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人的视力范围

“视域”概念在胡塞尔那里的最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说明了单个对象与作为这些对象之总和的世界之间的过渡关系,说明了具体、充实的视域与抽象、空乏的视域之间的过渡关系。

概念

狭义

所谓“视域”( Horizont),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因而它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它是有限的:即使视域不为事物所阻挡,它的最大范围也就是天地相交的地方,即地平线。所以在德语中“视域”和“地平线”是同一个词。但“视域”又可以说是开放无限的;随着主体的运动,“视域”可以随意地延伸;对于主体来说,“视域”的边界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地平线是一个只能看到,而无法划定的场所。因此,“视域”的有限性与被感知的实在性有关,“视域”的无限性与未被感知的可能性有关。

广义

当“视域”一词被作为哲学概念运用时,这两层含义都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它的意义还得到了扩充。简单地说,哲学意义上的“视域”不仅仅与生理——物理的“看”的范围有关,而且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因而作为哲学概念的视域似乎也可以译作“观场”。在这个意义上,感知、想象、感受、直观、本质直观、判断等等意识行为都具有自己的"视域"即视力范围。

意义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关系:从个别对象这方面来看,对对象视域的构造始终具有一种进一步规定的特征,因而这种构造不断超越出自身,最终达到对普遍世界视域的构造;所以加达默尔说,胡塞尔的“这个无所不包的世界视域是通过意向性而被构造出来的”。从作为对象之总和的世界这方面来看,世界是通过各个对象视域的连续构造而被构造出来的一个总体视域;正如芬克所说,在胡塞尔那里,“世界本身被理解为各种被构造的对象所具有的被构造的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视域”概念在胡塞尔哲学中所起的作用与“理念”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筹划”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融合

加达默尔的所有论述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他所提出的解释学的“效果史原则”,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对视域构成和视域融合所作的全部阐述都恰恰是为了描述效果历史意识的进行方式。”可以看出,一方面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明证性原则”,即“任何一个原本给予的直观都是一个合理的认识源泉”,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中曾将它称之为“一切原则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加达默尔解释学的“效果史原则”,加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将它概括为:“在所有理解中,无论人们是否明确地意识到,效果历史的效果都在发挥着作用”。显然,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立。我们可以将这种对立称之为对理解的无成见性的要求与理解的必然成见结构的主张之间的对立

在《 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加达默尔尽管对胡塞尔的“视域”概念没有作十分详尽的分析,但他已充分地把握住了这一概念在胡塞尔思想中的基本意义:“毫无疑问,对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来说,视域这个概念和现象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借助于这个我们也有理由运用的视域概念,胡塞尔显然是在试图捕捉意指的所有有限的意向性向整体的重要连续性的过渡。一个视域不是一个僵化的界限,而是一种随你一起流动,并且邀请你进一步向前进展的东西。”加达戳尔在这里不仅大致描述了“视域”的基本性质和“视域”概念的基本作用,而且也指出了“视域”概念在现象学和解释学中的渊源关系。但加达默尔对视域的理解显然建立在海德格尔基本哲学意图的基础之上。加达默尔只是运用胡塞尔的视域概念来发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思想。换言之,胡塞尔对他来说只是手段,海德格尔才是他的目的。

在胡塞尔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直接直观的视域是出发点,视域是由内向外进行扩展,由直接性达到间接性、由个体性达到普遍性。而在加达默尔这里过程则相反:普遍的、间接的视域是更深一个层次的东西。直接直观的视域、即当下的视域是受间接视域影响和制约的。在他看来,“没有过去,当下的视域是无法构成的。正如没有一个当下的视域是自为的一样,人们想要获得的那种自为的历史视域也不存在。理解始终是这些被误认为是自为存在的视域的融合过程。”当下的视域中有着过去的、传统的渊源,这就是说,任何直接明证的直观中都巳包含着在先意指、在先判断( Vorurteil)的成分;而过去的当下判断又隐含着过去的传统,如此可以类推下去。因此加达默尔说“我们首先可以从较古的时代以及从它们对其自身和对其起源的素朴态度中认识到这种融合的力量。这种融合始终是在传统的支配下进行的。

在传统的支配下,旧的东西和新的东西不再明显地相互区分,而是不断地结合成为活的效力。”我们当然也可以依照胡塞尔原本性的要求去追问:有没有最初的、无历史、无过去的当下视域?或者说,是否可以设想一个这样的视域?加达默尔似乎并不否认这种视域的存在,只是他认为我们无法将自身移置到这个视域中去,我们为传统所迫而无法理解这个原初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永远也不会是那个混沌初开的世界(Welt eines ersten Teqes),而是一个流传给我们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确切意义上的原始文本,也就是一个效果历史的原始开端,这个开端是我们传统的来源,但本身却作为创世之初的世界而免受传统的影响。只是这个世界是不可把握、不可理解的。这个设定永远只是一个设想、一个假设而已。加达默尔曾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谈到历史学家和神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L.Ranke),兰克认为历史学家与牧师一样,理想都在于直接性:无论是直观商讨史实,还是直接面对上帝。实际上这也是胡塞尔作为哲学家所追求的理想。而从上面的结论来看,加达默尔显然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由来

一个在胡塞尔、海德格尔威廉·狄尔泰和其他现象学及解释学哲学家们的著作中被赋予了特殊哲学意义的词。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每个人作为一个历史的存在者都处于某个传统和文化之中,并因此而居于某个视域之中。一个视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不可能有纯客观的、与人的特殊视域无关的理解。一个文本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

要获得对于历史的理解,一个人必须[尽力]得到一个历史的视域,并且通过历史存在者本身和过去传统的视域来进行解释,而不能只通过这个人的当代尺度和偏见来进行解释。一个视域本身总是一个形成的过程。视域现象是解释学循环的基础。它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即由于所有的理解都是在一个理智视域的背景下取得的,因此,没有任何理解是完全的或毫无偏差的。视域概念的视觉特性在“观点”(a point of view)这个词那里也有,但后者是个更温和的概念,不管是更好还是更糟,已失去了前者中所包含的某种更深的意思了。

导向

视域导向基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有关城市导向系统的科技课题及研究成果开展专业的城市导向系统业务。自2003年开始承接北京市科委的城市导向系统专项课题,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组,参与及配合了多项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自2003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视域导向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环境特点,承接完成了大量导向系统建设项目和广告规划项目。城市、区域、街区导向系统规划设计工程;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机场、地铁、通枢纽、公交场站导向系统规划;写字楼、商业设施、校园等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景区、公园、博览会等导向系统规划设计;企业标识户外应用的解决方案;交通规划,停车系统规划;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