来。内燃机虽20世纪初已应用于漁船,但大规模使用内燃讥渔船并取代蒸汽机渔船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随着渔船动力化的出现,向远离基地港的渔场作业的情况增多。渔殷尺度上虽有所加大,但鉴于在风浪中作业,海损事故亦有所增加。因此德国劳氏船级社于20世纪初,对渔船的稳性开始进行研究。随着渔船动力化的出现,舷拖网渔船在世界上风行一时,英国、法国、威、德国苏联波兰日本等都建造过,总长有超过70米者。为便于长期在海上作业,20世纪30年代冷冻鱼获的加工基地船随之出现。采用这种基地船形式的捕捞作业方法最早是法国人在16世纪于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渔场实行的,目的在于延长海上作业时间。基地船向捕捞船供应给养并接牧捕捞船的鱼获进行腌魚加工。1929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近代化大型鲸加工基地船宇宙号,排水量达17000余吨。如果说蒸汽机用之于渔船是渔船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那么渔船发展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是尾滑道渔船的出现。

拖网渔船

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出现鱼获物切片机,需娶一个较大的加工甲板面积,时传统的冰鲜舷拖网渔船难以实现。英国于1953年将一艘护卫舰改装为“Fairf ree"号拖网渔船,起、放网作业均在部进行,试验结果良好,于是在1954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新型艉滑道拖网渔船“Fairtry”号,柱间长为74.6米,双甲板,甲板间内有冻结、鱼粉鱼油加工设备。随后,苏联大规模地建造大型艉滑道渔船。最早的是由德国为苏联建造的“ly1KHH”级(如图1一1所示)以及“MasKOBCK\u0026”级艉滑道渔船。无论在尺度及外型上均与“Fairtry”号相似,波兰建造的B-15级舰滑道渔船也是如此。从此,舰滑道渔船便流行起来,不论是大、中拖网渔船或是一些小型拖网渔船都采用艉滑道型式,并逐步取代了舷拖网渔船。1966年建成的苏联的大型舰滑道拖网渔船“Natalia Kovshava”号,柱间长达115米,采用柴油机电力推进装置,整个加工设备适用于热带渔场作业,每天可加工 250立方厘米的头20万听,自持力达120天。

小型渔船

为确保小型渔船在海上的人命安全,一些国家都相继制定了适用于小型渔船的法规。如日本在70年代初期就制定了船长下限为15米的钢质渔船建造标准;法国1980年也有类似规范;英国则对登记长度在12米以上的渔船稳性制订了较详细的法规,同时对24.4米以下的钢质、木质及玻璃钢渔船颁布了建造法规C10。除上述外,一些电子设备,如彩色雷达、声纳、视频测深记录仪、遥控自动驾驶仪、甚高频无线电、单边带无线电、自动测向仪、卫星导航仪、气象传真接收仪、风速风向指示仪以及劳兰接受仪等等也用之于小型渔船。柱间长为30米左右的小型渔船,为改善船员操作条件以及布置加工设备,亦有用双甲板者。

双体渔船

由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一些海洋渔业发达的国家为了向远洋渔场进行作业,因此大、中型渔船,特別是大型渔船(柱间长在60米以上》也有所发展。因为大型化可长时间地在距基地港较远的渔场作业,对复杂的气象条件适应性强,同时可在船上布置较多的加工设备。如苏联多年来一再增加总长达102米的“Super Atlantik”型的大型艉滑道拖网渔船的数量。围网渔船也是向大型化发展,如苏联的B406型超级网渔船,总长达85米,该船还配有直升飞机,其探鱼距离可达60海里。其他如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都分别建造了一些总长为70米左右的大型渔船,多为北方蓝鳍金枪鱼围网与拖网渔船C15。这些事实说明,大型通船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美国于1965年建成总长为21.35米的“Caribbean Twin”号双体捕虾船。1968年苏联建成了总长为39.7米的“3kcoepitmeHr”号的双体渔船。英国于1972年又建成总长为15.25米的双体渔船。此后,苏联、波兰、法国、英国等国家又建造了一些双体渔船。双体渔船的优点是甲板面积大大增加,便于设置拥捞机械,从而减轻劳动强度和船员人数。另外,双体渔船的稳性好,横摇角小,作业中安全性好。1983年,法国建成一艘长为15米的三体渔船。

中国

木质渔船

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将收归国家所有的日伪时期、中国国民党时期渔船和其它船只,开始组建国营海洋渔业捕捞公司,先后成立旅大水产公司、烟台市水产公司、青岛青岛水产公司、上海渔业公司。当时个体没有机动捕捞渔船,渔业公司的渔船大部分在60-160马力之间木质渔船,仅上海渔业公司有一批160马力钢壳渔船,这批渔船主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扣押没收日本违规到中国黄海南部吕泗洋渔场非法捕捞渔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日两国没有签订中日渔业协定,日本渔船擅自闯入中国近海捕捞黄海鱼,被中国政府扣押没收后转给上海市渔业公司管理使用。

中国渔船在50年代主要作业渔区在黄渤海和东海的内海区域,国营渔业公司拥有的渔船仅有200余艘,主要从事底拖网和围网捕捞作业。那时中国近海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在大连市獐子岛有棍打獐子瓢瓢舀鱼的佳话,据说那时在黄海北部盛产青鱼,在产卵时要洄游到海岸的浅水区,人们可以使用瓢框笼等器具捕捞青鱼,可以看出当时资源之丰富。50年代在黄海北部的大连、烟台及海洋岛一带称为烟威渔场盛产鮐鱼、竹荚鱼(又名刺鲅鱼),是围网捕捞的主要品种,捕捞期在每年的3至8月份,当出鱼高产时期只要天气好,船只出海当天就满载返港,由于当时没有鱼品速冻加工厂,渔获只能卸到港口马路边采用加工盐腌制办法保存,卖价也很低一般只有5分钱。当时沿海底层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一对100马力底拖网小船,五六天就可以满载返港,渔获物主要是优质品种鱼类。

国家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海洋渔业捕捞开始有计划的发展,当时由于国家造船工业落后和钢铁产量较少还建造不了钢质渔船,长白山优质适合造船的果子松产量很多,所以山东大连等地的水产修造船厂开始建造木质渔船。由于当时国家的内燃机生产技术很落后,100马力以上较大功率柴油机产量很低,只有上海和广州市几家柴油机厂生产,很少提供给建造渔船使用。当时国家水产部支持有条件的水产修造企业仿制日式低压和高压柴油机,供应木质海洋渔船的建造发展。

捕捞渔船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先后又组建了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湛江海洋渔业公司、海南水产公司(在海南岛白马井镇),江苏海洋渔业公司、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天津海洋渔业公司,称为国家十大海洋捕捞公司,其中烟台海洋渔业公司、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划归中央水产部管理,为中央直属企业。中国国营企业拥有捕捞渔船500余艘。  

钢质渔船

三五期间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发展海上南泥湾,鼓励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建造渔船出海捕捞,解决粮食副食品短缺问题。一些有条件工矿企业建造了一批钢质渔船和木质渔船,为国家钢质渔船建造打开了希望之门。1964年国家经济好转后,国家将分散在企业的渔船收归各市统一管理,主要沿海市成立了海洋捕捞公司。为了尽快解决市场食品短缺问题,国家水产部将钢质渔船建造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由国家投资安排造船能力较强的上海江南造船、沪东造船、求新造船等造船企业开始建造250-400马力钢质拖网渔船,使用的主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高压柴油机,中国唯有一艘元龙号捕鲸船就是在1962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厂有限公司建造,主机1200马力由上海新中柴油机厂制造,也是当时中国马力最大的渔船。60年代中国四大海域黄、东、渤及南海渔业资源丰富,由于机动捕捞渔船较少,捕捞能力较低所以渔业资源没有被破坏。

灯光围网捕捞渔船

四五期间是文化大时期,由于国家政府机关受到冲击,海洋捕捞渔业发展也停止发展。邻国日本在六十年代推行海洋振兴计划,在国内发展玻璃钢渔船制造,在发展远洋渔业同时大力发展灯光围网捕捞渔船,每年8月至12月份进入中国东黄海及其外海作业,这种现代化的捕捞作业方法使中国传统围网作业捕捞的鮐鱼和日本竹筴鱼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中国东黄海上层鱼类资源,1972年在日本举行了中日渔业谈判,当中国代表提出保护东黄海中上层鱼类资源,限制日本灯光围网捕捞作业渔船控制在72个作业灯组时,日本代表强调中国没有灯光围网捕捞作业渔船,所以没有提出限制日本灯光围网作业的话语权,使谈判进入僵局。中国代表回国后国务院周总理亲自听取代表团汇报,日方提出中国没有灯光围网捕捞渔船没有话语权,中国马上发展灯光围网捕捞渔船,并要求在二年时间内中国建造72个灯光围网捕捞灯组,共216艘渔船,其中网船72艘,灯光船144艘。

1973年8月,中国第一批灯光围网船队进入黄海东部同日本灯光围网船队一起作业。我当时在辽宁海洋渔业公司灯光围网船队担任大队长,当年我带领12个围网灯组共43艘渔船,进入中国黄海东部韩国小黑岛以西公海水域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日产量可以达到千吨以上,持续捕捞时间10年之久。中国灯光围网渔船的建造推动了中国木质渔船的更新改造,国家每年安排投资100余艘大型钢质渔船建造计划,到1975年末国营海洋捕捞企业200马力以上渔轮已经发展到1000余艘,木质渔船基本淘汰。

钢质渔船

由于捕捞渔船马力增大拖力拖速和渔网的扫海面积增大,全国捕捞总产量增加,同时造成渔业资源受到破坏,为了减轻中国沿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国家提出向外海发展,到中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捕捞作业,使中国外海捕捞产量迅速增加。1979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首先对水产品生产销售全部开放,全国掀起了一场渔船建造热潮,沿海的乡镇企业、个体户开始大批建造120-250马力钢质渔船。10年时间中国钢质海洋捕捞渔船已经发展到近10万艘,海洋捕捞总产量达到一千万吨,由于过量的捕捞,也造成了中国沿海及其外海的资源严重衰退和破坏。

远洋渔船

1985年中国开始发展远洋捕捞渔业,同年3月5日第一批赴西非作业的12艘600-900马力拖网渔船由福建马尾港起航,选择在马尾港起航的意义在于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从马尾起航的。从此开启了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历程。中国现有远洋渔船2500余艘,远洋渔业年产量已经达到180万吨。

冰鲜金枪鱼渔船

1988年,冰鲜金枪鱼渔船在南太海域作业,无论是冷藏还是捕鱼设备都比较落后,船型也较小,依托基地补给,海上自持力7~10天,主要捕大目或黄鳍等成体鱼,冰鲜保鲜,空运到生食市场。这些在用船在捕捞、助渔和通讯等设备配置方面普遍比较落后,其适渔性、冷藏条件和舱容量、加工操作卫生与安全保障,以及船员居住条件等方面尚有不少缺陷。2001年,中国台湾建造新型船中太二号。2008年,中国引进金枪鱼围网船。

其他类型渔船

2012年4月3日电,海南省首次引进的集捕捞、冷冻、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巨无霸”渔船——3.2万吨级“海南宝沙001号”综合鱼品加工船驶达海口港。2018年,中国渔业一二三产产值比重达到50:22:28。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渔船渔港、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2022年,中国拥有经批准的远洋渔业企业177家,远洋作业渔船2551艘(其中公海作业渔船1498艘),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年产量232.8万吨。

构造与原理

动力推进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的原始概念是代替人力或风力而产生船舶推进动力的--套机械设备与系统,通俗称为“轮机”。而现代的“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为获取推进机械能、,电能热能而配置的机械设备的有机组合体,其目的是用以保证船舶正常航行、停泊、作业及船员正常生活的需要。根据提供能源方式,船舶动力装置可分为:蒸汽动力装置、内燃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船舶联合动力装置。

注:集中各类动力装置的优点,建立一个综合的动力装置,就是船舶联合动力装置。新型动力装置使各种工况(低速、中速、全速)的经济性都得到改善,或者还有可能降低装置的总质量和总体积。这种新型的联合动力装置已被应用在运输船舶和舰艇上。

捕捞机械

一个完整的捕捞过程应该包括探鱼(侦察鱼群).、集鱼(将鱼群集赶在預定水城)和获鱼(将鱼捕捞出水)三个阶段。综观我国淡水捕捞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是偏重获鱼而忽视探鱼和集鱼,今后如能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能使捕捞产量成倍增长。

探鱼仪

当今世界上的探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现有探鱼技术多数应用于海洋渔业,但其中探鱼仪不仅完全适用于淡水捕捞,而且据有关人员在湖北省高兴、惠亭、天河口等十座水库试验,效果很好。从1983年到现在,每年秋冬捕捞期间,都离不开探鱼仪,67-3型机帆船用小型探色仪由国家水产总局逛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由该所附属工厂生产。该仪鼹是一种小型垂直声波探鱼仪。整机全部采用晶体管电蹈,操作简单,维修方例,性能优良,可供机帆船在160米水深以内测深,20米水深以内探鱼用。记录器采用自制直流稳速电机,垂直直线记录方式,干式记录纸,采用锆硝酸铅晶体换能器,收发共用。它应用水声工作原理,由发射器产生电脉冲。当遇到鱼群,或水底目标时,反射回换能器,转换成电讯号,经放大器放大,再由记录器在记录纸上显示。其主要技术参数为。量程I0~80米,180~160米;最小测深度\u003c2米。电源电压直流24伏士10%,功率消耗24瓦;愈量11公斤;参考价格1500元〈渔机所),1000元(宁波航海仪器厂)。

电赶鱼设备

MSS-1型脉冲电赶鱼机

该机研究单位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由福建省厦门市水产电子仪器厂生产,适用于水库、湖泊等淡水水域捕捞作业中赶捕鱼用。该机采用两相零式半波和正弦信号交换输出,使在水中形成强弱不均的电场,达到集赶捕捞鱼类的目的。该机主要技术参数为:输出电流均\u003c10安培;外形尺寸360 X 260毫米,重量7.5公斤。电机自激式三相交流发电机,容量6千瓦,输出电压380伏。

SC-2型扫描式交流电赶鱼装置

该赶鱼装置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制,主要用于代替水库原采用的“赶ざ栏、刺、张”联合通法中的刺网赶鱼,可与导网组成联合渔法,捕捞水库鲢鱼。赶鱼装置主要由“扫描式交流电赶鱼器”及赶鱼电栅两部分组成。。“扫描式交流电赶魚器”由单结晶体管可控硅等组成振荡器,触发步进器、模拟冲击式供电的原理,使三相电按一定时间程序向赶鱼电栅分组电极供电,从而达到扫描式供电的目的。调节其振荡频率,就能改变其扫描速度,以适应木同的需要。主要技术参数,扫描频率0.2~5秒连续可调,电源为交流380伏,最大输出负荷为20安(各种类型的水库基本都适宜)。可使原设备功率降低75%,赶鱼速度加快两倍以上,网具节省三分之一左右,达浏快速、高效。低耗的目的。

淡水捕捞机械

78型绞网机

该机由湖北省汉川市仙女垸养殖场研制,适用于浅水湖泊中起网用。该绞网机由三角铁架、165型柴油机、12型手扶拖拉机离合器、变速齿轮和滚筒等组成。柴油机的动力通过三角皮带传动转动盘,经变速齿轮变速后带动滚筒旋转,达到起网目的。经过几年的使用,证明该机配用功率小,操作方便,与人工捕捞相比可提高工效30%。

WYY-1型水库起网超鱼两用机

该机虫淳安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研制,既能收40-60米高的栏网,也能起吊张网中的鱼。WYY-1型两用机由X195-12柴油机、机座、机架、液压件及液压油路、起网滑轮等部分组成。液玉系统工作压力686.7X10‘帕,工作流量52升/分,起网速度24~26米/分;起鱼量600公斤/次。

动力喷水渔船

该船由陕西省渭南地区水产工作站研制。可用于湖泊、水库中赶鱼、下网、收网,并能作运输船用。由于本船系晓水船,无螺旋桨装置,故过网方便,在浅水和水草盟生的水城亦可作业。该船总长6.8米,船宽1.6米,空船吃水0.2米,满戟吃水0.4米,载重量2吨,配用动力为195柴油机。

各类设备

现代渔船通常主机功率较大,相对速度较高。由于作业期间载重量变化较大,船用设备也要求结构性能可靠、坚固耐用、维修方便。此外,除配置一般船用设备外,还配备有捕捞设备、保鲜和加工设备、助渔和导航设备等。渔船的捕捞设备种类多而复杂,功率较大。拖网渔船使用的绞机,其拉力和绞拉速度随水深、渔具渔法、船形大小、主机功率而变化。围网渔船的捕捞机械有的多达20多台。为配合围网作业,有的还配有3~5艘渔艇。延绳钓渔船配有理线机、卷线机、放线机、挂佴机等。鱿鱼钓船和竿钓船则装有自动钓机。

保鲜与加工

为保证渔获物的质量,保鲜是渔船的重要功能之一。船上的保鲜方式一般有冰藏、冷海水保鲜、盐藏、微冻、冻结等。沿岸、近海拖网渔船主要用0'C左右的冰藏保鲜:中小型围网渔船主要采用-1’C左右的冷海水保鲜;离渔港较远作业的拖网渔船或渔业基地船,采用平板冻结、隧道式吹风冻结等低温冻结:竿钓渔船、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渔获物以低温盐水结冻,温度-50~-55C。还有部分渔船采用轻盐低温保藏或-3'C左右的微冻保鲜。此外,大中型远洋渔船可将渔获物加工成鱼片、鱼段、罐头、鱼糜、鱼粉等,还备有洗鱼机、鱼片机、剖切机、去皮机、采肉机、鱼粉机等多种鱼类处理和加工机械。

助渔导航通讯仪器

助渔导航和通讯仪器有:雷达、定位仪、探鱼仪、声纳、网位仪、潮流计以及电台等;探索船为46.93总吨、550马力,配有雷达、声纳、测向仪、电台等仪器。

关键技术

近海拖网渔船

近海双拖网渔船以GY8154C型291Gt尾滑道冷冻拖网渔船为代表。该型船舶于1979年首次建造,至1990年底已建造200余艘。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了固定导管108.海洋潼业技术学桨和柴油机直接驱动等推进方式,拖力较大。在拖速为3.5kn时拖力达60kN。②操作较方便。甲板设有尾滑道,采用液压驱动的串联绞纲机,拉力78.4kN,切向速度70m/min;尾部安装辅助绞纲机。网产12t的渔获物可从尾滑道一次拖上甲板。③抗风能力较强,在8级时仍能逆风拖网;④鱼类保鲜设备先进,适应能力强。既具备冻结、冷藏设备,将渔获物冻至一18C(表面温度)并保冷,又有盘管冰鲜设备使部分鱼舱维持0~2C。其低温玲藏渔舱的容积50m'。冰鲜魚舱120m'。因此这种渔船既可在近海捕捞网产较高的马面鈍等角类,又可将批量不大的优质鱼类低温冷藏,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但该船的主机有耗油较多的缺点,每千瓦小时耗油231g,由于该船综合性能较好,所以成为80年代中国双船拖网的主要船型。

近海单拖网渔船

中国近海单拖渔船以GY8104G5型 298Gt尾滑道拖网渔船为代表。该船主机功率662kW;采用冻结、冷藏保鲜,日冻结量9.6t,能满足单拖作业渔获冻结的需要;船员住室全部设于主甲板之上,生活条件较好,尤其适合气候较热的地区使用。但绞纲的拉力和速度不能令人满意,拉力24.5kN,线速度38m/min,与GY8154C型渔船相差悬殊,现已有了改进。

过洋性拖网

渔船我国远洋渔业船舶以过洋性中型拖网渔船为主,其中部分为双支架拖网渔船(虾拖网渔船),其余为单拖网渔船,双支架拖网渔船。双支架拖网渔船在两舷各安装活动臂架,每根臂架长10~12m,重约1t。臂架端部离水面约4m。我国无专用的双撑架拖网渔船,而用其他拖网渔船改装,一般有以下两种:①GY8104G5型渔船兼作双撑架拖网和单拖网;②在GY8154C型渔船上加装了臂架等设备,单拖网渔船。中国过洋性单拖渔船除GY8104G5型外,还有GY8160 型299Gt,735kW尾滑道渔船和GY8166型510Gt,1029kW尾滑道渔船。GY8166型渔船与我国其他中型拖网渔船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船体短、宽、深。其总长43m,与上述中型拖网船基本相同,但其型宽为9.0m和型深为6.4m,比其他拖网船大。因此封闭空间内有更大的空间安排主辅机和理魚间。②机舱位于船的尾部,缩短了艉轴,增加了传动效率。③双层甲板结构。上层甲板操作网具;下层甲板理鱼,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同时也防止了鱼货受到日晒,对保鲜大有益处。④机械化程度高,机驾合一,甲板机械齐全,操纵较为方便该船参照欧洲单拖网渔船设计,基本摆脱了中国渔船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缺点。但由于1990年初次建造,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如船、机、桨匹配尚需改进。

以上信息参考:

主要分类

按作业水域分为海洋渔船和淡水渔船,海洋渔船又分沿岸、近海、远洋渔船。按船体材料分为木质、钢质、玻璃钢质、铝合金、钢丝网水泥渔船以及各种混合结构渔船。按推进方式分为机动、风帆、手动渔船。按渔船所担负的任务可分为捕捞渔船和渔业辅助船两大类。按渔业渔船可以分为拖网渔船、围网渔船、流(刺)网渔船以及延绳钓渔船。

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指利用拖曳网具捕捞中、下层鱼类或甲壳亚门的渔船,捕捞拖速一般为2~5kn。为了提高拖网时的航向稳定性,该类船多设计成尾纵倾式以增加尾部吃水。拖网渔船要求能在恶劣海况下正常航行并坚持捕捞作业,所以拖网渔船应有良好的稳性、耐波性和坚固的船体结构。因经常起、放网具,要求干舷低、作业甲板宽敞,并配置拖曳拉力较大的绞网机、起网吊杆和导向滑轮等捕捞装置。对拖和单拖是拖网渔船的两种主要类型。按起网和放网形式又可分为舷拖、尾拖和尾滑道式三种,对拖渔船:对拖是以两艘渔船合拖一顶网具。这种拖网对于水深在100 m以内,海底平坦的渔场最为适宜,网次产量较高。单拖渔船:即作业时一船拖一网,利用水流对网板的张力将网口张开。单拖渔船有舷拖与尾拖两种形式,尾拖渔船又有尾滑道渔船与无尾滑道尾拖渔船之分。单拖渔船现多采用尾滑道形式。尾滑道渔船在船尾端甲板往下延伸至水面设一斜坡滑道,供起网、放网和提拉渔获物使用。为适应选择作业,多数尾滑道渔船都为双甲板型。上层甲板作为渔捞作业区,亦称作业甲板,布置绞网机等渔捞设备。下层甲板作为渔获物处理和速冻加工的场所,称加工甲板,设有鱼品加工、冷冻等设备。为扩大甲板作业面积,上层建筑尽量向首部布置。目前世界上大型加工拖网渔船多为尾滑道形式,渔船总长达120 m以上,每天可加工100余吨渔货。这类新型渔船的导航、助航、捕捞机械等设备都在向液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围网渔船

围网渔船在围捕鱼群时,要求操作灵活,回头转向迅速。一般船长较小,吃水较浅,首部常设有侧推装置。围网网具长度和重量都很大,收起后堆放在尾部甲板。起网时使用吊杆上的动力滑车,受力点高,渔捞人员又常集中于舷侧操作,故对船的稳性要求较高。甲板上除在尾部常设可转动的网台外,还设有滚简式括网机械,起网动力滑车或槽轮式起网机、舷边滚简和可移式理网机等机械设备。大型围网渔船在尾部设一滑坡,其上吊放一艘渔艇。有的还设有用于侦察直升飞机停放的平台。围网渔船有独船式和灯光围网渔船组成两种。独船式围网渔船船型瘦削,速度快,操作灵活,设球鼻首和侧推器。机舱在首部,首楼较高,主桅桅顶有暌望台,内装侧推器的遥控装置和通讯电话。船上有带网小艇和追赶鱼群用的小艇多艘。灯光围网渔船组由一艘灯船、两艘围网船和运输船组成。灯船的主要作用是在渔场探测鱼群,用灯光诱集鱼群,作业中在网圈内控制鱼群,拖带网头,调整网形。围网船的主要作用是起网和放网,指挥作业,负责灯船的物资补给,并起母船的作用。也有的船队以一艘网船、两艘灯船(主灯船、副灯船)和一艘运输船组成。副灯船协助将鱼群诱集到主灯船附近,然后灭灯离去。放网时,网的一端由副灯船拉住,网船绕主灯船撒网形成包围圈,把主灯船及其周围的鱼群圈在网内。

流(刺)网渔船

流网渔船的作业方式是采用悬挂在水中漂浮的流网捕鱼。当中、上层鱼类随流游动触网时,鱼伸进网眼,因呼吸作用鱼鳃挂于网片上无法脱出。网眼大小按鱼的品种而定。为减小风和流对船体的作用力,流网渔船也应尽量缩小上层建筑。为便于操网,干舷也不宜过高。水上风压中心和水下水压中心距离宜小,以免船体在随网漂流时摇首偏航。操作甲板面积要宽敞,以便安装起网机、抖网机等设备。为防止绳、网缠入推进器,操作甲板尽量靠近船首,以便在首部舷边起、放网。推进器处最好加防护装置。

延绳钓渔船

钩钓渔业除手钓、竿钓、鱿鱼钓外,最著名的是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它的吊具由干线、支线和鱼钩组成。和围网相比,延绳钓不损害鱼类资源。所以延绳钓渔法在总鱼产量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延绳钓船在放钓、巡钓和起钓作业中,需经常回转,所以操纵性要好,主要要有良好的低速运转性能以维持船的微速航行。放完线后,船体漂流的速度不宜过大,所以要尽量减小船体的受风面积。为延长出海捕鱼时间,船上最好应有冷藏装置。船内有专用舱室供存放饵料和整理、储存钓具。

市场情况

截至2023年8月,泉州市共有16艘大型围网渔船顺利下水,该类型渔船船型大、捕捞能力强,平均单船造价1400万元,其中有5艘是广东省渔民来泉建造,共引来资金7000万元。2018年全球渔船总数为456万艘, 比2016年减少了2.8%。从2013年到 2018年,中国的船队规模缩减了20%,从107.1万艘减至86.4万艘。尽管如此,亚洲的船队规模仍然居首,共有310万艘,占全球总数的68%。2018年,在各国的渔船数量上,印度尼西亚以71.9万位居全球渔船数量第一,中国以70万艘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日本也有23万多艘。亚洲无论在整体渔船数量上,还是机动渔船和非机动渔船单项数量上都是遥遥领先的。而非洲虽然机动船数量不如美洲,但非机动船的数量却是远远超过了剩下的其他各洲。这些非机动船,往往是无甲板渔船,大多属于全长12米以下的一类,通常只适合近海捕捞活动,机动渔船则更适合远洋捕捞。因此,从各洲机动船的数量分布可推断,参与远洋捕捞的渔船也大多来自亚洲。2018年全球已知船长分类的机动渔船中,各洲都是以12米以下的小型渔船为主,占比均超过82%。船长在24米及以上的大型渔船在任何地区都是少数群体,只有约3%。总的来说,各地区都十分倚重近海、内陆水域捕捞,而远洋捕捞船队发展相对不大。尽管亚洲的大型机动船占亚洲船队的极少部分,但其数量是远超其他各洲的。

应用范围

民用船舶主要是用于人类生产生活需要,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相关服务,细分为运输船舶、海洋开发船舶、渔船、工程船。运输船舶主要用于运输人员、货物和车辆的船舶。 海洋开发船舶主要进行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海洋资源开采。渔船主要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工程船主要为航道和航运服务或水上工程作业的船舶。

发展趋势

世界渔船发展

美国日本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探鱼系统,他们可以从天上、海底、沿岸领域探测追踪鱼群,能随时知道鱼群的动向,保障渔船的捕捞成功率。远洋渔业特点是远离生产基地、独立性强,必然要求船体轻、速度快、网具操作自动化、加工自动化、系列化。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渔船的马力、吨位、航速、舱容量、捕捞机械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自我维修能力、加工能力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国外渔船装备的先进程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如西班牙鲔鱼船队的旗舰ALBACORA号围网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围网船。该船长105米,型宽10米多,总吨位2640吨,鲜鱼冷藏能力3000吨,速冻能力2350立方米。其制冷设备包括6台73.5K压缩机,26个冷海水储藏室,每天可速冻140吨。该机不仅发动机主机先进、航速大、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汽车起重机也十分先进。另外,驾驶室内装有3台雷达,卫星导航器、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以及单边带和甚高频通讯设备。船上还配有一架用来侦察鱼群的休斯500E型直升飞机,飞行最大高度达2900米,每小时时速为150公里。

冰岛在90年代中期,研究出一船拖两网的捕虾系统。这种捕虾系统使用的网具是两顶ANGMAGSALIK拖网,总长102米,两顶网具的网口张开距离各为25米,网口高度各为11米。捕捞结果显示,尽管渔船在作业时燃料增加了30%,但产量增加了70%,在19天捕捞中,产量达到210吨。一艘8000吨级大型远洋拖网渔船价值量超过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而一艘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价值则高达1.7亿美元,超过万箱集装箱船,属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中国渔船发展

中国绝大部分作业渔船船龄都较长,其配备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等设备都相对落后,拖网作业的捕捞设备绞纲机,虽然已采用液压传动技术,但在控制技术方面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产品规格也相对较小。中国围网作业的捕捞装备主要为:绞纲机、动力滑车、舷边滚筒、尾部起网机、理网机;另一种被称作多滚筒的围网起网机,虽然已研制成功,但却由于作业习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推广:一般国内围网渔船的捕捞装备是采用部分机械化设备,许多作业程序还是依靠人力完成,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渔船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远洋渔船装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资金投入少

尽管近些年开始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金枪鱼围网船、超低温延绳钓船和大型拖网加工渔船,但都是外国使用10多年以上的旧船,我国仿造的部分渔船性能和质量(包括钢材、管路、电器仪表、油漆等)还没有完全过关,捕捞技术和网具、探渔设备、通讯和定位监测设备等也多属引进。就是现在使用20年左右船龄的大型拖网加工船,其先进性也比我国自行建造的同类新渔船质量更为可靠。我国自行研发与更新旧船的投入也是远远跟不上先进国家的脚步。经过多年运营,中国远洋作业船队和设备均已出现老化严重的现象,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国外的远洋渔船装备基本是自动控制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而中国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作业机械数量多,手工操作不但增加了船员的数量,也增加了作业危险性。国外7000吨到8000吨的拖网加工船上只需要15-16名船员,而中国需要超过100名。

渔船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少

对于更为先进的南极麟虾捕捞船、犬牙鱼船、欧洲大型和专用捕捞船以及母子式捕捞加工船组等,在钢材、稳性设计、破冰能力、鱼糜深加工设备、直升机救助方面采用了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日本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沿岸一般采用总吨20吨以内的船只;而产量占极大优势的近海和远洋金枪鱼延绳钓,却分别以50吨~100吨级和200吨~500吨级的渔船为主,从事母船式作业的母船在数百吨级或千吨级以上,最大的达3000多吨级。这种延绳钓的作业船最多携带钓具400余箩。近期国际渔业养护组织规定,严禁设置流木和电浮标,这预示着将来金枪鱼围网只能以追捕浮水鱼为主。因此,使用直升机探鱼和功能强大的海鸟雷达,为保证渔船速度使用大功率动力机型、舱容较大的船型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发展远洋渔业在装备上必须从数量优先改进为质量优先,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局面,同时也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管理缺失导致远洋渔船节能效益低下

实施船舶节能制造,必须“有法可依”。尽管国际组织、行业组织、地区联盟和其他国家对节能制造和船舶绿色制造提出了相关法规,我国也对节能制造提出了一些政策要求和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和要求涉及面比较广、针对对象比较宽,将它们作为我国实施船舶绿色制造的依据,一是不现实,二是可操作性不强,中国船舶绿色制造总体上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但是,由于船舶行业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行业管理弱化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较其它行业更大。长期以来,全国数百家造、修船企业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管理,始终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没有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企业缺乏指导性的计划,船舶工业发展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国内造船业使用普通钢板,钢材切割量大、焊接长度长、因此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由于未使用钢材计算机套料系统,国内造船业设计精度差、钢材加工余量大、反复多、成本高、废料多。国内船厂一般采用普通焊技术,自动焊、半自动焊接使用率低,仅为30%至40%,中国造船业目前钢材利用率为87%,而日本韩国钢材利用率已达到92%至95%,差距十分明显。若钢材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节省钢材2万吨,节约成本近1亿元。

主要作用形式

采用单船进行中层拖网捕捞,是世界各国中层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其操作技术与单船底拖网相似。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也主要通过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捕捞对象目前主要为鲱鱼,也用于捕南极磷虾。中国的鲔鱼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基本都是引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企业陆续淘汰的旧船。

玻璃钢渔船是世界中小型渔船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第一艘玻璃钢渔船出现至今已50余年,玻璃钢渔船以其明显的优势,早已成为世界中小型渔船的发展趋势,从近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外经验都证明,淘汰木质渔船发展玻璃钢渔船是现代渔业的必然选择。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用玻璃钢建造船舶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据了解,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典、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型船舶都已玻璃钢化,并且发展初期都是由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推动与发展起来的。中国玻璃钢渔船虽经多年努力,项目攻关、宣传推广、政策扶持,但发展规模不尽如人意。参考和借鉴一下国外情况,对中国发展玻璃钢渔船大有益处。

超低温延绳钓船

可由海上扒载鱼货和补给,每航次可坚持6至12个月。总吨位400~750,船长45~60米。捕捞对象为大目、蓝鳍、黄鳍等成体鱼,采用-50℃至-55℃冷冻和冷藏,目标是生食金枪鱼市场。

冷海水和常温金枪鱼延绳船

主要是依托基地补给,船型较小,船长在25~35米,海上自持力15~30天。捕捞对象主要为长鳍,兼捕少量黄鳍,采用冷海水制冷冰冻保鲜。约一半以上产品为长鳍,卖给罐头厂;可生食品种,一等品卖至日本,二等品卖至美国。这类船按船壳材料分为钢质冷海水金枪鱼船和玻璃钢冷海水鲔鱼船。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开发经济、节能、性能可靠的玻璃钢船型曾一度成为科研攻关热点问题,但因机械设备的材料耐电化腐蚀问题难以过关,维护成本过高,船东大多又转造钢壳船。

冰鲜金枪鱼延绳钓船

我国的冰鲜金枪鱼渔船最早在1988年开始在南太海域作业,无论是冷藏还是捕鱼设备都比较落后,船型也较小,依托基地补给,海上自持力7~10天,主要捕大目或黄鳍等成体鱼,冰鲜保鲜,空运到生食市场。这些在用船在捕捞、助渔和通讯等设备配置方面普遍比较落后,其适渔性、冷藏条件和舱容量、加工操作卫生与安全保障,以及船员居住条件等方面尚有不少缺陷。

金枪鱼围网船

这是现有渔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目前国内的渔船全部为引进国外二手船型,根据新旧程度、装备不同,单船价格在800~1000万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引进最先进的金枪鱼围网船是中水总公司2008年购买、台湾2001年建造的新型船~“中太二号”。

中国国内主要渔船类型

由600马力拖网渔船改造后的鱿鱼钓渔船,由于拖网和鱿钓作业方式不同,主要柴油动力装备主、辅机使用方面存在先天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多数渔船都加装了大功率辅机,但冷藏能力和舱容较小的问题难以解决。因鱿钓作业远离大陆,对冷藏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生产旺季经常出现因冷藏仓满被迫停产等待转载等情况。引进二手专业鱿钓船,主要从日本等国购买进口。国产仿造船型,配置较进口船型类似,有的略加改造,如中水集团股份公司在船上加装蒸煮加工设备等。船长一般为60~70米。主机功率1800马力左右,最大航速为14节,冷藏能力在500~1000吨。从近几年生产情况看,70多米的专业鱿钓船生产效益大大好于其他改造型船。

政策法规和标准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对渔船管理和捕捞许可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渔船管理和捕捞许可制度是渔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此次修订是2002年颁布实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后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是为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新时期渔业发展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2022年1月29日,为加大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力度,促进海洋捕捞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政策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44号)要求,结合福建省实际,制定《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政策实施方案》。2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提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参考资料

A Guide To Types of Fishing Vessels.marineinsight.2024-01-04

什么是渔业船舶.深圳政府在线.2024-01-04

中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1-03

[科普中国]-渔船.科普中国网.2024-01-04

海南引进“巨无霸”综合渔船 增强外海捕捞能力.新浪网.2024-01-08

从“吃鱼难”到“年年有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1-08

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 .百家号.2024-01-08

明日,开渔!福建各地市紧锣密鼓做准备.澎湃新闻.2024-01-04

FAO专栏丨中国渔船对世界渔业威胁最大?.澎湃新闻.2024-01-08

航海知识知多少|船舶类型及用途(运输船舶).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4

深入推进渔船和捕捞许可管理制度改革——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2024-01-04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24-01-04

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1-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